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文化之旅②
2009年6月25日,青岛海尔文化之旅从南京启程,一本张瑞敏先生所著的《海尔是海》成为每一位成员的旅途读物。
6月26日上午,我们的“海尔文化之旅”从坐落在海尔路上的海尔青岛工业园开始,醒目的海尔大楼、温婉的海尔大学承载了太多的艰难、太多的荣誉、太多的责任、太多的梦想……作为此次文化之旅的随行记者,每多走近海尔一步,我肩上的担子就觉得重了一层,我真的很难完全靠文字来描述在海尔的每个足迹,此行文化之旅太深太广,所见所闻无不展示着海尔独特的气场,我试着尽量用一些数字来在有限的篇幅里勾勒海尔的气势。
1条海尔路:青岛唯一以企业命名的路段,除了无处不在的海尔大幅广告外,我们感受到的是包容,就像初次到来的客人跨进主人的家门,主人的安排处处为客人考虑似乎非常了解我们一样,可以说我们不知不觉地走进海尔的文化世界,从海尔荣誉室到最后的消费体验馆,从窗外的海尔路到身处的海尔大楼,我们感受到的是中国第一品牌的力量。
1个永恒的理念:“创新是海尔文化的灵魂”贯穿着文化之旅的前前后后,正是这个理念创造了海尔的今天,看着海尔为世界五大洲几十个国家设计的家用电器,我们看到这些产品背后是海尔每一个员工合力的结晶;“一旦汇入海的大家庭中,每一分子便紧紧地凝聚在一起,不分彼此形成一个团结的整体,随着海的号令执着而又坚定不移地冲向同一个目标,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因此才有了大海摧枯拉朽的神奇”。
1流的生产线:海尔冰箱的销量世界第一,“世界第一”如何炼就?在海尔的冰箱生产线上,我们亲眼目睹了“世界第一”诞生的全过程,我们看到了拧紧每一颗螺丝的一线海尔员工,他们的服装,他们工作时的表情,海尔的文化、海尔的氛围,让他们如出一辙地认真、执着与坚定。
25年成就国际一流:25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短暂的,可以说海尔是一个年轻的企业,在充满江南风情的海尔大学里,我们明白了海尔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如何走进世界500强,抓紧每一分每一秒学习贯穿着每一位从海尔大学走出去的人的心灵。
30人的国际物流中心:这是海尔“零库存”战略的最好表达,用不到30名的员工操作着全球的物流,高度的自动化集成在略显空旷的库房里,与流水线不停的生产线形成强烈的对比。它位于海尔在国内规模最大的、占地2500亩的黄岛开发区工业园,整个系统的调度以及各项业务流程都是在计算机的管理下进行的,实现了物流的自动存取、自动输进以及信息自动化处理等功能。
96大门类产品:2008年海尔营业额突破1220亿元,96大门类的产品几乎覆盖了所有电子制造,我们没有办法知道在800亩的产业园里每一个厂房下到底是在生产哪一种家电,但是站在海尔大楼的最高处,我们俯瞰工业园,我们能够感受到海尔国际化的脚步。
735亩的总部工业园:我们没有充足的时间走完735亩的工业园,海尔文化广场成为我们本次参观的核心地带,广场北倚中心大楼,东临奥运五龙塔,西靠海尔兄弟探险舰,南启太平洋大道,每一处都有寓意,每一角都有故事,站在海尔中心大楼的最高处,感受着这样的一句话“海尔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皆因有海尔文化的‘道’,此正海尔之魂也”。
记者手记
张瑞敏对海尔要求正如书中写的:“海尔应像海。唯有海能以博大的胸怀纳百川而不嫌弃细流;容污浊且能净化为碧水,而大海最被人类称道的是年复一年默默地做着无尽的奉献,袒露无私的胸怀。海尔应像海,因为海尔确立了海一样宏伟的目标,就应敞开海一样的胸怀。”
结束了海尔文化之旅,坐在返程的车上,我再次翻开《海尔是海》,我只想说,海尔的确如海,海尔甚至胜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