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部分内地富豪被香港外资投行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大肆“血洗”,经济学家黄明认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被误导和欺骗的。一些人甚至认为,内地富翁钱多人傻,已成为国际投行以及香港银行的游猎乐园。黄明认为,香港等亚洲地区金融市场宽松的监管体制给国际投行提供了一个合法洗劫财富的机会,让香港和内地的普通民众付出了惨重代价,金融监管部门应对此深刻反思。
中国铝业(2600.HK)近三年股价走势
金亮给记者讲述投资经历
一个电话改变人生
漫画 俞晓翔
38岁的金亮经过在上海10多年的打拼,现为一家网络公司老总。10年前,他的一家公司在香港被并购,由此跻身千万富翁行列。为稳健理财,他选择将出售公司获得的外汇存在以稳健著称的“百年老字号”香港汇丰银行。在客户经理的游说下,2000年以及2001年他将总共190万美元转至汇丰私人银行(瑞士)有限公司,以“享受”其专为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富人提供的理财服务。
7年间,金亮在汇丰银行的资产一直没有大的动作。2007年10月12日下午3点31分,一通长约10分钟的电话改变了金亮的命运。通话当日,汇丰银行客户经理汤太太帮金亮确定了中国铝业FA合约。当时,金亮账户中现金只有24838港元以及987美元,其他约163万美元全部是票据产品和股票。在客户经理的游说下,他答应买1000股中国铝业“试试”。
2008年1月22日,已经忘了这笔“小投资”的金亮突然接到汤太太电话,说他账户中的现金不够交割中国铝业买股计划,甚至卖出账户中所有其他资产,也不够支付合约总金额,要求他马上存钱。
金亮一下子蒙了。自他在汇丰私人银行开户,先后存入近200万美元,其间极少操作,怎么钱就没了?经过了解后才知道,汤太太推荐的原来是金融衍生产品FA(Forward Accumulator,即累算远期交易),该产品风险值高达5,为所有投资产品中的最高风险级别。该产品要求金亮在一年内,每天以合约当日股价79.6%的折扣购买1000股中国铝业股票,两周交割一次。FA合约在中国铝业股票涨到合约当日股价103%后中止,但保证向客户按照约定价格最少提供4个星期的股票。假如股票价格跌破79.6%折扣价时,金亮就必须每天双倍购买中国铝业股票,即2000股。也就是说,金亮在电话里认为的这项“比较安全的”投资,收益是有限的,即股票涨到103%合约中止;但风险是无限的,即股票跌破行使价就要每天双倍购进。
2007年10月12日通话当日,汤太太帮金亮确定这一合约的中国铝业股价为24.45港元,其合约行使价为每股19.5356港元。就在合约执行几天后,中国铝业掉头向下,一年内跌幅高达87%。到合约最后一个交易日2008年10月10日时,中国铝业的股价仅为3.29港元,远超同期港股跌幅。致使金亮以每天2000股的速度,在一年里以19.5356港元的价位总共买入了约50万股中国铝业,其资产平均以每天3万多港元的速度蒸发。
得知详情后,金亮立即要求取消合约、赔偿损失,但被告知合约不能终止。他只能一边与银行交涉,一边凑钱交割,否则就要被斩仓。就这样,金亮只有不停把账户里的股票、票据等资产卖掉用来交割。原本计划的其他投资项目均因缺钱而流产。
当金亮表示凑钱有困难时,汇丰私人银行称可以提供贷款。2008年10月10日合约结束,金亮向银行贷款375万港元,而此时他账户里的股票、票据市值约500万港元。然而10月24日以及27日,港股连续两天大跌,中国铝业股价跌到最低1.9港元,金亮账户股票市值缩水至不够贷款数额,从而被银行强行斩仓偿还贷款。
至此,金亮的千万资产全部消失殆尽,现在还倒欠银行贷款23万港元。
多次交涉 争议银行是否误导
在金亮的不断要求下,2008年他终于看到了汇丰私人银行提供的FA中文说明书。说明书在风险摘要里明确写着“交易并不保本,客户可能面对的损失将无限”。
了解越多,金亮越愤怒。“银行完全是误导、诱导甚至是欺诈。”金亮说,事先汤太太并未向他提供FA的任何中文说明与介绍资料,电话中也从未说过是每天要买1000股,也并未指出如果股价低于行使价就要每天买2000股,共买足一年,致使他一直以为自己只是用账户中仅有的两万多港元现金做了1000股的小投资。汤太太也根本没有提及产品需要保证金/抵押品,在未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银行就擅自把他账户中所有资产用于抵押来做Accumulator。他对Accumulator闻所未闻,而这款只能销售给专业投资者的产品就这样“不经意地”卖给了他。
“好比我是一个从来没有见过大海的人,面对的是风急浪大只能让专业选手进入的深海,而他们作为顾问不仅不阻止,还大力推荐‘试试看’。并且只告诉我到里面游泳可能会喝几口水,却不告诉我可能会被淹死。”金亮说,尽管不怎么懂投资,但他也知道不能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如果汤太太明确告诉他合约金额将是账户里千万资产的总和,他是绝对不会同意交易的。
在电话录音里,金亮还清楚地表示对港股半年或一年后的行情并不看好,汤太太却完全向相反方向误导,告诉他正因为看跌所以用比现货价低的价格买入才对。而银行后来提供的FA产品说明书明确指出,该产品适合对市场持轻微看好的客户。看跌的话千万不能做,否则可能血本无归。
对于金亮的种种指责,汇丰私人银行在回复函件中表示:“无法接受金先生的论点。”函件中称,该行记录显示,汤太太在2007年7月曾向金亮解释股票计划的主要产品特点。汤太太特别提到此产品属于高风险,并只适宜专业投资者,而且把条款说明书的样本电邮给金亮参考,里面详细列出产品之条款及相关风险。在2007年10月12日投资股票计划时,汤太太再三提到产品的主要特点。对于金亮所指的没有提供产品资讯或解释投资风险,并不认同。
无独有偶,在金亮认为银行存在严重误导的时候,北京另一名投资者赖建平则明确告诉记者,香港荷兰银行诱导他购买高风险金融衍生品KODA(Knock-Out Discount Accumulator,即累计期权合约),致使其从2007年7月到2008年10月,先后投入的2100万港元化为乌有,最终还倒欠银行200多万港元。
银行杀手
富翁羔羊?
“我怀疑他们有一套专门用来对付大陆客、为我们量身定做的‘大陆版开户’档。”赖建平说,他们好比是无辜的羔羊,而香港银行是举起屠刀的杀手,设下一步步陷阱将他们诱杀。对于这种说法,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黄明予以支持。
“绝大部分内地投资者都是被误导和欺骗的。”黄明说,Accumulator产品销售利润极其巨大,产品设计非常复杂,容易形成销售机构和投资者之间极端的知识不对称性。此外,产品风险和收益极其不对称,极少利润封顶但亏损无限。如果这种不对称性彻底跟投资者解释清楚,很多投资者是不会投的。
销售Accumulator的利润有多巨大?曾在摩根士丹利任职9年的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是Accumulator在2007年养活了香港的国际投行。假如客户有1000万美元,客户经理让其买1亿美元合约的Accumulator,按照毛利最好5个百分点计算,投行收入就有500万美元,而客户经理个人收入一般是投行利润的30%,即150万美元。
“卖一个朋友得100万美元,多卖几个朋友这辈子就不用朋友了。”黄明说,很多内地投资者是这些香港银行客户经理培养了多年的,而这批客户经理就在最近两三年内,利用这种信任把他们全卖了。据他所知,就有某知名投行的一位客户经理把大陆的客户基本卖光了,赚足钱回了台湾老家。
担任香港上市公司主席、10多年前就已是股坛名嘴之一的香港投资者保障协会会长吕志华也对这个产品及推荐产品的销售手法表示不满。他说,一些私人银行在向客户推介Accumulator时,多数强调该产品是以折让价、以“每月储股票好过储钱”作为推销借口,而没有提及在股市下跌时,投资者须如何补付押金,使得不少人一直以为自己是购入一项稳健的投资产品,而对风险毫不知情。
截至目前,因投资Accumulator而亏损的内地富人选择在媒体上曝光维权的仅金亮、赖建平以及H女士三人。但据记者了解,从最初香港媒体报道两名广东佛山投资者因投资KODA巨额亏损而倒欠银行钱,投资KODA而蒙受损失的内地富人广泛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佛山、西安、天津、内蒙古等地,为什么绝大多数都选择了沉默呢?
“被骗了他们也不敢告。”黄明说,“这些富人有三怕,怕政府追究财富的原罪问题;怕追究钱是怎么挪到香港去的;如果没有前面两个问题,那么就怕丢脸。”黄明说。
几无希望的维权
然而,对于选择站出来的投资者而言,维权之路也布满荆棘。在金亮与汇丰私人银行的多次交涉中,银行方面始终没有给他任何正面直接的回答,只是说“您的问题我们会记录下来,向独立调查小组反映”。开始交涉后几个月,汤太太就被换掉了。后面负责的客户经理既不让他找到相关负责人,也不告诉他该怎么去投诉,一直是推诿、搪塞、拖延。就连他要求汇丰提供确认交易时的电话录音,在提出大半年后,直到2008年11月3日才通知他电话录音找到,而此时合约已经执行结束,距离11月5日斩仓只差两天。更让他生气的是,汇丰提出,电话录音是其内部资料,无法提供拷贝,每次都必须亲自到香港听取。而金亮发给香港金融管理局的书面投诉,两个月过去了仍未得到答复。他希望能面见工作人员投诉也被拒绝。
为什么不选择诉讼?金亮说,在香港打官司是真正的有理无钱莫进来。如果诉讼,粗略估算需要三五年时间,耗费数百万港元,他已经无力负担。“他们就是一群穿西服的骗子无赖,而我是一个朴素的农民。”金亮自嘲,目前他只能选择农民式维权,即不断到香港金管局“上访”,不断和银行交涉。赖建平则表示,他的经济一度窘迫到买不起飞机票到香港,只能先坐火车到深圳,然后再去香港。
有香港立法会议员对中国证券报记者称,将敦促政府有关部门就银行推销手法进行调查,维护投资者因不知情而导致的损失。然而,吕志华认为,Accumulator依靠港府或者香港金管局来解决很困难。他说,雷曼迷你债事件涉及到一些70多岁完全不懂英文的老人家,他们指责银行欺诈销售比较令人信服。而Accumulator只销售给专业投资者,监管部门认为资产高达800万港元以上的这些投资者完全有经济能力聘请法律顾问,解决从开户到销售整个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所以到目前,虽然不断有案件投诉到香港金管局,但香港金管局的做法是普遍让客户和银行自己协商解决。
“就算去起诉也很困难,目前仅有个别案例胜诉。”吕志华说,内地投资者解决问题的方法有三种。一是被银行起诉可选择不应诉,因为在内地没有其他资产抵押,如果客户不应诉不还钱银行也没有太多办法。二是去告银行,但花费巨大胜诉希望渺茫。三是通过香港媒体给销售机构压力,找三四个受害人一起开新闻发布会。
然而,现在很多内地投诉者均不愿露面。“因为我们是‘富人’,所以被说是活该,是无知和贪婪,反而受不到保护。”几位投资者说,他们想不通的是,自己的钱也是十几年奋斗一分分攒下来的血汗钱,现在分文不剩早已成为弱势群体,却得不到任何帮助和救济。
金融监管体制值得反思
在金亮他们四处奔波维权的时候,学者看到的问题更为严重。
“民营企业家们被上了血淋淋一课,应该有更多的人警醒。”黄明认为,这次暴露出来的对内地企业家财富的血洗,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这不是简单的“输打赢要”的个案,实际上涉及到中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安全。
经过几十年奋斗,内地很多民营企业家积累了大量资本。然而,这些民间游资因投资渠道的极其匮乏,长期以来只能在楼市与股市之间游走。受逐利本能的驱动,他们向香港涌去,结果好不容易创造的财富,就在一两年间被国际投行掠夺了。黄明说,这些钱如果没有被血洗,是可以花在国内促进经济增长的。每宰掉一个几千万,就有一个公司趴下了,宰掉的表面上看是他们的个人财富,实际上宰掉了就业机会,宰掉了中国的经济和国家的税收。
在赖建平签署的众多英文文件中,他发现一份用来证明自己国籍身份的文件。后来才知道,签署这份文件的真实目的是为了确认投资者不是美国国籍。因为,美国有明确法律规定,禁止销售这种带有对赌性质的金融衍生品。
吕志华将Accumulator比喻成“专门给亚洲尤其是中国人设计的金融鸦片”。黄明认为,这个比喻很贴切,鸦片由欧美人发明,但不允许在自己的国土上出售。但鸦片是让人慢慢上瘾,而Accumulator的销售还带有强盗性的掠夺。
黄明认为,为了快速发展金融业,香港等亚洲地区金融市场监管比欧美更宽松,希望通过这种方法来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结果让香港和内地的普通民众付出了惨重代价,给国际投行提供了一个合法合理洗劫他们财富的机会。金融监管部门应对此深刻反思。
据《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