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还原王亚伟
· 明星基金经理
离职背后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1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明星基金经理离职背后
  博时的肖华、上投摩根的吕俊、工银瑞信的江晖、南方的王宏远、交银的李旭利……据统计,自2006年以来,至少有近20位明星基金经理或业内大佬相继离开了公募基金。这不禁引发了业内人士的思索。

  缘何转投私募?

  一位转投私募的基金经理表示,“呆在公募基金有太多的限制规定,除了外部监管,内部监管更是条条框框很多很细,公募基金受的束缚很多,不自由,更是没有隐私。一个人如果连隐私也没有,是非常痛苦的。”

  公募基金公司的企业文化与公司制度往往决定了基金经理的去留。有基金经理抱怨,“公司的领导层太过强势,所有的投资决策都由总经理一人决定,有时候自己想加仓也不能,想减仓也不让,投资思路完全被打乱。”

  当然,有些明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是属于功成身退,释放压力,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最大压力来自排名

  那么,公募基金经理到底有哪些压力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一句玩笑话中探出真谛。“做投资压力大,做基金经理压力更大。目前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千万不要掉头发。”上海一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自嘲。

  “有时候连续几晚都会梦到自己执掌的基金业绩不好,排名滑落。”采访了多位基金经理后,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基金经理都将业绩排名视为最大的压力。

  “受制于短期的排名压力,现在的基金经理更像是趋势投资者,包括我自己也成了趋势投资者,我所崇拜的价值投资理念根本无从实现。当市场风格轮换,你也得紧跟热点更换股票,有时候感觉自己像交易员,有时候感觉自己又像是个赌徒,赌下一个市场热点是什么。”一位基金经理非常无奈地对记者表示。

  呼唤中国的林奇

  比起海外成熟的资本市场,走过了10个年头的中国基金业依然非常年轻。目前,中国公募基金业需要呼唤更多的林奇式的基金经理。林奇当之无愧的是最优秀的基金经理,其管理的麦哲伦基金连续13年复合收益率达到29%。

  他每天6点15分乘车去办公室,晚上7点15分回家。一年行程10万英里,每天午餐都见一家公司,每天听200个经纪人的意见。他和他的助手每月要将2000家公司检查一遍。他所承受的压力比起中国的基金经理有过之而无不及。快报记者 徐婧婧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