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6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记者假扮“狼外婆”屡吃闭门羹
· 10分钟 修好老电风扇
· 用QQ记录能否起诉离婚?
· 入梅后谨防宫颈炎
· 这朵花“开”了1.25亿年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2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现在独自在家的小朋友警惕性高着呢——
记者假扮“狼外婆”屡吃闭门羹
  一到暑假,不少双职工家庭就犯了愁:家长去上班,只剩下小鬼们独自当家,他们行吗?上周六,快报“欢乐社区行”走进金陵路社区,和社区主任、民警一起,考验了一回放假独自在家的孩子们。记者欣喜地发现,面对“狼外婆”的花言巧语,几个“小红帽”的防范意识都挺强,一个都没上当。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这是硬道理!

  社区主任(中)出面,石雨竹(左)才肯开门 快报记者 施向辉 摄

  花言巧语,不敌人小鬼大

  根据社区提供的信息,东水关小学9岁的魏雨蝶成了第一个考验对象。据了解,小姑娘的父母经营一家粮油店,生意比较忙,有时候父母一个进货,一个看店,就留孩子一个人在家。

  “咚咚咚,有人在吗?”记者扮成家长的老乡,对小姑娘开始了“花言巧语”。“吱呀”一声,双层防盗门的里面一扇打开条窄窄的缝隙,一双忽闪的大眼睛隔着门缝打量起了记者。“你找谁啊?”“你叫魏雨蝶吧,我是你爸妈老乡,他们在家吗?”“他们马上就回来。奇怪,你怎么知道我名字啊?”这个小姑娘警觉性很高,立刻反问起来。记者表示是听她爸妈说的,随即展开攻势:“我今天是特意从老家来看他们的,赶了很久路累坏了,让阿姨进来吧。”小姑娘脑袋一歪拒绝了:“不行。我不认识你,不能让你进来。麻烦你在外面等吧。”

  一看行不通,记者赶紧使出“撒手锏”,扮起了头晕:“哎呀,头怎么这么晕啊,可能是刚刚赶路太急,有点中暑了。哎呀真难受,让阿姨进来喝杯水休息一下吧。”这下小雨蝶可迟疑起来。她皱起了眉头,眼珠子滴溜溜转个不停。“不如这样吧,我打个电话给我爸,问问他该怎么办,阿姨你先等等啊。对了,你叫什么名字来着?”谁料小姑娘开始反守为攻,还边说边拨起了号码。这一幕让此刻黔驴技穷的记者不得不感叹:9岁的娃娃防范意识和应变能力就这么强了,真是人小鬼大!

  看到孩子没上当,守在附近的爸妈都很欣慰。最终,在爸妈出面“干预”下,小雨蝶这才打开家门。看着记者,她不好意思地笑了。“原来是测验啊!我还以为是真的呢,一直在想这个是不是坏蛋,都紧张得出汗了。”她告诉记者,遭遇陌生人的一幕,在学校的安全教育课上早就演练过。“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无论如何,都不要给陌生人开门。”

  软硬兼施,就是敲不开门

  随后,记者来到新姚家巷23号居民楼,继续对小朋友们展开考验。“叮咚!”门铃一声响,门里传来了一个清脆的女声:“谁呀?”“给我开开门,我是你妈妈的同事!”记者换了个身份继续“演戏”。

  “我妈妈不在家,你晚上再来吧!”小姑娘非常警惕,直接让记者吃了闭门羹。记者当然不罢休,“阿姨大老远跑来,你让我进去坐坐吧,我在你家里等可以吗?”这句话换来了门里彻底地拒绝:“我不认识你,我妈妈说了,不能给陌生人开门!”

  见软磨不行,记者转变成强硬的语气:“太没礼貌了,哪有让大人在门外等的道理,回头我告诉你妈妈去!”可是这一招仍然不起作用,门里干脆彻底没了声音。

  记者没了招数,只得坦白:“我们是报社的记者,对你进行考验呢!”不料,小姑娘还是不信任我们,直到她听见熟悉的社区主任的声音,才算给我们“放行”。

  “你真了不起!”门一打开,记者们争相对小姑娘竖起了大拇指。小姑娘笑眯眯地说,她叫石雨竹,今年也是9岁,是秦淮一中心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因为爸妈工作忙,每年暑假她都是一个人“小鬼当家”,几年下来,已经很有经验啦,她的原则就是:“只要是不认识的人,就是不给你开门!”

  社区民警说,暑期很多双职工家庭因为上班,不得不把孩子一人留在家里,孩子在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千万别给陌生人开门。另外,夏季雷雨天气多,孩子一人在家也要注意安全,关好门窗,不要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视、音响等电器,不宜使用水龙头;远离电线等带电设备或其它类似金属装置;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机。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