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3版:人间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大义夫妇用爱守护捡来的脑瘫儿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1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大义夫妇用爱守护捡来的脑瘫儿
  一个生下来才几天的脑瘫儿被人狠心地扔在广西桂平市石龙镇的路边,好心的黄秋莹将他带回了家。黄秋莹原本有一个殷实的家,丈夫何炳忠在镇工商所工作,黄秋莹开着一间发廊,一家人快乐无忧地生活着,可自从一个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弃婴走进他们的生活后,一切都改变了。他们渐渐陷入困境,但他们并不言弃……

  市场里捡到一个男婴

  2001年,何炳忠夫妇的独生女儿园园已经十六岁了,女儿聪明漂亮,让他们很知足。一些亲戚却觉得这个幸福的家庭缺少个儿子多少有些遗憾,常常向他们介绍哪里哪里有人想送儿子给人领养。

  11月27日一大早,就有一个亲戚打电话给黄秋莹,说石龙市场边有一个不知谁扔的小男孩。也许是亲戚们劝得多了,在黄秋莹脑子里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也由于好奇,黄秋莹便去了市场。

  一个小纸箱静静地躺在路边,黄秋莹看到一个男婴安静地在里面睡着,男婴身上放着一个小红包,红包的背面写着一行字:“2001年11月24日,农历十月初十。”这应该是婴儿的出生日期,这就是说,小孩才出生几天就被遗弃了。红包里还有10元钱。黄秋莹轻轻地抱起孩子,搂在怀里。

  黄秋莹捡回一个男婴的消息很快传遍左邻右舍,一个个跑过来看稀奇,男婴被吵醒了,睁开了眼睛,好大好圆的一双眼睛。黄秋莹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孩子,她顿时作了决定,抚养这个孩子。丈夫回来了,对妻子的决定没有异议,只是有些犹豫,担心以后他父母会找上门来要人;而婆婆对媳妇抱回来个男婴很高兴,因为她希望有个孙子。这天晚上,何炳忠竟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见了死去多年的父亲,父亲对他说,知道他得了一个儿子,他很喜欢这个孩子,“就给他起名叫明权吧。”父亲说。难道这孩子跟我们有缘分?何炳忠当即推醒妻子,表示留下这个男婴。黄秋莹报以欣喜的笑。

  一家人和亲戚们虽然很高兴,但也感到不解,因为弃婴多是女婴,哪个父母这样舍得遗弃男孩?有亲戚提出别是孩子有什么毛病吧。为慎重起见,黄秋莹抱着孩子到桂平市妇幼保健院做全面检查,医生告诉她,孩子是个早产儿,身体有些虚弱,除此之外没什么毛病。黄秋莹放心了。

  捡来的孩子患有先天性脑瘫

  日子在快乐中一天天、一月月地过去,小明权似乎健康地成长着。可是半年过去了,小明权仍不会翻身、不会爬,更别说坐了。

  一年过去了,小明权还是不肯站立,黄秋莹试图让他学站,可小明权的站立却像跳芭蕾舞似的,只用脚尖顶着地面,身子同时呈弯曲状,只站了几秒钟,双腿就瘫软了。手也显得迟钝,手指头总是抓不住东西。

  黄秋莹背着孩子又去了桂平市的医院,医生检查后说没什么问题,可能是缺钙。黄秋莹心里得到些宽慰,但又不大相信,因为她给孩子吃了那么多的营养品,不应该会缺钙的。

  为了更保险,她又背着孩子去了贵港市的医院,医院给孩子做CT,做了十几遍,仍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明权仍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而且怪毛病越来越多:总是四肢蜷曲着睡觉;特别易惊醒,哪怕一只小老鼠从床底下溜过,也会将他惊醒,常常一个晚上要醒六七次,醒了就哭。黄秋莹的心又七上八下起来,想是不是医院又诊错了?这回她带着孩子去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看着诊断的结果,何炳忠和黄秋莹心里虽有所准备,但仍无法接受。小明权患的是先天性脑瘫!患病原因是他在母体内或出生时缺氧造成。医生还告诉他们,对脑瘫目前国内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办法。

  三姑六婆一个个赶来了,替黄秋莹出主意,几乎是不约而同地劝他们放弃。黄秋莹夫妇被左邻右舍、三姑六婆劝得脑子里一团乱麻,不知该怎么办。

  他差点把“小累赘”扔掉

  黄秋莹问女儿园园怎么办,园园直掉眼泪,“多可爱的小弟弟……”问丈夫,丈夫低着头抽烟,“唉,他到我们家时间不短了吧……”黄秋莹听得出来女儿和丈夫都有舍不得的意思,她何尝不是这样,她已经把小明权当成她的亲生孩子了。

  此后夫妇俩特别留意有关治疗脑瘫的信息,只要在报纸、电视上看到,只要听到哪里的医院治好过脑瘫,他们都要带着小明权去求医。

  去南宁、去广州、去上海、去北京,半年下来,就将他们5万元的积蓄花了个精光。而这时候,园园又考上了大学,一万元的学费对他们来说成了天文数字。这个家庭从小康陷入了困境。

  亲戚们虽不赞同他们的做法,可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们以祝贺的方式这个给一千元的红包、那个给五百元的红包,为园园解决了学费。趁这机会,又向他们展开了新一轮的劝阻。

  有一天晚上,何炳忠在电视上看到了一个故事:一对老夫妻几十年来含辛茹苦地抚养一个脑瘫儿。老夫妻年近七旬,步履开始变得蹒跚;脑瘫儿也年近四十,生活还不能自理。结局是老夫妻无力再照顾脑瘫儿了,满脸的绝望。这个故事看得何炳忠心惊肉跳,仿佛是上天在向他展示他们夫妻的未来。那天晚上,他差点下了狠心要将小明权扔掉。

  8岁的孩子终于会坐了

  黄秋莹带着小明权四处求医过程中,听到了一个消息,桂平市妇幼保健院新设立了一个脑瘫儿康复中心,以通过锻炼和刺激来激活现存的脑细胞的方式进行治疗,花费较少。

  他们一咬牙,向银行贷了9000元。此后,黄秋莹每天都背着小明权在石龙镇和桂平市区之间往返奔波。每天早上,小镇上的人都看到黄秋莹早早就背着小明权出去了,手里还拎着一个饭盒,免不了问她上哪儿。倔强的黄秋莹不想让人们知道自己的艰辛,总是强装笑脸地说在桂平市开了一家小店,赶着去打理。

  给小明权锻炼的方式非常花时间,每天都是早出晚归。三个月后,小明权总算会一点翻身和爬的动作了,然而9000元也用完了。黄秋莹夫妇又感到了无措。自从黄秋莹把发廊转出去后,一家人的生活就靠何炳忠那一个月五六百元的工资和以前的积蓄。如今积蓄用光了,债背上了,钱还是不断地要花。夫妇俩感到这样下去不是个办法,还是要想法子挣钱。

  于是他们向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元,在镇上开了一家小杂货店。小镇人口不多,小杂货店生意好不到哪去,一个月也就三四百元的收益,但多少缓解了困境。只是不能每天背小明权去桂平市了。黄秋莹向康复中心提出来让他们画下那些治疗器械的形状和尺寸,自己做放在家里,医生被他们的爱心感动,同意了他们的请求,还教会他们怎么给孩子按摩。

  这样黄秋莹夫妇每天又多了一件事,每天晚上十点多钟,他们要给小明权按摩。每一个动作都要重复上百次,因而每次按摩都要花两个小时。每天的这两个小时是夫妇俩最辛苦的时候,也是小明权最痛苦的两个小时,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让黄秋莹感到自己的心也被撕裂了一般。

  每天要打理小店,又不能将小明权搁在家里,黄秋莹只好每天都将孩子绑在背上。小小个子的黄秋莹背着明权,一会儿要弯腰、一会儿要踮脚、一会儿要搬东西,没有哪一天不是累得一身汗。晚上回到家,解开小明权,她的肩部留下了红红的印迹,何炳忠心疼地给她揉啊揉……

  小明权一天天地在长,虽说比正常的孩子发育慢,可体重也在不断增加,黄秋莹背着小明权也一天天感到吃力。“让我来背他吧。”何炳忠向妻子提出。“背着孩子怎么上班?他如果大吵大闹起来影响多不好。”黄秋莹不同意。“没事的,我的工作主要是在市场转,不会影响的。”何炳忠坚持。

  小明权从黄秋莹的背上转移到了何炳忠的肩上,每天趴在爸爸肩上转遍了小镇。小明权虽然脑瘫,却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很少哭闹,更多的是快乐的笑,还会跟爸爸逗乐呢。何炳忠的同事们都喜欢上了这个“小朋友”,争着抱他,跟他玩。一回到家,他就告诉妈妈,哪个叔叔抱他了,哪个叔叔买糖果给他吃了。

  2009年1月,何炳忠夫妇听说广州一家医院能治疗脑瘫,于是毫不犹豫借了二万元前往广州。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虽然小明权仍无法站立起来,但能坐在椅子上了。3月,他们又带着小明权去做了第二次手术,然而这次效果不明显。但他们不灰心,打算今年下半年再送小明权去广州做一次手术。虽然有医生告诉他,小明权已8岁了,治愈的希望很渺茫了,但只要有机会,他们决不放弃。

  谢绝转载、上网 秦兴旺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