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0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揭秘地下私募如何坐庄赚暴利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7 月 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揭秘地下私募如何坐庄赚暴利
  第一招 移花接木

  就是把自己的仓位“倒”出去让别人接盘。这些接盘者主要是散户。为了“引导”散户,这些私募基金一般要组织一批评论员,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推荐要出货股票的朦胧概念,先诱导散户关注这只股票,连续几日拉升后,再吸引散户进入,从而顺利出货。

  第二招 暗度陈仓

  私募基金暗中雇佣了公募基金中的一些人士,等他们要出货的时候,会通知公募基金接盘,以掩护私募成功退出。

  “公募基金为什么会接盘呢?因为对他来说有直接的利益关系。这一次你帮我们出来了,我就给你多少(提成),这是很现实的东西。”私募投资总监M得意地说。

  第三招 内幕交易

  还有一招是与上市公司和政府部门“打好交道”。私募基金能派出研究员,提前知道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甚至企业重组的消息。而地下私募公司之所以能够和公募、政府、某些上市公司建立非同寻常的关系,就在于他们在这些领域都“放了成本”。

  2009年5月的一天,投资者王先生(化名)接到了一个自称是中景某某私募投资公司的电话:“我们正在募集资金,做一个有重组概念的股票,保证3个月内收益达到60%-80%,邀请您参加。”尽管对这种“电话私募”非常警惕,但出于对重组概念的热衷,以及对私募基金的好奇,在对方再三劝说下,王先生还是来到了这家位于北京CBD某高档写字楼的办公室内……

  虚实

  一个暴利诱惑的大陷阱

  王先生的业务联络员小T向他热情介绍:“我们的宗旨是为像您这样的有钱人提供理财服务。”

  “你们咋知道我有钱?”

  “您有股票账户吧?您的账户资金肯定至少有100万吧,要不我们领导不会把您的名字列上。”

  搞了半天,原来是自己的开户券商把资料给了这家公司,王先生顿时感到一种被出卖的愤慨。尽管小T说得天花乱坠,但王先生的一串串疑问涌上心头:这是一家怎样的公司?这种融资合法吗?这个消息靠谱吗?

  小T说,即将封仓的这期项目投资门槛为100万,共募集资金3亿-4亿,做一只在深圳的通信类上市公司。

  “我们有可靠消息,这只股票马上就要被央企重组停牌了,业绩能翻番,您想想,要是复牌后得拉多少个涨停板?您现在作决定还来得及。”

  一旁的投资总监M看出了王先生的犹豫。为了打消王先生的疑虑,M滔滔不绝地说:“我们帮您做升值60%以上,咱们三七分成,要是账面亏损20%以上三七赔给您。”

  就在M邀请王先生星期天参加由“公司老师”主讲的投资讲座上,王先生对公司的“坐庄思路”有了大概认识。

  在简单地介绍过经济形势分析和技术指标之后,Y老师开始介绍公司坐庄的经典案例。以奥维通信为例,2008年11月份开始建仓,从4元多到12月的6元多,完成基本建仓。到今年4月股价到了11元附近时,开始陆续出货,最后实现了翻倍的收益。

  Y老师介绍,选择坐庄这个票的原因有三。第一,这只股票是新股,4元多的价格,2000多万的流通股,要想完全控盘,1亿元资金就够了,需要的资金量并不大。第二,这只股票的发行价是8元多,首日上市价15元多,收盘14元多,4元的建仓成本很安全。第三,当时他们有消息,2008年底2009年初3G牌照发放,该公司是做通信设备的,有政策利好。

  按Y老师的总结,选择坐庄的对象,首先要根据资金量计算出能掌握的控盘比例,并反推出股票的流通盘有多大;其次要有朦胧利好,有充分概念来“忽悠”散户接盘。

  “你说这个票是你们坐庄,有什么证据?”

  “你要是加入我们,我可以把账户给你看。现在,我们账户里面还有其他的东西不能给你们看。”

  “那就没法证明啊?”

  “我们每个账户里有几百万资金,加在一起你一算就知道了,现在不能给你看。”

  内幕

  一条联手坐庄的利益链

  其实,“坐庄”是这类地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纵横江湖”的公开秘密,但他们还有其他“秘笈”。第一招是“移花接木”,就是把自己的仓位“倒”出去让别人接盘。这些接盘者主要是散户。为了“引导”散户,这些私募基金一般要组织一批评论员,通过电视、网络等渠道,推荐要出货股票的朦胧概念,先诱导散户关注这只股票,连续几日拉升后,再吸引散户进入,从而顺利出货。

  第二招则是“暗度陈仓”。私募基金暗中雇佣公募基金中的一些人士,等他们要出货的时候,会通知公募基金接盘,以掩护私募成功退出。

  “公募基金为什么会接盘呢?因为对他来说有直接的利益关系。这一次你帮我们出来了,我就给你多少(提成),这是很现实的东西。”M得意地说。还有一招是与上市公司和政府部门“打好交道”。私募基金能派出研究员,提前知道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甚至企业重组的消息。

  而地下私募公司之所以能够和公募、政府、某些上市公司建立非同寻常的关系,就在于他们在这些领域都“放了成本”。M说:“为什么我们的分成和管理费比其他公司高?因为我们放的成本高,我们要能够出得来、进得去。做上市公司调研、国家政府机关这块及公募基金这块,都是要放成本在里面的。”

  M毫不避讳地谈起所谓的私募优势:“我们有100多个调研小组,经常在上市公司那边,要不我们怎么获取一些上市公司的消息呢?像一些公司的一季报我们都能提前知道。”M得意地说:“跟我们一样有研究所的私募机构全国不到10家。”

  “现在深圳这个项目的资金缺口大概就剩1000多万,也就10个名额不到,今天就有好几个客户来考察。”M再三催促王先生快点下决心:“你先填个表,填了这个表我们就能给你留个位置,要不报名的人太多就不能保证你能参加上这个项目了。”

  “要是赔了怎么办?”

  “我们不会赔的。”

  “万一赔了呢?”

  “我们也可帮你再续期,我们不会死皮赖脸无限期续约,你觉得不行就终止合同。”“国家不管你们吗?”

  “我们不会傻得整一个大账户,我们这边可以分成好多个账户,一个账户里面放几百万,这样我们去买卖的话就不好监管,这就是我们私募比其他阳光私募高明的地方。”

  风险

  一处监管缺位的

  灰角落

  两次“探班”经历仍难令王先生打消对这家所谓的私募基金的怀疑,但对方承诺的高额投资收益也着实令人动心。究竟能不能做这笔委托,背后有哪些风险,王先生决定向基金业和法律界人士进行咨询。

  “北京中景某某国际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没有法律主体地位,不适用于基金法、信托法等法律,一旦受托人的资产出现问题,将不能受到这些法律的保护。”原全国人大财经委基金法起草工作组组长王连洲一语道破其中要害。

  嘉木律师事务所律师欧阳春通过研究中景某某公司提供的《证券投资合同》指出其中一些漏洞,如要求委托人预先支付管理费的方式;对赔偿能否进行的执行能力。这很有可能出现以“免费再做一期”这种说法来逃避承担30%亏损额的责任。还有一些不公平的免责条款,例如诉讼成本由投资者单方承担。在这种投资关系下,客户必须自担风险,一旦出现纠纷,公司很可能利用条款漏洞逃避责任,客户的利益较难得到有效保障。

  2009年3月,来自第三届私募基金高峰论坛的消息称,仅深圳一地,规模以上私募证券基金超过500家,管理规模约430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50%。目前,整个私募基金行业乱象纷呈,分散账户、内幕消息、与公募基金暗中对倒等侵权、违约行为,存在非法操纵市场的嫌疑,在引发股市泡沫的同时,也严重侵害了投资人的合法利益。

  王连洲建议,投资者一定要选那些有信托身份、有执业资格的正规私募,千万不要贪图高收益而贸然相信那些“灰色”机构。据《中国证券报》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