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后,各种高招骗子层出不穷,有的冒充高校招生人员或自称与招生办领导有关系,有的自己做假录取通知书蒙骗考生。高强就是靠着与某高校领导“认识”的机会大捞一笔的骗子,而他骗人的对象,则是女朋友家的亲戚。更绝的是,为了蒙蔽对方,高强使用上了高科技产品,把自己声音变音,一人分饰几人。
有关方面告诉记者,高考后,五花八门的招生骗局“粉墨登场”。一些中介机构或个人抓住部分考生及家长求学心切、不了解相关政策的弱点,打着 “内部招生”、“计划外招生”等招牌行骗,更有甚者伪造高校录取通知书骗取钱财。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以免误入“招生陷阱”。
骗局
1
“高校老师”来电话
原来骗子变“女声”
这个高强今年32岁,是南京人,早在2007年,他就因伪造国家机关公文、印章被行政拘留五日。
去年8月份,高强在网上聊天时认识了山东女孩于媛,两个人在网上谈了一个星期后,于媛就从山东来到了南京和高强见面谈恋爱并很快同居。
不过,两个人的恋爱一开始并没有取得于媛家人的同意,而高强为了让于家对自己有好感,就到处吹牛,并吹嘘能将于媛的弟弟安排进公安系统。于家人见高强这么能干,当即答应了两人的婚事,可是,取得了于家的同意之后,因为没有工作,高强觉得两人同居后手头很紧,竟然打起了于媛弟弟的主意,几次以帮他安排工作为由骗钱。
这还不算,高强的本事大,于家的亲戚也纷纷找上门来,高强在于家亲戚面前也尽力扮成了能人。而他在和于家亲戚聊天的过程中,也特地注意有没有“财路”。
聊天时,高强得知于媛的表妹正在上高中,虽然成绩不怎么样,但是一心想要上个好大学,高强当即觉得机会来了。
“我和南京一名牌高校的教务部王部长关系非常好,他们那有提前招人的名额,表妹上这个大学完全没问题,别人上这个学校要花25万,我们又是亲戚关系,再加上我和王部长的关系,只需要花几万块钱就行了。”高强还让女友给姨父打电话做工作。
姨父王海一听有这等好事,非常开心,而且他考虑到于媛和高强的关系,再加上高强一直盛名在外,对高强的说法没有一点怀疑,当下恳求高强帮忙。
接下来,王海又成了高强的另一个提款机,只要他没钱了,他就给王海打电话要钱。“要给王部长送点礼,张处长那边也要打通点关系,王部长那还差一点点……”高强变着法子要钱,短短时间内,高强分七次要到了两万块钱。
到了今年2月份,高强迟迟没给王海答复,王海开始着急了,没事的时候,他就打电话给高强问情况。
被逼急了,高强去买了一张匿名电话卡和一部有变音功能的山寨手机给王海打了电话。启动变音功能之后,高强的声音就成了女声。“我是学校的工作人员,高强已经把事情定下来了,我们这边也定了,等这段时间忙完之后,我们会尽快接你女儿入学的。”“女声版”高强在电话里称。于是,只要王海一催,就有了王老师、陈老师、杨老师,而这些“老师”们挨个给王海打电话让他放心,还承诺以后会好好培养王海女儿。靠着这样的伎俩,他又拖了王海一段时间。
不过,这样拖一天是一天终究不是办法,怀疑之余,王海也打电话到了学校招生部,一打听,压根就没有这回事,王海当即来到南京报案。
日前,高强以涉嫌诈骗罪正在南京玄武检察院审查起诉中。
玄武检方表示,像高强这样的骗局其实很容易识穿,还没有经过高考就直接能让学生上大学,这样的事完全是子虚乌有。“就算是提前招生,学校也不会委托中介或个人招生。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没把握或是成绩不理想的情况下“有病乱投医”,相信托关系肯花钱就能把孩子送进大学的谎言,给犯罪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实际上孩子能否进入大学,首先要看考试成绩能否达到录取分数线, ”检察官提醒。
骗局
2
自封负责人
“招”了5学生
陈亮是南京某重点大学的自考生,但是他在外人面前都号称自己是该校的大学生,并在同学询问他能否和他一起去上大学时,陈亮竟然给自己封了一个学校招生办负责人的称号。就是靠着到处吹嘘,陈亮竟然“招”到了五个学生,诈骗金额共计三万元。
陈亮交代,之所以发现这条财路,是源于一些落榜同学对他的询问,他觉得里面有利可图,便保证“只要花钱,就能上大学”。在取得同学的信任之后,陈亮用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做了假的通知书,而到了开学时间之后,陈亮也没有就此消失,而是非常费心地去给学生们租宿舍、买书、办走读证等等。
为了不被学生们察觉,陈亮件件事都模仿学校的标准去做。同时,为了防止学校察觉,陈亮也叮嘱学生千万不要和老师有过多密切联系。
可是,陈亮替学生们维系的大学梦并没有维持多久,他包办的一个学生被查出用假证,诈骗的事随之东窗事发。案发后,陈亮对自己所犯的罪行供认不讳,他很快把赃款全部退还出来。最终,江宁区法院以诈骗罪一审判处陈亮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两年,罚金两万元。
对此,江宁区法院提醒,高招骗子利用考生急于上学的心理,谎称只要交钱,就能保证被录取,这样的情况往往就会像上述案子一样拿到了假录取通知书和假证。法院提醒,一旦有这种情况发生,考生或家长一定要到高校招生办去咨询或查询,如果和对方讲述不一样,一定要向公安机关报警。
骗局
3
免试做幌子
骗了几万元
于强是某教育信息咨询中心的一名咨询业务员,工作时间一长又见惯了一些望子成龙的家长对子女们上个好大学的渴望,于强的心理便发生了变化,一心想着怎么样捞点钱。一次偶然的机会,于强结识了来咨询业务的市民吴江,聊天中,于强得知吴江的儿子参加2008年的高考,但是成绩不是很理想,于强当即意识到机会来了。
“其实我有一大学的内部名额,可以让你儿子通过免试,不过要花点钱。”于强吞吞吐吐地说,吴江信以为真,当即交给于强几万块钱。
随后,为了让吴江相信自己,于强又找到一朋友假扮学校的老师和吴江见面。“我办理过两个这个学校的统招生,都是通过免试进来的。”“老师”信誓旦旦。有了“老师”的保证,吴江再也没有怀疑了,又为儿子缴纳了几千元的学杂费。
就在吴江一心盼着儿子能早日拿到录取通知书时,一朋友却告知根本没有哪所学校不用考试就能上大学。吴江这才意识到被骗,可是当他提出让于强停止办手续并退钱时,于强却玩起了躲猫猫。郁闷之余,吴江只好报警,最终,于强以诈骗罪被判刑。
玄武区检方提醒,国家对于招生计划是有严格控制的,省级招办按规定公布招生计划,所有高招录取均在网上进行,所谓免试,根本就不可能,并非托关系肯花钱就能买到。“辨别真假的最简单办法,就是亲自打电话到学校查询是否有骗子承诺的事情,如果可能即使花些路费亲自到校考察一下,也比被骗之后落得人财两空强。”检察官提醒。招生诈骗形形色色,但利用家长对招生政策一知半解,故意曲解现行政策,甚至纯粹编造政策,是所有高招骗子的共同伎俩。他们往往会抛出“计划外指标”、“定向生”、“点招”、“议价生”、“自主招生”等一堆名词,弄得家长云里雾里,难辨真假。因此,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根据实际成绩,理性选择求学之路,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以免误入“招生陷阱”,落得学业、钱财两头空。
(文中人物系化名)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提醒
小心防范
6种高招诈骗
1.冒充高招人员,或谎称与高校领导、招办人员有“特殊关系”,可以凭借“人情”帮忙让考生进入大学学习。
提醒:高考录取工作全部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信息,按志愿和分数安排投档,任何人为因素都不能影响投档结果。
2.以军校名义骗钱财:骗子假冒军事院校招生人员,或称结识某机关人员、军队领导,能够弄到军校“内部招生指标”、“计划外招生指标”,要求家长支付指标费。
提醒:按照规定,军校招生和地方院校招生一样,实行异地远程网上录取。
3.谎称有内部指标,比如有特招指标、外省指标等,向考生吹嘘掌握这些指标,只要交钱即可入学。
提醒:教育考试院严格执行国家和省下达的招生计划,任何个人声称手中有招生计划和名额,都是无稽之谈。
4.打着“自主招生”的幌子行骗。
提醒:自主招生有两个条件,一是考前通过高校组织的测试,二是经高校测试合格后还须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必须达到考生所在省重点分数线。
5.混淆不同类型办学方式行骗。
提醒:目前除普通高等教育外,还有成人高等教育、远程网络教育等。骗子故意混淆高考招生与其他学历教育招生的区别,将不够分数线的考生骗到一些院校的远程网络教育班,等考生报到后才知道真相。
6.做假录取通知书进行诈骗。
提醒:收到录取通知书要仔细核对并查询。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期间,其他非普通高等教育形式也在组织生源,也在发放录取通知书,有些考生可能会收到多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考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后要仔细核对,并上网或到招办进行查询,核实自己的录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