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江苏省气象台宣布,随着副热带高压增强北抬,7月15日江苏淮河以南地区出梅。出梅意味着天气发生转折性变化,持续性强降水减少,高温增多。由于今夏高温来得早,已经出现七个高温日,并且这一周高温还会很多,因此凉夏已经基本无望,但是专家表示,就目前高温情况来说,今年高温打破40℃的21世纪第一高温的几率也很小。
今年梅雨特点:
1.入梅迟,梅期短
2.降水分布不均匀,
大部分地区偏少,
南京偏多
3.过程性降水为主,
下几天歇几天
南京三日天气
今天 多云,午后到上半夜
局部有时阴有阵雨
或雷雨,27~34℃
明天 阴转多云,25~35℃
后天 多云,26~35℃
告别“非典型”梅雨
南京7日暴雨1951年以来第二强
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尹东屏告诉记者,今年梅雨主要有三个特点,(1)入梅偏迟,出梅正常,梅期较短。今年6月27日入梅,7月15日出梅,梅期长19天。从近50年的资料来看,南京入梅日平均6月18-20日,梅期24天,7月5日前出梅为出梅早,7月下旬出梅为出梅晚,因此今年入梅偏迟,出梅正常,梅期较短;(2)降水分布不均,大部分地区梅雨量偏少。入梅以来累计降水量最少为六合,仅59.5毫米,最多则是句容、吕四,达到了295.3毫米,大部分地区梅雨量偏少1~7成,仅沿江西部及东部部分地区,如南京、句容、金坛、南通、吕四、海门、通州等比常年梅雨量偏多;(3)以过程性降水为主。梅雨期内,共出现2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分别为6月28~30日和7月6~7日,特别是7月7日,南京城区出现了大暴雨天气,降水强度大,日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第二高值。专家说,7月7日,南京小校场降水204.4毫米,仅次于2003年7月5日207.2毫米。
今年梅雨仍旧“非典型”
要么是集中在一个地区暴雨,要么则是淮北的雨水大过淮南,今年的梅雨从局部来看,仍旧属于非典型。根据中央气象台监测,自1999年以来,我国梅雨带逐渐由长江中下游地区北抬了2—3个纬度,致使大量降水跑到了淮河甚至以北地带。有专家表示,这可能是由于太平洋中东部海温突降,致使东亚季风不断增强,吹得副热带高压向北扩张,从而把梅雨带推向了更北的地方。这样一来,对长江流域的影响则是:梅雨期间,降雨量呈现减少的趋势。长期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的市民,可能会注意到,中央气象台几乎很少提到“梅雨”这个名词,而逐渐改称为“降雨集中期”。上海气象专家曾经介绍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并不是很典型,可以说是“非典型”的梅雨,这种梅雨甚至导致了6月下旬我国北方的酷暑天气。这种“极端”现象,以及雨带中心位置并不位于长江中下游都属于异常。
出梅后,局部雷雨仍然有
南京近期已经连续都是晴好天气,为什么到明天才出梅呢?省气象台专家告诉记者,别看南京主城这两天没有什么降水,就全省区域来看,梅雨带还没有离开。
“到了明天,梅雨带才逐渐远离江苏”,省气象台副台长魏建苏告诉记者,今明两天沿淮淮北地区仍将有较强降水天气,省气象台已经发布了暴雨警报。但是15日出梅后,区域性强降水过程将告一段落,江苏省转为晴热高温天气为主。出梅后,尽管持续的强降水减少,但是江苏仍会有局部雷阵雨天气。
迎来的不是凉夏
本周多高温天气
从最新的南京预报来看,本周,南京将多高温天气。从17日-20日,南京仍然多高温天气,最高气温可能达到37℃。本周,市民要注意防暑降温,并要注意午后热雷雨。
昨天,南京的最高气温为35.6℃,这是今年以来第七个高温日,而且随着明天出梅以及今天入伏,真正的酷夏来了。今年夏天到底能热成什么样,专家告诉记者,气象学上定义的“凉夏”必须同时满足3个条件:夏季的高温日数少于10天,七八月份的平均气温≤28.2℃,盛夏极值高温≤36.8℃。从目前来看,这一周高温可能还有3-4天,可能还没有到8月,凉夏基本已经判定为不可能了。
凉夏不可能了,那么热夏呢?省气象台统计来看,南京今年6月月平均气温26.6℃,也比常年同期偏高2℃。6月极端最高气温36.1℃,出现在25日,如此看来,高温来得早,而且似乎很有潜力成为热夏。省气象台副台长魏建苏告诉记者,入夏以来,从全国高温来说,确实要比常年偏高一点。而进入21世纪以来,最高气温出现在2003年8月2日,达到了40℃,之后最高气温一直徘徊在36-38℃,目前还没有关于今年是否热夏的预报,但从近些年来看,今年若想突破40℃的的几率比较小。
南京仍然不是高温中心
今年南京虽然有七个高温日,但是其热力仍然敌不过高淳。南京市区7月8-9日两天出现34.9℃气温时,高淳都远远超过高温线,高淳不愧是全省的热极。比如昨天的最高气温,高淳就达到了36.3℃,而南京的最高气温为35.6℃。气象专家表示,南京的酷暑实力已经远远不如上个世纪50-60年代了,今年看样子也很难超过高淳。
户外运动少喝咖啡浓茶
昨天,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家提醒说,在户外进行大消耗量体力活动时,应避免喝大量含咖啡因饮品(如咖啡及浓茶)及酒类饮品,这些饮品会加速身体水分通过泌尿系统流失,反而更容易导致中暑,并提醒市民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免在炎热天气下中暑和晒伤。
据市疾控中心职业卫生科专家张荣提醒,市民在室内尽量打开窗户,利用风扇以保持通风凉快;避免在湿热的环境下作剧烈运动,应选择室内通风的场所进行;如要外出,可穿着浅色、宽松和透气性好的衣物,戴上宽边帽子或打伞以阻挡阳光直射及帮助散热。
■快报记者 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