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广东的汕头,还有一座目前中国最小的袖珍古城——达濠古城。今天的达濠古城已被发展的城市包在了中间,昔日高大坚固的城墙也早已被周围的高楼大厦所淹没,不知内情的人根本不知道这里城中有城,这里的原住民也早已对古城熟视无睹,即使是研究者也很少有人光顾,古城就这样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闹市里的高大城墙
达濠古城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据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然而古城的总面积却只有14000平方米,它的城墙加起来也不过429米长,沿着城墙下的小巷绕城一周仅仅需要15分钟,难怪古城里的居民开玩笑说:“喝杯功夫茶的时间你就能围着古城走一圈。”那么当年在达濠为什么要建这么小的城池呢?
达濠,位于汕头市东南,是一个面积80平方公里的海岛。当时很多船只都会停靠达濠,或躲避风浪、或进行海上贸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虽然带来了繁荣的海上贸易,但是海盗也将他们罪恶的手伸向了这里。据当地史料记载,明末清初,倭寇和海盗曾经占据达濠岛上的下尾港达数年之久,一时间匪患成灾,渔民苦不堪言。
在当地流传着一个恐怖的故事:有一次,海盗杀死了1000多人,而当时达濠岛上的居民才不过两万余人。为了祭奠这次死难的渔民,人们在达濠岛建起了尼姑庵,面向大海燃香祈祷,几百年来从未中断。
欺君修建的袖珍城
为了加强海防和防止海盗的侵袭,朝廷决定在达濠沿海一带构筑城池。当时构筑城池的任务落到了达濠一名叫许颖的地方官身上。按照当时的城防规划,达濠城是要把整个达濠三乡——赤港、达埠、青篮围在城内的,然而许颖在对达濠岛作了考察之后,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他决定建一座袖珍小城,这在当时是欺君的死罪。
原来达濠岛山多田少,这里的居民一直以捕鱼和生产海盐为业,然而出海捕鱼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达濠居民生活的艰难使许颖意识到,如果按照朝廷原来的规划建城,一是不方便靠潮汐劳作的渔民出入,二来以渔盐为业的居民生活极其贫困,大兴土木搞城池工程,实在是劳民伤财。为了向上司交代,他便想出了一个应对的办法——建一座袖珍小城,工程小,花费不多,又可以向朝廷交差。于是不到一年时间,一个方方正正的袖珍城就出现在了达濠岛上。
达濠古城虽小,却是“五脏俱全”,古城实际上是达濠岛的政治、军事、经济管理中心。在城内西面设有“水师主营守备府”,相当于现在团一级的军事指挥部。古城城墙高5米,厚1.3米,周长429米,至今保存完好。据当地居民说,古城的城墙非常坚固,即使现在钉上一枚钉子都非常困难。
自杀身亡的地方官
由于达濠古城实在是太小了,于是便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城里驻兵,而受保护的老百姓则住在了城外。一旦遇到海盗袭扰,为了及时传递消息,达濠当地的渔民便发明了一种海边烽火台——烧塔。塔一般建于空旷的海滨,以瓦片砌成。瓦塔燃烧时,人们把粗粒的海盐撒向塔里,瓦塔发出像鞭炮一样的劈啪响声,再撒上硫磺,燃放出蓝色火焰。塔口的火焰直冲云天,塔身的瓦片被烧得通红透亮,十分壮观。今天的烧塔已经演变为一种民俗活动,继续在当地民间流传,烧塔的时间定在了每年的中秋节晚上。
达濠古城及其相关海防设施的建立,极大地加强了达濠岛的防御能力。从此,达濠岛上的居民再无海盗劫掠之苦,过上了平静安定的生活。
按照原来的规划,朝廷下拨了大量的银两用于修筑达濠古城,然而许颖却建了一座袖珍小城,因此有人怀疑他侵吞了剩余的款项。许颖在达濠为百姓办了不少好事,然而他欺君瞒上的行为,却还是引起了两广总督杨琳的不满,许颖自知罪责难赦,遂自杀身亡。然而,许颖为官一任、惠民一方的风范却备受当地人的赞赏。
今天的古城内熙熙攘攘,已成为汕头濠江区文化活动中心,城内兴建影剧院、篮球场等,一些重要的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虽然城内建筑已面目全非,但400多米的城墙仍坚固地屹立着。
(李凡 来源:青年商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