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生活苏州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等公交不必再“翘首相望”
· “宣卷”传人一声马叫学了3年
· 打一个电话
你就能找到工作
· 苏州火车站暑期运输方案面世
· 今天起可查中考分数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2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宣卷”传人一声马叫学了3年
  唱时用“偈”,也叫“吟”,即韵文,多用当地土语演唱

  流传上千年,如今成为省级“非遗”

  “宣卷”传人一声马叫学了3年

  “吴越比邻,莫问他乡故里;沧桑往事,都归檀板金樽。”前晚,为期两天的“千年宝卷 锦溪传唱”2009江浙沪宣卷演唱交流活动在锦溪拉开帷幕。来自上海青浦、浙江嘉兴和苏州本地的11支宣卷队汇聚一堂,展示独具特色的宣卷表演。其中,锦溪宣卷传承人王丽娟的表演将开幕式掀起了高潮。

  锦溪镇一位宣传负责人介绍,宣卷,顾名思义就是宣讲宝卷。宣卷起源于唐宋时期的佛教活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说唱形式,以江浙沪一带民间最为盛行。讲时用“白”,即散文;唱时用“偈”,也叫“吟”,即韵文,多用当地土语演唱,大多是在庙会、婚礼、祝寿、过生日等喜庆场面亮相。由于时代的变迁,宣卷在解放后曾一度沉寂,各个地方的传承人少之又少。但在锦溪,宣卷却呈现了顽强的生命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间文艺的繁荣,锦溪的街坊乡间又兴起了宣卷热。“2006年,锦溪宣卷被列入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年又成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项目。”

  当晚,作为锦溪宣卷的唯一传承人,57岁的王丽娟和锦溪民间宣卷队表演了8分钟的《双富贵·美玉寻夫》,赢得现场观众掌声阵阵。没料到,王丽娟刚上舞台的片刻,场下竟出现了一阵骚动,她的许多老“粉丝”争相挤着想进场。在与现场安保人员僵持中,一位老先生哀求说,“你就放我进去吧,站远了我听不清楚,等会我听她唱完就出来。”原来,在这位老先生的眼里,“王丽娟的宣卷,那绝对是地道的,唱功好,味道足。”

  然而,王丽娟的唱功好来之不易。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王丽娟在伯父的引导下学习宣卷。在此之前,锦溪镇上只有王丽娟的伯父王丙忠还会唱宣卷,王丽娟42岁的那一年,王丙忠劝她学宣卷,如果没有人学的话宣卷就“失传”了。留住老祖宗的东西,把它传承下去,于是王丽娟狠下心来开始苦练。可学宣卷却不是易事,首先需要背诵大量的宝卷。起初,王丽娟每天天还没亮,就起身背宝卷,每一本宝卷都需要熟记在心。这还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学“马叫”,台上虽只是学马的一声长鸣,但是练起来需要下苦功,舌头放在什么位置,学起来才最像,“就这一声马叫,王丽娟学了有3年。”

  陈泓江 文/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