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计价器都算合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1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计价器都算合格
  你知道出租车计价器有个“允许误差”吗?

  每3公里少30米

  每3公里多120米

  “我都连声喊停了,结果司机又往前冲了一段,计价器立马就跳到了10块钱……”很多乘客都有类似体会,感觉出租车计价器似乎常常跟自己“过不去”。特别是在成品油价格连续几次上涨后,计价器准不准,更加受到关注。

  鲜为人知的是,出租车计价器其实很难做到100%的准确率,它的允许误差值达-4%到+1%。

  出租车计价器    (资料图片)

  每年强检一次,加铅封

  在南京市红山路,几乎每天都有出租车停在这儿等候计价器检定。据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出租车计价器检测站站长徐兵介绍,出租车计价器是列入我国强制检定目录的计量器具,所以每辆出租车每台计价器都必须实施强制检定,周期为每年一次。南京现有9900多辆出租车,考虑到城市交通运输的需要和检测站的工作量,各出租车经营企业被划分在不同的月份轮流实施计价器检定,一年12个月每个月都有。

  那么,乘坐出租车时,怎样才知道计价器是检定合格的,还是没经过检定的呢?有个很便捷的方式,就是看看这台计价器有没有铅封和检定标识。记者了解到,每台计价器的强制检定项目包括时钟、计程、续程、单价、加价等项目,对不合格的计价器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维修、调整、更换等措施,确保检定后的计价器合格率达到100%。同时,检定合格的出租车计价器会加上一个计量检定铅封,防止出租车计价器被人为破坏,并且要在计价器的显著位置贴上绿色强检合格标识。

  “不快也不慢”很难实现

  市民们通常以为,所谓“检定合格”,应该是指计价器的误差率为零,也就是“不快也不慢”。鲜为人知的是,这只是理论上的设想,实际上任何一台计价器在出租车“跑起来”的时候都会产生误差。根据国家质检总局制定的出租车计价器检定规程JJG517—1998,这个误差值所允许的范围是“-4%至+1%”。也就是说,当计价器的使用误差超过-4%~+1%时,就必须对计价器的使用误差进行调整,使其达到这一允许的合格范围。再换句话说,如果一台出租车的计价器的误差值在-4%到+1%之间,都算是合格的。

  那么,这样的误差值反映在距离与计费上有多大的差距呢?据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出租车计价器检测站高级工程师周祁介绍,所谓的+1%,就是通常所说的计价器跑“快”了;而-4%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跑“慢”了。以南京市现行的出租车运价为例,3公里起步价9元钱,如果计价器记录的里程与实际距离相差30米~120米,这辆车的计价器就是符合要求的,所显示的收费标准也是有效的。

  无疑,如果计价器跑“快”了,离3公里还有30米就开始跳,吃亏的是消费者;如果计价器跑“慢”了,超过3公里120米才开始跳,吃亏的则是司机。尽管在这两者范围内都是检定规则所允许的,但是无论哪一方肯定都不愿意吃亏——难道就不能做到既不快,也不慢吗? 

  “不快不慢当然是最好的,但在现实环境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周祁告诉记者,从技术上来讲,可以做到把计价器调整到无穷接近于“零误差”,但这是在检测站的设备上进行调试操作的,一旦车辆上了路,客观环境就发生了多重变化。例如,车胎的气足不足,行李多不多,坐了几个人,车速高低等因素都会对计价器的“快慢”产生影响。

  “一般来讲,人多、行李多,轮胎的有效半径就小了,计价器也相对较慢。甚至地面是干燥还是湿滑,也都有影响。”周祁举例说,同一辆出租车、同一段路程,在两个不同的时间里带不同的乘客和行李去机场,到达目的地后计价器上所显示的金额也不可能是相同的。上述原因,正是检定规则中设置允许误差值的原因。

  算账:3.2公里是临界点

  不过,细心人也发现,这个允许误差值是不对称的,从-4%到+1%,而不是±1%或者±4%。这其中很容易让人产生两个疑问:第一,允许消费者“吃亏”的最大距离只有30米,允许司机“吃亏”的最大距离达120米,是不是更偏向于消费者?第二,如果一辆出租车的计价器偏“快”,总是在离3公里还有30米的时候就开始跳,那么岂不是消费者要吃亏,“占便宜”的都是司机?

  对上述问题,周祁表示,这种“不对称误差率”源自日本,从指导思想上看是倾向于消费者的。尽管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但是近20年来基本已成定势。不过更关键的是,从各个国家出租车司机运行的情况看,因为前面所讲的路况、车况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一台计价器并不存在绝对的“快”或“慢”,从概率上来看,快慢机会均等,司机与消费者各占一半。

  此外,现行的出租车运行结算费用,也增加了这种“对半概率”的可能性。举个例子,南京的出租车3公里起步价9元,超过3公里后每公里加价是2.4元,以百米为单位,每100米加价0.24元。从理论上讲,3.1公里是9.48元(3公里这个临界点是9.24元,到3.1公里再加0.24元),3.2公里是9.72元,3.3公里是9.96元……但是,这些数据只在计价器“肚子里”的芯片上显示,因为收费是以“元”结算,所以乘客和司机看到的表上的数据分别是:3.1公里仍然是9元,3.2公里是10元,3.3公里时也是10元。也就是说,当里程小于3.2公里时,乘客占了0.48元的便宜;当里程为3.2公里、3.3公里时,司机占了便宜。

  感觉“表太慢”

  一检测多准确

  记者了解到,除了每年一次的强制检定,经常也会有消费者或者司机反映“计价器不准”。特别是在每一次的成品油涨价后,会有一些出租车司机来到检测站反映“表跑得太慢了”,希望能重新调一下。

  计价器检定站的专家说,实际检测证明,凡是反映自己的表跑得太慢的,通常十个里面有九个都是准确的,“油价一涨,往往会增加司机的压力,这一点也可以理解,但是真正的原因更多的是心理感觉。”

  另外,送检前的“小动作”其实也是毫无意义的。出租车计价器的检定是在设备上进行的,而且即便临时调整了胎压,真正跑起来的时候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路况,计价器的快慢仍然只是相对的,“目前还是老规定,误差在-4%到+1%之间就算合格。”

  快报记者 郑春平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