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范围内大多数行业或下滑或停滞,从业者们愁眉不展,但是有一个行业却在糟糕的大势中逆市上扬。据公开的统计数字,今年1至5月,电影票房同比增长40.3%,而全国文化产业更是整体增幅达17%。在这种“风景文化独好”的独特环境里,江苏文化产业火爆增长和繁荣尤其引人瞩目,在文化行业内成就了一种江苏模式或者江苏现象。虽然文化产业的这种反周期表现有其历史渊源,但是事情是人做出来的,江苏现象绝不是偶然现象,伴随着它出现的是江苏文化人的超前眼光和独特观念。
“江苏创造”红遍全国屏幕
江苏人突然发现,近来的好几部“大戏”和“大片”都跟自己很近:《人间正道是沧桑》和《南京!南京》由江苏广电投资或共同投资出品,片首、片尾的名单里甚至就有自己的“熟人”;《我的团长我的团》也是由江苏卫视“抢先”首播;《我的兄弟叫顺溜》由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等打造,讲的很多地名和历史事件甚至也就在自己身边……和全国一样,江苏文化产业在金融危机中逆市上扬,但其上扬的力度却走在了全国前列,形成了引人瞩目的“江苏现象”。
前5月全国票房大涨40%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文化产业显示出的“逆市而上”令全球瞩目。
今年一开年,“文化”就明显升温:1-5月份,全国文化产业增幅达17%,电影票房同比增长40.3%。沈阳的“刘老根大舞台”演出现场火爆至极,150元的票价竟被“炒”到上千元;“德云社”的相声专场也常常爆满;今年春节期间,不少数字动漫公司的员工都在加班加点制作动画片,仍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这种势头显然还将继续。国家广电总局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全国申报公示的电视剧达83部3193集,创下历年之最,较去年同期增长30%;横店、怀柔、涿州、无锡等影视基地,多部电视剧正在火热拍摄……这些现象和数据背后,似乎见不到金融危机对文化产业的影响。
江苏“文化大戏”正上演
飘红的票房中,《人间正道是沧桑》和《南京!南京》等格外抢眼。江苏广电拍出了这样的“大戏”,也拍出了江苏文化产业逆市上扬的缩影。
总说江苏是“文化大省”,究竟体现在哪里?机遇永远不是突然就来的。从2001年开始,江苏就启动了文化体制改革这部“大戏”:打破部门分割、地方分割,整合全省资源,培养市场主体。出版、广电、报业和演艺等四大产业集团应运而生,随后又陆续组建了江苏文化产业集团、江苏省广电网络集团。从人到机制,从“吃财政饭”到“吃市场饭”,越吃越有劲。
2004年在全国率先打破“大锅饭”的省演艺集团,截至2008年底的经营收入由4年前的761万元增至8667万元,演出场次由1736场增至5119场,人均年收入由1.68万元增至5.5万元;凤凰出版传媒集团麾下的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在转企改制一年后,集团人均创利便提高了55.2%……截至2008年底,江苏省属六大龙头文化集团总资产合计已达265亿元,净资产183亿元,实现利润14.9亿元。
“百年老店”始于经济萧条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几乎所有行业都陷入衰退,但电影、娱乐等文化产业却创造了空前的繁荣,催生了一批像好莱坞、百老汇、迪斯尼和华纳那样的文化企业和品牌;九十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以动漫产业为代表的文化创意产业异军突起,占据世界市场62%的份额;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游戏软件产业4年增长一倍,电影出口6年增长50倍,“韩流”也正是这段时期掀起的……
历史与事实已经证明,文化产业具有在经济低迷时期反周期调节的特点,物质消费疲软的时候,文化产品往往成为消费热点,经济增长放缓的时候,文化产业往往成为新的增长点。
然而,中国消费者的文化消费潜能是否能充分释放,还得拭目以待。相比之下,美国、英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均高于15%,而我国还不到3%。江苏提出到2012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要占GDP的5%左右。当新的增长机遇来临的时候,怎样有效启动,这一问题已经远不止拍摄一部接一部“大戏”和“大片”那么简单。
周莉:江苏为什么这样“红”
金融危机寒意渐浓,文化产业尤其是影视产业却掀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浪。讲起这种“反周期现象”,人们通常用“口红效应”来形容,说是口红总是在金融危机时卖得最好,因为大宗消费品卖不动,而女士们外出找工作则少不了要抹一层口红打扮一下……如果将中国眼下的影视热比作“文化口红”,则必然要关注这支口红背后的“江苏现象”。而对“江苏现象”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江苏广电的掌门人——周莉。
“荧屏何处不沧桑”
手中的遥控器调来调去,始终绕不过《人间正道是沧桑》。从中央台到地方台,多个频道密集式播出,很多人“忍不住”又看了一遍!
周莉则记不清自己究竟看了几遍,她想了想对记者说:“看了好多遍,从本子开始看!”作为这部“大戏”的出品人、江苏省广电总台(集团)的台长和总经理,周莉最早看到“本子”是2006年,在江苏广电总台召开的一个影视创作研讨会上。当时的名字叫做《铁血恩仇》,30集。
“第一遍看就感觉很好。”当有人向她推荐这部作品后,周莉读完就动了心。但是拍不拍,光靠直觉判断还不够,台里随后又组织了一批业内外的专家对本子进行论证,会上的气氛很热烈,大家对这样一个好本子颇有“惊艳”之感。2007年下半年,在多渠道综合测评之后,江苏广电下了决心:投入巨资、全力拍摄!这部被称为“史诗巨制”的作品,被确定为2007年至2009年江苏广电的“年度大戏”。
然而2009年的荧屏实在是太火了,《人间正道是沧桑》并没赶上“头茬”播映,之前的和紧挨着的,已经有了《走西口》、《我的团长我的团》、《潜伏》等热门剧作,观众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天天守着电视,哪怕就是从疲劳程度上来讲也得先“歇口气”。没想到,就跟越来越热的天气一样,最火爆的收视率恰恰是被这后来的《人间正道是沧桑》点燃的。根据索福瑞公司发布的全国23个重点城市收视数据,《人间正道是沧桑》头三集一亮相即创下央视八套黄金档的收视新高。此后纪录又不断刷新,在全国35个大城市,《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平均收视率高达3.2,而央视八套今年以来的平均收视率是1.12,最高为1.78。《人间正道是沧桑》还在央视史无前例享受到了一套和八套“双播”的待遇,6月中旬又有江苏、辽宁等四家省级卫视紧随央视播出该剧。一时间,颇有些“荧屏何处不沧桑”的阵势。
从拍“获奖作品”,到“商品精品”
后来经常有人问周莉:“‘沧桑’和‘正道’到底哪个在前,哪个更重要?”周莉总是微微一笑:“不管是哪一个,只要最后迎来的是阳光!”
听起来说的是剧情,实际上也是江苏广电自己。通常认为江苏广电这次“扬名”恰好是赶上了一个好本子,踏准了这波好时机,只有周莉和她的团队心里最知道,此前他们经历了几多艰辛的探索、磨砺和等待。
“这不是一个偶然的项目决策。”周莉说,这其实是江苏广电近几年来瞅准了文化产业的巨大潜力、对影视内容产业发展进行战略调整的必然产物。作为一家省级广电传媒,所拥有的频道资源和播出平台,已经能让日子过得很不错,但是周莉和她的团队并不满足于安享现状,而是执着地盯上了播出业的上游——影视内容产业。相比而言,这是一个增长量更大、更有诱惑力的板块。2004年,“要做全国一流的内容提供商”被正式写进了江苏广电的发展战略规划。
从那时起,江苏广电陆续推出了200多部、2000多集的影视作品,其中不乏像《不能没有你》这样在央视热播的电视剧。但是周莉和她的团队总觉得缺少点什么,“我们虽然在量上取得了很大突破,但是缺乏在市场上特别有影响力、有品牌号召力的精品。”
“最早,我们习惯于把电视剧和电影当成一个作品来拍,拍完后希望能拿个奖。后来我们的想法变了,电视剧和电影是产品,要把它们变为商品、畅销品和精品。”周莉所说的其实是“为谁而拍”、“谁来评判”的问题。
在2007年的新战略规划中,“做精品”成为重要目标。而《人间正道是沧桑》正是在这一调整战略下应运而生的。周莉说,“当时我们集中了全台资源,就是要把它打造成江苏广电的第一部精品大片!”后来,该片导演张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止一次提到,“投资方下了巨大的决心最终促成了这部戏的诞生,要感谢他们的超前眼光。”
同样的尝试,在《南京!南京!》这部大片中也得到了鲜明体现。当陆川带着该片的投资项目来到南京时,江苏广电同样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论证,判断出这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具备形成强大社会效应和市场效应的潜力,特别是对处于南京的传媒机构来说,这样的题材更具特别意义。同时,陆川也已经被证明是一个非常有才气、有市场号召力的年轻导演。更重要的是,江苏广电还看中了能与中影集团这样的业内精英一起运作这个项目,无疑可以加速自身在电影产业领域的发展。在台里决定为《南京!南京!》投下巨资时,还是在4年前,中国电影产业刚刚腾飞。后来的火爆票房,又一次证明了“超前眼光”的作用!
(下转0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