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生活无锡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3800万元“造”出“明清一条街”
· 演习消防
· 江阴“6711”方案保河道整洁
· 环保部门当起“老娘舅” 仁和花园居民松了口气
· 工伤未愈签了协议后续治疗费单位担
· 禁车道上开病车 撞死骑车七旬翁
· 陪客主客起口角 主人狂殴劝架客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3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江阴市徐霞客镇探索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新路
3800万元“造”出“明清一条街”
  1.6公里长的老街,如果按照传统的思路进行拆迁改造,最起码投入在数亿元。在刚刚结束改造的江阴市徐霞客镇“明清一条街”改造工程中,当地政府换了思路进行立面改造,只花了3800万元,就使传统的老街旧貌换新颜,成为整个徐霞客旅游风景区的新亮点。改造后的老街到底是什么样子,《生活无锡》近日进行了探访。

  老街旧貌换新颜

  徐霞客镇位于江阴市南部,面积110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700公顷,户籍人口10.725万。2003年由璜塘镇、马镇镇、峭岐镇三镇合并,因是历史文化名人徐霞客的故乡,遂名霞客镇。2007年更名为徐霞客镇。

  这次进行改造的原马镇大街,是整个旅游改造项目的一部分。据当地政府介绍,马镇大街原本是当地的一条中心街道,街道两旁有大量的商铺、学校、民宅。但由于缺乏规划,街道两侧的店铺杂乱无章,与整个镇区旅游文化氛围格格不入,为此镇政府启动了改造,规划将其打造成一条具有明清风格特色的街道,吸引游客到此观光购物,感受明清风貌。据了解,整个改造工程从今年3月份开始启动,到5月底基本结束。

  10万游客来玩耍

  走在改造完成的马镇大街上,一股浓郁的明清文化氛围扑面而来。仿古砖墙映衬下的是各式各样的店铺。这些店铺的外墙大多进行了一番仿古粉刷,不少楼房原来的廊檐上还加上了“挑檐”,有的玻璃橱窗外加了木质的花格,店铺的招牌也统一换成了古色古香的木牌匾,一些酒店、商场的门楼还特意改造成古典的木结构立柱门楼式样,让人恍惚觉得回到古代,亦或是在古代电影拍摄基地闲逛。

  站在木质门楼外,宏锦楼饭店的老板徐慧显得心情舒畅。她说,改造是今年4月份涉及到他们饭店的,整个改造过程都是镇里出的钱,基本上一个月时间就把他们原来很普通的酒店外立面改造成现在古色古香的样子。比起改造前,现在饭店的样子好看多了,许多来饭店吃饭的客人觉得很新奇,很气派。“五一节很多到徐霞客镇玩的游客到店里吃饭,他们对门外的建筑风格很有感觉,还建议我把店里也改造成传统的古典风格,我在犹豫要不要把店里也改造一下呢。”徐慧说。

  自徐霞客镇大力推广旅游,将马镇大街改造成“明清风貌一条街”以来,到徐霞客镇旅游的人越来越多,附近江阴、无锡等地许多旅行社都组织游客前来瞻仰游圣故里。“估计光五一节期间到徐霞客镇来玩的游客就超过10万人次。”镇政府有关人士说。

  改造方式引思考

  事实上当初如何进行马镇大街改造经历过一番思索。据当地政府有关人士介绍,按照传统历史文化街区改造的思路,一般位于改造范围内的民居、建筑统统都要进行拆迁,然后再由专业的施工队重新建造仿古建筑。但是这种方式投资巨大而且花费时间长。据估算,马镇大街长达1.6公里的改造范围,如果按照传统的拆迁改造思路,投资最起码在4亿元以上,而且涉及到拆迁等工作。

  如今的改造只是对现有建筑的外立面进行仿古改造,在不影响建筑整体结构的条件下。徐霞客镇政府专门邀请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专家进行改造设计,改造的目的一是打造旅游环境,二是增强文化氛围。据了解,在新的改造思路指引下,沿街308户单位共建设了37座门楼,使用了4500个挑檐、197处橱窗花格、203个木牌匾,总投资才3800万元就达到了复古的效果。接下来,徐霞客镇政府还要成立专门的老街管理办公室,负责“明清风貌一条街”的管理维护工作,同时启动二期工程对沿街的管线重新布置、路边翻修改造。

  金辰 陈超 文/摄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