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招考通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南京文科最高分填了北大
· 录取协议书
不可轻信
· “90后”填志愿 挺有主见
· 有些基本概念要搞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3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录取协议书不可轻信
  教育部门:这种承诺书没有法律效应

  “我考了××分,能上你们学校吗?”“没问题,签个协议吧,保证录取。”类似的对话最近频繁上演,不少高校招生相关人士到一些中学,和考生签下录取承诺书。不过,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高校吸引考生报考的一种手段,这种协议书没有法律效应。

  前几天,孙同学和妈妈来到学校,校园里有高校设下的展位,招生老师现场接受咨询。孙妈妈奔向一所名牌高校的展位前,掏出孩子的成绩单问:“老师,我的孩子考了378分,物理A化学A+,排名是9625名,能不能保证录取到你们学校啊?”招生老师接过成绩单,点了点头:“可以的,这个等级在我们学校还能加2分,只要与我们学校签约,并保证A志愿填我们学校,我们就能满足你前三个专业的志愿。”孙同学和妈妈听了这话犹如吃了定心丸。在招生老师的帮助下,孙同学很快选定了三个专业,并在一张蓝色的协议书上填写了自己的资料及选定专业。招生老师将协议书递给孙同学:“恭喜你成为我们学校的一员!”

  然而,一位高招专家向“招考通”记者透露,这种签约方式多半是高校吸引考生填报的手段,签下这样的协议,家长们和考生们感觉像吃了定心丸,但实际上在录取时,无论是投档还是安排专业都得凭成绩说话,如果分数低了,高校肯定还是录取不了。而且很多高校在签约时还会玩一些文字游戏,比方说“见档不退”“进档不退”,实际上只要能进档,就说明考生本来的分数就已经达到了投档线,即便不签约,高校也会正常进行录取的,因此这样的协议没什么意义。

  江苏省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这样的协议其实没有任何法律效应,根本没有约束作用,考生和家长不可轻信。

  实习生 黄雯

  快报记者 谢静娴 黄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