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一季度,全国星级酒店的平均出租率仅为62.5%,同比下降约5%。其中,上海上半年部分五星级酒店的入住率还不到10%;北京50多家五星级酒店,真正盈利的也不过五六家。各方人士分析认为,2009年可能是中国酒店业自本世纪以来经营最困难的一年,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以及全球流感大流行,中国酒店业正陷入投资泡沫破灭的泥沼。
三股力量“吹”大酒店投资泡沫
一面是可怜的酒店入住率,另一面却是轰轰烈烈的酒店投资扩张:中国旅游研究院监控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在建或改建的五星级酒店高达1700余家。究竟谁“吹”大了酒店投资泡沫?
中国旅游研究院副院长戴斌认为,第一股力量是政府的非商业化投资。目前,统计在册的全国星级酒店共16528家,但实际上,我国酒店的“大盘子”远不止这些,大量的各地方驻京办接待机构、国家各部委下辖招待机构、各行业企业自办饭店等非星级酒店不在统计之列。
业内人士保守估计,目前我国住宿机构已超过30万家,其中有近95%属于隐性酒店投资,国有资本占酒店投资总额的六成。
“第二股力量是民营资本的非理性化投资。”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前,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商纷纷涉足酒店业,并非真心实意做酒店生意,而是因为某些地方政府希望通过酒店建设带动当地商业繁荣,投资商为获取地方政府免税等优惠条件不得已而为之。
大连万达酒店建设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说,外商资本风险投资是第三股力量。很多外商投资中国酒店业看中的是酒店地产的增值,一旦撤资,不仅会对中国的酒店业造成很大打击,而且会波及整个房地产业。
扎根本土市场是上策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要消化中国酒店投资泡沫,至少需要5年时间。
戴斌分析说,将政府投资的酒店一下子推向市场并不现实,短期内首先要解决的是,防止隐性投资进一步扩大化。
“酒店投资的泡沫并非意味着全面结构性‘崩盘’,而是一种区域性、阶段性失衡。”旅游学者杨宏浩博士说,“当前,我国旅游市场由入境旅游向国内旅游转变,大众消费模式由组团旅游向自助旅游转变,中国百姓的旅游活动是我国旅游业的绝对主体和发展的基石,关键在于酒店投资者和管理者能否符合这一趋势。”
近年来,“如家快捷”“汉庭”等企业采取定位并服务于中低端消费者的营销策略,陆续进入中国二线、三线市场,客房出租率、平均房价、投资利润率等指标都明显好于高档酒店,说明我国仍有可观的住宿需求。
中青旅“自由行”业务经理檀杰认为,“薄利多销”式的营销策略同样适用于高档酒店。“很多星级酒店开始在旅游淡季推出低价‘亲子套餐’‘蜜月套餐’,是吸引本土客源的一种不错的尝试。”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