36岁的杨亦旺1993年毕业于无锡市警校时,分配到机关工作。2000年,他主动要求下基层,干过刑警、法制。
2006年4月,他再次申请到派出所,成为北塘惠山派出所盛岸二村社区民警。他始终把为居民服务,替群众排忧解难当作自己的责任,只要群众有需要,他总会送去温暖。
一说起红包,人们立马会产生许多联想。然而,对于盛岸二村的居民来讲,红包是社区民警杨亦旺送给他们的贴心礼物。
【红包故事一】
牛年春节快到了,盛岸二村居民老王的家中充满欢声笑语。老王在上海读大学的女儿兰兰放寒假回家了。“兰兰能如愿跨进大学门,还要感谢杨警官。”一家人正念叨着,杨警官来了。一进门,杨警官就递过一个红包,里面装着500元现金,兰兰说什么也不肯收。杨警官说这是压岁包,一定要收。兰兰噙着泪花收下了。被老王一家视为恩人的杨警官就是杨亦旺。
热心给辖区居民送红包的杨亦旺始终保持个人和家庭生活的俭朴,他家境一般,妻子当临时工,儿子读小学,一家三口人的开销主要靠他。还有体弱多病的父母需要照顾。他和妻子在生活上有一个共识,吃饱穿暖就行。3年多来,他资助了许多困难群众,用和煦的春风温暖着居民的心。仅2008年以来,他就捐款6000余元。
【红包故事二】
杨亦旺的第二个红包,是送给10岁的小男孩元元(化名)的。元元和他的妈妈周琴(化名)住在惠盛路。元元很小的时候,其父阮某就移情别恋,抛妻别子跑到外地再没回家。周琴在一家工厂工作,收入不高,母子俩过着清苦的生活。2006年12月,阮某犯重罪被法院判处死缓并附带巨额民事赔偿。此时,周琴因所在的工厂不景气下岗了。
就在这对母子陷入绝境的时候,杨亦旺上门来了。看到警察,元元的大眼睛里充满惊恐,直往妈妈身后躲。周琴脸上也写满问号。亲眼目睹了周琴母子的生活窘况,杨亦旺到街道有关部门做工作,争取到专项救济金;带领警务室的同志捐款捐物,送去大米、油等生活必需品;还把元元作为警务室的帮扶对子,制订了长期帮扶计划。平时,杨亦旺经常上门,关心元元的学习生活,还时不时送去衣物和学习用品,鼓励周琴放下思想包袱,勇敢面对生活。笑容慢慢回到了元元的脸上,学习成绩逐步上升。周琴心头的创伤渐渐愈合,对生活充满了希望。过年了,捧着杨亦旺送来的600元红包,周琴发自内心地说:“原以为丈夫犯罪,周围的人会看不起我们母子,没想到民警这样关心我们,我一定要培养儿子健康成长,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红包故事三】
92岁的刘奶奶也收到了小杨的红包,虽说只有200元,但这是心意。她颤颤巍巍地从抽屉里找出一包“红双喜”,“逼”着小杨抽一支。杨亦旺乖乖点燃,美美抽了一口。刘奶奶开心地笑了。刘老太虽由女儿照顾,但其女儿忙于生计,经常不着家,刘老太十分孤单。杨亦旺下地区就去看看她,拉拉家常,帮着做些家务事。天长日久,刘奶奶视小杨为儿子,一个星期不见面就想得慌。她还特地托人买了包“红双喜”香烟放在家里,专门招待小杨。其实,杨亦旺是不抽烟的,为了安慰老人,每次上门,他都抽一支。另外2个红包,杨亦旺送给了辖区的一个孤老和一个困难户。
杨亦旺照顾的老人还有80岁的孙老汉、79岁的杨阿姨、84岁的李阿姨。杨阿姨子女在外地,孤身居住在盛岸二村,腿脚不便,且性格古怪,动不动就发脾气,周围邻居均不敢“惹”她。见到和颜悦色的杨亦旺,她却总是一副好脾气,拉着他的手说个不停。杨亦旺知道,老人因长期独居,性格出现偏差。他视老太为自己的母亲,防盗门坏了,他找人更换新的;一有时间就陪老人说话,走走逛逛;每个月固定一次扶老人去银行取退休金。2007、2008年春节,他和警务室的同志带着酒菜上门和老人一起守岁。2008年秋天,老人去世了,临终还在念叨“小杨”。
杨亦旺用实际行动赢得了居民的信赖和支持。居民们随身携带着他发放的警民联系卡,凡有困难就找杨警官,有的居民外出时甚至把家中的钥匙交给他保管。居民们主动加入社区群防群治队伍,为社区平安出力。2006年以来,社区发案逐年下降。龚莹 金辰 薛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