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0版:健康周刊
3上一版  
PDF 版
· 6月份常见疾病排行榜出炉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29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6月份常见疾病排行榜出炉
心血管病、消化系统病、皮肤病跻身前三位
  进入6月份以来,南京气温逐渐走高,闷热的天气让人身体产生不适。记者从几家综合医院获悉,天气变热,消化科、儿科、皮肤科、心内科门诊人数急剧上升。仅江苏省中医院门诊6月1日至6月24日数据统计显示:心内科门诊量为15018人,日门诊量最高突破1000人;消化科门诊量为13526人、日门诊量最高800多人;皮肤科门诊量12235人,日门诊量最多的一天为700多人。

  心血管病:

  猛吹空调心绞痛发了

  病例回放:老汪一直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天气一热或是温差变化较大时,就感到胸闷不舒服。几天前老汪一身大汗地从孝陵卫赶到市内参加某老年俱乐部组织的活动,踏进空调房间不到1小时,老人家一激动引发心绞痛。

  江苏省中医院心内科王振兴主任医师分析:因夏季气压、气温、空气湿度等变化较大,容易导致人体神经功能紊乱,血管收缩,血压上升,心肌耗氧量增大,心脏负荷加重,从而诱发心肌梗塞、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病。老汪本身患有基础疾病,从高温环境中突然进入空调劲吹的低温环境,身体一时难以适应,很容易诱发基础疾病。

  中老年人尤其是患有高血压病史的人在盛夏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防止过度劳累或情绪激动,工作休息时不要把空调温度调得太低,也不能满头大汗时对着空调猛吹,居住环境要保持通风和干燥,高血压病人可多吃含钾、钙丰富而含钠低的食品,如土豆、茄子、海带、莴笋等。

  消化系统病:

  聚餐一次弄得上吐下泻

  病例回放:患者季女士与朋友聚餐,当日夜间即出现发热、腹痛、呕吐、腹泻,一开始以为是急性胃肠炎,未予重视,次日症状加重,到医院就诊时出现心慌出汗、头昏乏力等症状,立即予以输液、抗感染,症状才得以控制。

  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科陆为民博士分析:夏日人体出汗多,饮水也多,胃酸易被冲淡,影响消化功能,也会降低胃肠道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季女士聚餐时生冷食品吃得较多,如瓜果、凉拌菜、凉面等,稍不注意容易引发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等疾病。

  专家认为,夏季气温高市民穿着减少,容易感受湿热之邪。而夏季食品易变质,由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也时有发生,为此应严把“病从口入”关,不要随便进食街头不洁食品、隔夜饭菜,市民可服用绿豆汤等解暑利湿的食物,还要注意房间通风降温,劳逸结合,尤其在户外工作者要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市民在使用家庭空调时,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5℃-27℃,同时要注意每天开窗通风,以防感冒发生。

  皮肤病:

  门诊1/5是荨麻疹病人

  病例回放:白下区48岁的张女士出差到外地全身皮肤出现一块一块的鲜红色疹块,奇痒难受,据张女士就诊时回忆,一个星期前她的两只手臂出现了一些红疙瘩,感觉有点痒,以为是吃海鲜过敏或是蚊虫叮咬,没有太注意,两天后红疙瘩越来越痒,由于在当地就医不是很方便,于是点了几滴防蚊虫药水应付一下,回到南京后又出现咽喉肿痛、心烦不宁症状。

  江苏省中医院皮肤科主任闵仲生分析:张女士属于急性荨麻疹,其特点是发病突然,皮疹量遍及全身,分布较均匀,持续时间较长且不易消散,颜色鲜红有时呈出血样疹,瘙痒较剧烈等。有的病人还会出现高热烦躁、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等情况。闵主任说,最近门诊接诊的病人中有1/5是荨麻疹病人,这类病人的发病与温高湿大、天气忽冷忽热有很大的关系,天气炎热容易引起人们的抵抗力下降,营卫失和,卫外不固,风邪郁于皮毛腠理之间而发病。

  专家提醒市民,预防荨麻疹首先要避免被蚊虫叮咬,如果发现身上出现花生米大小的红疙瘩,切记不要乱抓,以免引发继发性感染。同时,要注意环境卫生和居室卫生,以杜绝跳蚤、臭虫、蚊蝇滋生,家中的被褥要经常晾晒,避免潮湿,尤其是小孩患病后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

  通讯员 徐凯

  快报记者 金宁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