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阅读周刊·广纪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德国三大汽车博物馆
· 美国最富的曼哈顿人不养私家车
· 法航空难:遇难者揭秘发生了什么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1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美国最富的曼哈顿人不养私家车
  “真正”的纽约人大多不养车

  美国是车轮上的国家,据统计几乎每人都有车。不过有一个地方的人又几乎不开车,而且这个地方的人平均收入是全美最高的,那就是纽约曼哈顿。在北美,这个城市最像上海和北京。

  最早留意到这个现象,是我刚工作不久。我的顶头上司彼特住在华尔街对面的布鲁克林高地,一次我和他出差去波士顿,他告诉我要租一辆车。我感到很奇怪,便问:“为什么不开自己的车?”他说:“我没有车。”我想,他每年至少赚30万美元,怎么不养车呢?他看出我诧异的眼神,便反问我:“为什么一定要养车呢?”从注意到顶头上司不养车,我渐渐地发现“真正”的纽约人绝大多数都不养车。

  近来这种现象连国内的亲友也注意到了。一次一个老同学和我聊天,她说最爱看有关纽约生活的电视剧,比如《老友记》和《欲望城市》。她说,“电视剧里的纽约人好像都不开车,出门不是坐地铁,就是打的。”我说:“是啊,生活在曼哈顿,公共交通发达,计程车随叫随到,非常方便。相反,要是自己开车的话,由于堵车,根本无法控制时间。”另外,从经济角度上说,一个固定车位每个月租金至少600美金,有的停车场甚至每15分钟收10美金。养一辆私家车,停车费加上保险、油费、汽车折旧,每个月要二三千美金,而一张公共交通的月票只有几十块钱。

  纽约市长也乘地铁上班

  在西方发达国家,汽车无疑是主要交通工具,但那种将骑自行车或乘坐公交车看成是降低自己身份的观念早已过时。在某种意义上,良好的自行车或公车基础设施是民主政治的反映:它表明一个骑自行车或坐公交车上班的公民与另一个坐在豪华轿车里的公民是同等重要的,这就是交通所体现的公平性。

  纽约市长彭博,要地位有地位,要说富有,他上东城的一栋屋就是几千万,但他每天照样坐地铁上班,人称“地铁市长”。起先觉得那是他拉选票的“噱头”,有两年我每天也坐地铁上班,隔三差五见到他,这才相信他不是做秀的。再后来,我住进了曼哈顿的罗斯福岛,我所居住的“曼哈顿花园”小区,是联合国各级官员的居所,前秘书长安南就曾在岛上住了好些年。他们也是入乡随俗,每天搭乘岛上的红色大巴进进出出,这红色大巴和美国接送孩子上学的校车很像。一大群衣冠楚楚的大使参赞们乘坐其间,也算是纽约的一大景观吧!

  公共交通逐步取代私家车

  有的时候人会分不清手段和目的。开车原是一种手段,特别是在公共交通不发达的地方,可是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开车却变成了目的。我有个表弟从美国加州搬到纽约,那时我住在曼哈顿的罗斯福岛,他先在我这儿住了几天,他想不通我为什么不养车。一周后,他找到一套很满意的公寓,在曼哈顿第一大道上,但他发现那栋楼里没有停车位,最近的一个停车场在15分钟路程以外的地方。他问我:“住在这儿我怎么开车呢?”我说:“住在这儿,你不需要开车。”他问:“在北美怎么能不开车呢?”我反问:“在北美为什么一定要开车呢?”为了能开车,我表弟移住到了新泽西州,宁愿每天在路上花两三个小时到市中心上班。

  关于汽车,有些人可能还有一个观念,就是觉得一个地方的汽车越多,那个地方的生产效率就越高。真是这样吗?最近哈佛有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在郊区,在中小城市,情况的确如上所述,但在大城市就绝非如此。在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当汽车的数量从无到有的初期阶段,生产效率的确成正比提高,但达到一定数目后,交通成本将会越来越高,渐渐地将会抵消生产力的提高。随着汽车的进一步增加,就会和效率成反比,那时,整个城市就渐渐成了一个巨大的停车场,大家都将动弹不得……

  陈思进 来源:食品与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