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江苏CPI十年最低 “居住”领跌
· 20岁了 苦孩子从来没吃过生日蛋糕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1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论坛 博客 推荐  
20岁了 苦孩子从来没吃过生日蛋糕
  贫困学子:亮亮(化名)

  高考成绩:363分

  一手捧着课本,一手还要拿着竹竿放鸭子……出身贫寒的亮亮(化名),在如此艰苦的学习条件下,高考考了363分。这使他离成为一个医生的梦想已经很近很近,而这个梦想后面还隐藏着一个心愿:“学医我就能医治好爸爸的腿。”但他自己也知道,这一切的得来并不容易。

  建房十多年,债还欠着

  在江宁区秣陵街道周里村,亮亮一家很有名,因为他家出了姐弟两个大学生。记者到时,厨房里炊烟袅袅,亮亮在柴火旁被熏迷了眼睛走出来,“不好意思,我正做午饭,稍等我一下。”

  和其他人家相比,亮亮家非常简陋。墙体没有任何装饰,水泥墙暴露在外,一扇木门吱吱呀呀。“十几年前,逼不得已才盖了这个房。”亮亮说,他小时候家里只有一间土房,父母带着他们姐弟俩睡在两张地铺上。每逢刮风下雨,亲戚们便忍不住担忧这一家人的安危,“早点盖新房吧,等房子倒了就来不及了!”可是,他家根本拿不出这笔钱来。直到亮亮上小学时,房子被风雨摧毁得几近垮塌,一家人才赶紧向亲戚们借钱,盖了现在住的二层楼。

  “借的钱到现在都没有还清……”妈妈周丰收十多年来一直背负着巨大的压力,尽管亲戚们说等两个孩子长大成人了再还钱,可是她知道,这个人情欠得太大了。

  楼上楼下一共3间房,父母带着亮亮的奶奶住一间,姐姐和亮亮各有一间。每间屋里,床都是唯一的家具。亮亮的那间屋子里,还有另一张竹板床放在地上,堆着他高中三年用过的所有课本。

  一手捧书,一手还要放鸭子

  “这孩子,从小就用功。”村民林大妈忍不住插嘴夸赞起来。只有说起成绩,亮亮才流露出了自豪:“小学考试我就开始拿第一,一直是班里的三好学生。”

  初一时,父亲因为一起交通事故残疾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姐姐在外地读书,家里的地只能靠母亲一人种,零星的收入,根本支付不起姐弟俩的学费,要不是亲戚再伸援手,这个贫困的家庭几乎垮塌。

  亮亮学会了做饭,每天放学先把饭烧好,然后帮母亲种地。很多时候,他一手拿着课本看书,一手还要拿着竹竿放鸭子。这个有些滑稽的模样,让母亲看着心酸不已。

  亮亮最终考上了村里孩子梦寐以求的江宁高级中学强化班,靠当地政府的支持他总算渡过了学费难关。“我是穷人家的孩子,父母太苦了,我必须出来当家!”这个信念从那时起就在他心里扎根了。

  生日蛋糕是什么滋味?

  高中三年,亮亮为了安心学习住了校。一趟来回要花12块钱的车费,因此他舍不得回家。他心里藏着一个梦想:成为一个医生。“我还没出生,爷爷就得病死了,我初中时,二伯父又得了癌症去世,如果我是医生,也许他们不会走得那么早……”

  亮亮真的如愿了,363分,依照去年的分数线,这个高考分数稳可以被沈阳的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录取。得知分数他哭了出来,有激动,也有苦涩。

  “考上了,怎么都要让他上!”母亲周丰收语气坚定,却没有太多底气,家里已贷款供了姐姐上大学,盖房子的欠款加上之前借的学费,一共欠了亲戚一万五千块,怎么好意思开口再借?

  临别时,记者得知,7月12日就是亮亮20岁的生日,他笑着说:“没什么,从小我就没过过生日。”可是母亲却说,这个生日一定要给儿子过,一个表妹已经说要带一个生日蛋糕来,而亮亮随后不经意的一句话让记者听了满腹心酸:“20岁了,我从来不知道生日蛋糕是什么味道……”

  报名条件

  考生品学兼优

  需要社会资助

  孩子,如果你品学兼优、家境贫困,高考成绩过了本科分数线,赶紧拨通快报“钟晓敏爱心工作室”热线13770596060,报名参加我们的资助活动。我们将一一上门核实了解情况,如果您反映的情况确实,我们将会给予资助。

  爱心动员

  您可与贫困生

  “结对”帮扶

  我们欢迎广大爱心企业、热心个人,拨打快报“钟晓敏爱心工作室”热线13770596060,积极参与我们的爱心大助学行动。

  资助方式:

  (1)您可以与贫困生“结对”,直接将爱心助学款汇给贫困生。

  (2)您也可以将爱心款汇至快报的公共爱心账号,由我们转交给孩子。

  我们的爱心账号是华夏银行南京汉中路支行,钟晓敏41402020010101944740(到各家银行都可转账)。

  受助贫困生回访

  这个暑假,什么活我都愿意干!

  张礼欢 南京六合人

  江苏大学08级学生

  去年,来自南京六合的贫困生张礼欢在快报热心读者资助下,筹集到了第一年学费。今年,他希望利用假期勤工俭学攒第二年学费。因为父亲去世时家中举债10万,他不忍再给母亲增加负担了。

  父亲去世时,张礼欢才12岁。在整个中学阶段,为了帮家里省钱,张礼欢一直过着近乎苛刻的生活,甚至曾靠着100元过了一个月。到了大学,张礼欢依然节俭,还总结出一套经验:“大学不同于高中,社交、逛街,全都要花钱。”为了把花销降到最低,他给自己订了严苛的计划:不逛街,非必需品不买。

  整整一年过去,镇江市区到底啥模样,他只见识过一次。过年前,室友们来动员他:“你不给家人带点什么吗?”想到辛苦工作的妈妈,他狠下了心第一次到了市区。商场里,一双灰色的羊毛手套吸引了他的视线。“要是妈妈能戴上,冬天或许就不会生冻疮了。”可看到60块的标价,他还是放弃了,因为这相当于他一个礼拜的伙食费。

  去年,在快报的联系下,浙江的徐先生捐助了张礼欢一个学年的费用6700元。“到现在,我们还没见过面,只通过两次电话。”没对徐叔叔好好道过谢,一直让他觉得有些不好意思。

  今年暑假,张礼欢计划去打工。“一来可以为家里减轻些负担,二来也是给自己一个锻炼的机会。”不过让他意外的是,在家寻找了半个月,合适的工作居然一份也没找到。眼看暑假过去半个月了,打工的事还是没着落。着急的他跑遍了所有认识的亲友和同学家,四处打听,可还是一无所获。“我的数学和英语都还可以,不管做文职还是体力活儿都行。如果有工作,不管多少薪水的,我都愿意干。”

  爱心倡议

  这两年,在快报牵线搭桥下,一共有58位贫困生受到广大读者资助,圆了大学梦。第二年的学费怎么办?更多孩子想自食其力。放暑假了,我们倡议广大爱心企业,能给孩子们提供一份打零工的机会,让他们在挣学费时,深入社会、体验生活。相信,这样会更有助于他们的成长。

  如果贵企业有这样机会,请与我们联系。电话13770596060、96060。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