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4版:民趣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荒山野岭暗藏 “绝版珍稀植物宝库”
· 数一数,世界上有 多少条“南京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18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荒山野岭暗藏 “绝版珍稀植物宝库”
  植物园里最珍贵的植物养在哪里?温室里?错了。

  即使你走过这片山林,或许也不会对它有所留意。杂树丛生,看起来没什么稀奇,就像是一片完全没人打理的荒山野岭。然而,它里面却藏着50多种珍稀濒危植物,其珍贵程度,比起温室里那些被精心呵护的宝贝,有过之而无不及。昨天,记者探访了中山植物园鲜为人知的“绝版珍稀植物宝库”。

  “地球独子”在此扎根

  去过浙江普陀山的人,一定记得普陀寺庙宇院内的一株200岁以上的古树,名叫普陀鹅耳枥。它之所以出名,因为这个树种只生长在普陀山,并且现在全世界野生的只剩下这一株。

  中山植物园珍稀濒危园的有关人员介绍,1930年植物学家钟观光教授在浙江普陀山海拔240米处发现了它,1932年经著名植物学家郑万钧教授鉴定,认为确是一新树种,并命名。据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普陀山还有一些,可惜渐渐死于非命,现在仅存一株。它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树种,人称“地球独子”。

  不过,在专家的指引下,记者倒是在珍稀濒危园里找到了六七株。最高的一株4米左右,和旁边的参天大树相比,瘦瘦小小,真的太不起眼了。

  “这些都是普陀山那株鹅耳枥的孩子。”据了解,上世纪90年代,中山植物园的专家在普陀山采集到普陀鹅耳枥种子,不过,并没有马上带回南京种植。担心土壤气候条件差异,因此先在当地的林科所播下种子,结果还真长出了一些小苗。专家又将几十厘米高的小苗,连盆带土,几乎是一路用手捧着带回南京,种在了珍稀濒危园。它们的生长速度很缓慢,十几年过去了,最高的也只有4米。而原生地的“地球独子”虽然已经200岁,但也不过14米左右。

  普陀鹅耳枥的繁殖能力也很弱。专家介绍,幸亏它属于雌雄同株,因此虽然全世界仅一棵母株,但还有繁衍后代的希望。然而,由于经常授粉不足,结出来的种子84.8%都不饱满;即使是饱满的种子,发芽率也很低,出苗率仅有2.3%。

  “如果用扦插等技术进行无性繁殖,当然不难。可那只能算是克隆苗。从生物遗传多样性的角度来说,意义不大。”专家透露,去年春天,植物园里有一株普陀鹅耳枥竟然开了花,可惜当年秋天并没有结子。不过,毕竟让大家看到了希望:或许在南京让它实现繁殖,这一天也不遥远了。

  宝库没有围墙不上锁

  看完了普陀鹅耳枥,记者跟着专家继续在密林中寻找。第三纪古热带的孑遗植物连香树、经历第四纪冰川幸存下来的银鹊树、琅琊山独有的醉翁榆……不经意,也许你身边那株,就是濒危灭绝的珍稀植物。

  专家告诉记者,园区里不少原先濒临灭绝的树种,现在经过专家抢救性移种之后,不但在这儿长得不错,还成功繁殖并获得了大面积推广,比如醉翁榆。还有紫金山的明党参,一度几乎消失,就因为植物园里保留下来一些,现在,在紫金山很多地方又“复活”了。

  可是这个藏着众多宝贝的园子,却是植物园里“最不像样”的。没有严密的防护,甚至没有围墙没有门。茂密的林子里连路都没有,不时要拨开挡在前面的灌木,不留神就可能被脚下的藤蔓植物绊个跟头。

  “这片区域可是上世纪80年代特意选的。因为人迹罕至,不受人为干扰。”负责中山植物园活植物管理的有关人士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的物种消失,而植物园就成了挽救和保存植物的诺亚方舟:无法适应南京气候条件的植物,得进温室;能够露地保护的,就搬进了这里。这片园子,主要收集的是华东、华中地区的珍稀濒危植物。

  “我们尽量给这些宝贝创造一个原生态的环境,让它们生活得更自在。”该人士说,别看没有围墙也不上锁,但对外界,这片林子就是个秘密。”她一再叮嘱记者,千万不能透露具体地点。“游客走到这儿,也不会猜到这是珍稀濒危园。这是最安全的保护办法。”通讯员 田松沪

  快报记者 孙兰兰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