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431分,理科第一名的烦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3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431分,理科第一名的烦恼
  ■他参加了东大自主招生,签了协议,东大坚持录取他

  ■他位列江苏理科前20名,清华也想录取他

  ■如今,他的家人坚称没收到东大录取协议,要去清华

  应届高考考生王伟陷入了麻烦之中,原因是他考得太好了。

  这名来自盐城市建湖县上冈中学的学生考出了431分的好成绩,位列全省理科前20名,盐城第三名,建湖县第一名。

  麻烦在于,他今年初参加过东南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并成为了东南大学划定的“特级生”——理论上说,他即使高考考了零分,也会被东大录取。而高考成绩出来后,嗅觉灵敏的清华大学招生人员“盯”上了王伟,希望他选择清华。

  王伟和家人都想上清华,但东南大学不放人。东大招办人员拿出了一份“自主招生协议书”说,东大要定了王伟。而王伟的家人则坚持说,从来没有收到过这一份协议书,并质疑东大的“诚信”,东大则反以“诚信”斥之。

  到底是谁没有诚信?

  高考第一名最近比较烦

  参加了东大自主招生考试且为特等生,如今清华想录取他

  王占锦,王伟的父亲。他自称是一名来自建湖农村的普通打工者。昨天在东南大学招生办公室隔壁的一间会议室里,他和几名家人的愤怒溢于言表。

  王占锦向记者抱怨东南大学招办人员在这一事件中的“无理”:“我只要一个说法,但自25日到现在,一直没有得到答复。”

  自从24日电话查分查到儿子成了全县的状元后,王占锦就在第二天从盐城赶到了南京,天天到东南大学的招办。

  东南大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现在可以确定的是:王伟在今年元旦参加了东南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顺利通过了笔试和面试。“我们在全国招500人,其中江苏400人,我们还设定了前70人为特等生。”这意味着,即使在高考中特等生考了零分,东大也将录取他。“王伟就是这70个特等生中的一个。”

  当初,王伟参加完考试回到盐城后,东南大学在4月初将一份空白的《2009年东南大学自主选拔录取协议书》寄给了王伟,《协议书》上要求:“4月10日前,将此协议连同《自主招生考生志愿表》寄送至东南大学招办。”

  王占锦告诉记者,儿子随即在这份协议上签字,并让协议的丙方——建湖上冈中学盖章后,寄到了东大招办。“但我们从此以后,再没有收到东大盖章寄回给我们的《协议书》。”王占锦说。

  他在一封写给东大的抗议书中写道:“东大应该迅速将经贵校确认后的协议书寄达考生和家长手中,(我们)盼星星、盼月亮,怀着无比焦急的心情等待协议书,但是一直没有等到。”

  王占锦说自己死了心:“我们不再存有幻想,认为东大没有通过对我们的审核,已经放弃了我们,就准备让儿子参加高考,重选高校。”

  分数出来后,清华大学的招生老师电话找到了王伟家人,表示清华愿意录取王伟。一家人激动万分,同样激动的还有他的老师,上冈中学的上一个学生考上清华,已是8年前的事了。

  但冷静下来后,老师发现问题来了:按照规定,王伟之前参加了东大的自主招生,意味着王将不会被清华录取。因为,自主招生是在“零批次”招生,优先于其他批次,没等到清华选人,他就将被东大录取。

  放不下心的王占锦在25日立即来到了东大,这一呆就是5天。而据他说,几天来事情没有任何进展。

  东大协议书到底寄没寄

  考生家人称东大没寄,东大坚称已寄出,但拒绝出示邮件存根

  在王占锦的逻辑里,事情很简单:自己从来就没有收到过东南大学盖章确认的协议书,所以那份协议书当然不能生效。因此,东南大学就应该“放过我的儿子”。

  他告诉记者,东大招办人员却告诉他,那份协议书早已寄出给他。“我就一直向招办的人要证据,你寄的肯定是挂号信或者特快专递,我只要求他们提供寄信的存根。就为这张小小的存根,他们和我磨了5天。”

  王占锦和家人的判断是,东大压根就拿不出存根,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寄。

  对于家长的这个怀疑,东南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明确予以否定。这位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东大有确凿证据,证明我们寄出了那封协议书。”

  能有的证据只能是邮件存根,但这位工作人员拒绝向记者出示存根,“我们会在合适的时候出示证据。”那为什么家长也见不到存根?这位工作人员称:“这是我们的策略问题。”他没有对“策略”作出进一步解释。

  据王占锦说,昨天上午,他在招办谈此事时,见到了另外一位来自苏州吴江的考生家长,“他们家的孩子考了368分,参加了东大自主招生考试,但也没有收到校方回邮的协议书。”

  他说,据他了解,在盐城地区也有另两个学生被东南大学自主招生录取为“特等生”,而他们也通通没有收到过回邮协议书。记者昨天证实,王占锦所说的盐城地区的两名考生中,至少有一人没有收到协议,另一人记者未能取得联系。

  这与东南大学工作人员之前的说法有矛盾。那位工作人员之前说:“为什么单单他一人没有收到协议书?”

  王占锦的一名陪同他的家人说,起先也以为是工作人员的漏寄,“现在看来远没有这么简单,我们怀疑,校方不寄协议书就是为了把主动权拿在自己的手里。”

  在东南大学宣传部工作人员陪同下,记者来到了招办。招办工作人员出示了一份《协议书》复印件,协议书上东大盖了章,署的日期是2009年5月4日。

  这一次,东大方面同意向记者出示邮件存根。但经过东大招办和宣传部工作人员的内部商谈后,工作人员称无法提供,理由是“找起来需要时间”。

  在之后的交涉中,东南大学工作人员与王家人发生了口角。争吵的最后,双方都用了同一个词:诚信。双方互相指责对方没有诚信。

  谁不诚信?

  究竟谁没有诚信?

  王伟家人的指责依据是,校方没有寄,非说寄了《协议书》,却又拿不出证据。

  东南大学方面则认为,考生家人骑驴找马,考前自己没底而参加了东南大学的自主招生;高考考好了,又想把东大给踢开去上清华。

  “我们一再和家长说,他们以后不会后悔把孩子送进东大,”东大的工作人员说,他拿出了一串数字:“我们一些专业每年被哈佛、普林斯顿录取的研究生人数是超过清华的。”

  在和王伟家人的接触中,这位工作人员也说:“你放心,你孩子我们肯定会把他培养成一流人才。”

  王占锦说自己相信这一点,但他只要求东大拿出寄协议书的凭证来,“或者你写下一句话,就说寄出了这封协议书。”但东大拒绝了他的要求。

  口舌之争只是表面,业内人士分析,各方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从家长来说,让孩子进清华的动机强烈,也无可厚非;而东南大学方面,则无疑是想抓住这个尖子生。  

  东南大学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王伟如果进入了东大,肯定是今年新生中的最高分。“本来已经安排让我们的校长亲自到他家中送录取通知书,现在……”

  业内人士介绍,几年前高校自主招生时,曾多次发生“跑单”,即考生通过高校的自主招生后,高考成绩超过了考前预期,于是甩掉了自主招生的高校。针对这种现象,如今教育主管部门将自主招生设为零批次,即在招生录取之前将这部分考生锁定在自主招生高校内。

  毁约很难!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耿延律师告诉记者,这份协议是合法有效的,王伟家人想否认这份协议,很难。“虽然没有东南大学的盖章,但他们签字时,是真实的意思表示。这和谁签字在前,谁盖章在后没有太大关系。”

  那王伟家人为什么死盯住邮寄的证据?

  这是因为协议中的一句话:“第八条 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东大)、乙(考生)、丙(中学)三方各执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

  王伟家人的理解是,“一式三份是协议生效的前提,但事实上没有一式三份,不仅是我们,中学也没有收到,因此它不能生效。”

  这可能是目前阶段双方争执的焦点所在。

  昨天上午的接触,最终以双方的激烈争吵而告终。发稿前王伟家人告诉记者,事情目前没有任何进展,而东南大学方面则坚持按协议内容办事。

  高校录取将于7月8日正式开始,王伟家人无疑是想在此之前解决掉这个问题,以不影响清华的录取。但现在以东大的强硬态度来看,无疑很难。

  在给东大的信中,王占锦提出:“贵校没有明确我们不得毁约的要求,以及毁约的责任。既然考生可以自愿报考贵校,现在毁约也未尝不可。”

  这个想法得到了耿延律师的认可。他告诉记者,任何以平等民事主体签订的协议,都可以毁约,终止履行,一方只要承担责任即可。

  “但此事操作起来很难。”他说,即使考生方单方提出毁约,恐怕也阻挡不了东大录取他。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不难看出,各方都在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但事关一个优秀的孩子前途,我们衷心希望,这事能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文中王伟系化名)

  快报记者 言科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