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中国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六连号”丑闻背后有多少黑幕
· 全国1/4产妇送医生红包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2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六连号”丑闻背后有多少黑幕
市民希望政府部门彻查管理制度上的漏洞
  武汉中心城区一处申购比达40比1的经济适用房项目,在摇号时,6个经济适用房资格证号码相连的申购户离奇地全部摇中了。这一概率仅有千万亿分之一的结果,随后爆出一起经济适用房申购中严重弄虚作假的黑幕:这6个申购户都不具备购买经济适用房的资格,他们在同一时间、同一城区靠一套假材料获取申购资格。

  这是发生丑闻的武昌中心城区余家头小区三期B座住宅楼(6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沈翀 摄

  离奇:经适房申购摇出千万亿分之一概率的“六连号”

  6月12日,备受武汉市民关注的武昌中心城区余家头小区三期经济适用房电脑摇号结果出台,5000多名申购者有124户获得购房资格。但市民很快在公布摇号结果的武汉市房地产市场信息网上发现“六连号”现象:“申购房型确定名单”中,持武汉市硚口区房产局“硚经房00811号”到“硚经房00816号”登记证的6名市民依次被摇中。其中,4人摇中93.81平方米的D户型,2人摇中了98.91平方米的C户型。

  市民纷纷提出质疑。武汉市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后发现,“六连号”当事人的资格审查果然存在弄虚作假现象:包括户籍证明、收入证明、住房证明及其2人的婚姻证明等,6名当事人提供给街道办申请经济适用房资格的所有材料没有一份是真实的。

  此次“六连号”现象也引起了地方媒体的高度关注,两家媒体分头找到两名数学专业人士推算出,在40:1的中签率情况下,摇出“六连号”的概率为千万亿分之一。

  在一片舆论质疑声中,事件背后越来越多的“黑幕”开始浮出水面……

  荒唐:申请资料作假三大部门审核竟“一路绿灯”

  虽然计算机摇号程序是否做手脚目前尚无法查证,但武汉市国土资源房产管理局调查发现,这6名当事人的户籍证明、收入证明、住房证明、甚至有2人婚姻证明等都存在造假问题,且造假手法并不高明,甚至破绽百出。

  在硚口区申请经济适用房资格的六连号当事人均非硚口区居民,他们在申请经济适用房资格时用的是伪造的户口复印件,直到在硚口区房产部门获得了经济适用房资格证明后,才赶在6月2日余家头经济适用房上市前夕集体突击迁入硚口区。

  6名当事人由原户籍迁入现户籍的落户情况更加荒唐。6名当事人中2人转入硚口区长丰村2户居民家中,户主均不知此人;2户转入户籍地址为硚口区常码头1号,调查发现该户外挂户籍竟多达50余人;2户转入硚口区解放大道121号2楼1号,但这里不见一栋房屋,是一片施工工地。

  在这6人提供的住房证明中,出具证明的单位不存在,6名当事人在原户籍地青山区、洪山区、武昌区均有住房。

  “六连号”当事人提供的收入证明也明显存在问题。桂凯、姚磊、胡英等3人提供的收入证明中,虽然就职单位分别为三家不同单位,但单位联系人居然是一个人,联系电话也都一样。另外3人申报材料中的单位地址、电话或不存在或存在明显错误。

  更蹊跷的是,6名当事人提供的婚姻证明显示均为未婚,而实际上罗智玲、陶毅2人已经结婚,不过硚口区民政部门仍为他们出具了盖有公章的未婚证明。

  去年,武汉市专门对《经济适用房管理办法》进行了修订,重新设计的程序要求街道办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后,交由区民政部门、区房产部门分别就分管的收入证明、房产证明等相关领域作再审查、再核对。经过街道办—区民政部门—区房产部门三道“关口”,“六连号”的6名当事人不仅凭虚假材料“一路绿灯”,获得了政府部门核准、两年有效的经济适用房申购资格,而且还堂而皇之地通过了电脑的摇号抽签,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专家:

  打防结合杜绝“猫腻”

  专家建议,要确保全市经济适用房销售工作中少出“猫腻”,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政府部门必须引以为戒,严惩弄虚作假者,打防结合,进一步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和监控。

  一些网友纷纷爆料自己了解的经济适用房中的黑幕,认为“六连号”事件只是揭开了经济适用房内幕交易的冰山一角。一些市民认为,武汉市经济适用房在资格的公示、户籍的管理、材料的核查甚至公证员的监督等,都存在明显的漏洞,希望政府部门在查清此次事件真相的同时,也彻底查清管理制度上的一些漏洞,还社会公平。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熊金超 沈翀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