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2版:读步天下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重塑国家精神:从小国心态到大国理性
· 《羞耻》
· 《窗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2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重塑国家精神:从小国心态到大国理性
  2009年年中,人民日报出版社不惜工本,编辑出版了卷帙浩繁的《大国策》系列丛书。丛书分为7个系列,分别系于中国策、中国模式、中国政治、中国民主、中国民生、中国软实力和大国战略七个主题,共计45卷之多。全书悉心收集了国内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论述相关主题的文章,可谓聚焦国策、纵论国是、收罗宏富、主旨突出,是近年少有的论述国家发展战略的大型综合性文丛。阅其中数卷,内心有感,抒发于次:中国之成功迈向领袖世界群伦的大国境地,无疑需要系统而深刻地思考中国的国家精神,从而有力推动国家从单纯追求经济发展、满心关注GDP增幅演进到理性布局国家均衡发展、塑造从容大国气度,成功地以现代理性引领国家作别小国心态,建构大国精神。

  小国心态的典型标志是:擅长以道德激愤凸显自己国家过去历史遭受的不公待遇,倾向以历史辉煌记忆的不断复述掩盖当下国家的真实处境,总是在对国家的整体虚玄论说中隐匿国家建设的紧迫任务。这是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从第一个方面来看,我们中国人的近代史意识形态典型地反映了国人的小国心态。中国人的近现代历史认知大致由三个要素组成——悲愤心态、仇恨意识、你死我活的民族心境。悲愤心态是由被欺凌的历史记忆促成的。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侵略与反侵略的历史。抵抗政治由此成为中国人处理中西关系的唯一政治形式。1950年代以来的国家意识形态更形强化了这种政治倾向。国人这种对抗强权的政治心理,似乎与小国心态各去东西。但外在的抵抗强权与内在的弱小自认恰恰是相反相成的关系。只要在小国抵抗强权而又全无兑现预期目标的情况下,悲愤的民族心理就此挥之不去。如果中国人走不出这种悲愤,也就意味着中国人还陷在小国心态中不能自拔。

  另一方面,中国人在大国竞争局面中的乡愿定势,也反映出难以改变的小国心态。中国人看待现代复杂的国际关系,心中总是有一个预设:既然19世纪到20世纪的百年期间,西方列强侵略中国,那么对中国就有所亏欠。今天中国要谋求发展,西方就理所应当为中国让开大道。假如不让开大道让中国快速且如意地发展,那么西方人就继续在亏欠中国。这实际上体现出中国人对国与国关系始终处于竞争性合作状态的无知。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从来就没有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采取“可爱的”道义立场。一个总是期待强国善待自己的国家,实际上就是乡愿心理支配下的小国心态的体现。

  再一方面,中国人总是认为在国家间的强弱处境中,没有共存共荣的逻辑,只有你死我活的定势。因此,我们总是认定,中华民族要想崛起,一定要以某个领导世界的民族的衰落为写照。这种一起必有一落、反之一落必有一起的国家间处境判断,使中国人难以广泛寻求国际合作,并在这一合作中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习惯了敌我不得兼容的对抗思维的国人,也就习惯于要么绝对与某一个国家为敌(如20世纪50年代中美关系),要么绝对与某个国家为友(如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甚至与所有的国家为敌(如20世纪60、70年代中国对帝修反的关系)。强盛国家敢于在各个国家的发展经验中择善而从,弱小国家缺乏自信所以封闭自负。长期以来,我们中国人以自己创造了辉煌的历史来安慰自己同样可以创造现代辉煌,并且以僵化的民族立场来自证超越所有现代经验实现飞跃发展的合理,其实,这都是缺乏自信的小国心态局限了中国人眼光的表现。

  作别小国心态,就不能太过拘泥于历史上的不公遭遇,而需要放开视野展望并筹划自己的发展大业。不打破小国心理定势,中国就不可能晋身于大国行列。道理很简单,精神矮子绝对无法成为国家巨人。

  任剑涛

  《大国策》系列丛书

  版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年6月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