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40版:人间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大熊猫是怎样被发现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1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大熊猫是怎样被发现的
  2009年2月26日,当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柯高浩、柯文夫妇带着一份沉甸甸的文件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出现时,一份有关国宝大熊猫最珍贵的“出生证”终于“回家”了。正是这份“出生证”帮助大熊猫敲开了国际大门,从19世纪发现大熊猫到现在,一个物种让世界持续“发烧”百年……这一切,都源于140年前皮埃尔·阿尔芒·戴维在中国四川邓池沟天主教堂发现的大熊猫。

  法国传教士戴维

  皮埃尔·阿尔芒·戴维,1826年出生在法国比利牛斯山区。35岁时,戴维认识了法国科学院的汉学家儒莲先生,儒莲向他介绍了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此后,戴维便把能够到中国进行传教,作为求之不得的事。1862年2月(清同治元年),36岁的戴维得到批准,同意他到中国传教。

  行前,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部主任米勒·爱德华兹交给他一项任务:帮助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到中国采集动植物标本。抱着“探索真理就是认知上帝”的神圣信条,戴维来到了中国。

  在此期间,他收集了不少标本。1865年,戴维作为一名天主教神职人员,被派往北京。

  在传教之余,他采集、整理了很多非常有价值的动植物标本,寄回巴黎,爱德华兹教授对此十分满意。经他推荐,法国生物通讯协会吸收戴维为协会会员。这年夏天,戴维前往北京南部考察,在皇家猎苑里,他意外发现一种从没见过的物种——麋鹿(即“四不像”),于是将其制成标本带回巴黎,经法国动物学家证实,麋鹿确为世界罕见,博物馆为此发表了戴维的论文。

  1868年11月,戴维经汉口、沙市、宜昌,进入四川。在重庆,在法国传教士范若瑟家中,戴维得到一个令他喜出望外的消息:穆坪有个法国传教点且生物物种极其丰富。

  1869年2月22日,戴维从成都出发,起程前往穆坪。在当地人的帮助下,戴维翻越了海拔3000多米的大翁顶,来到了宝兴县盐井乡,随后到了邓池沟教堂。

  大熊猫曾叫“黑白熊”

  1869年3月11日,戴维记下了他生平第一次见到大熊猫皮的情景:“在我返回教堂的途中,这条山谷中的主要土地占有者一个姓李的人邀请我们到他家去用茶点。在他家里,我见到一张展开的黑白熊皮。这张皮非常奇特,我的猎人告诉我,我很快就会见到这种动物。我听说猎人们明天就出发到野外去猎杀这种动物,它可能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3月23日,戴维终于等到了,猎户给他带来一只死去的黑白熊。戴维欣喜若狂,他确信,这是熊类的一个新种,而且只有中国才有。他将这种动物命名为“黑白熊”,并将动物标本和描述报告寄给远在巴黎的米勒·爱德华兹。这是熊猫实物第一次被介绍到西方,其轰动可想而知。

  1869年4月1日,“我的猎手们在穆坪东部地区(今宝兴县东河一带)守候了两个星期,为我带来了一只黑白熊和六只仰鼻猴,这只黑白熊特别可爱。”

  当地的猎手们第一次为戴维捉到活体“黑白熊”,戴维在这里为他称为“最不可思议的动物”称体重、量身材、检查健康状况,同时仔细端详这只“黑白熊”毛茸茸、黑白相间的外貌。

  新的发现令戴维极度兴奋,他将这消息告诉爱德华兹教授,并附上描述黑白熊的书面报告。戴维本想将这只活体“黑白熊”送到巴黎,没想到“黑白熊”经不起运送途中的颠簸和气候变化,不幸死于路途,戴维只好将它的标本送到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

  描述报告当年就在博物馆《新闻公报》上发表,报告是这样叙述的:“据我的猎人讲,‘黑白熊’体形大,耳短,尾很短,毛较短,四足下有很多毛。颜色为白色,耳朵、眼圈、尾尖和四肢呈黑褐色,前肢黑白部分向肩胛延伸,在背脊上汇合呈带状……我刚获得一只幼体,并见过成体的皮,毛色均相同,颜色分布也一致。我从未见过这种动物。这可不可能是科学上的一个新种呢?……在过去的20天里,我雇佣了20名猎人来猎捕这种奇特的熊的成体。”

  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将这张熊猫皮展出后,谁也不认识。人们通过兽皮看到它有一张圆圆的大白脸,眼睛四周有两圈深深的黑斑,像是戴着一副墨镜。于是有人断定世界上根本没有这种动物,皮是假的!也有人说它是一种奇异的熊。米勒·爱德华兹教授经过对“黑白熊”毛皮和骨骼的仔细研究,发现戴维在物种的判定上出现错误,“黑白熊”不是戴维所认定的熊属类,而是与小熊猫相似的另一种熊猫。

  为什么给大熊猫命名为“Panda”,有两种说法。一说戴维神父的名字缩写为P.A.David,Panda恰好与其谐音。另一种说法称,在发现熊猫的宝兴地区,当地人亦操尼泊尔语。在尼泊尔语中,熊猫被称为“nigalya-ponya”,意为“吃竹子的熊”,而Panda就是它的变音。

  大熊猫的发现,震惊了世界——西方学者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在遥远的东方,果然存在着冰川时代的“动物活化石”!戴维——这个来自19世纪的法国传教士,从此将世界关注的目光转向中国西南这片森林密布的崇山峻岭。

  大熊猫“出生证”回家

  1872年,戴维在中国病倒,两年后他退休回国。从此,戴维再没有来过中国。    

  1900年11月10日,戴维在法国巴黎病逝,终年74岁。

  2002年11月,时任四川省雅安市副市长的孙前带队赴法国访问戴维故乡,并在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见到了陈列的宝兴大熊猫模式标本及相关资料。大熊猫模式标本,正是当年戴维从宝兴带回的那只大熊猫标本。在详细了解到了戴维在中国的神秘之旅后,孙前萌发了一个念头:雅安是大熊猫的故乡,更是世界大熊猫文化的策源地,如果能把当年戴维发现大熊猫的报告和米勒·爱德华兹教授的鉴定报告这两份文件送到大熊猫首发地的话,作为世界自然保护地核心区的夹金山,将被赋予更加厚重的文化符号。

  于是,孙前一有机会就辗转游说,四处央求,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驻成都领事馆、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然而他的努力,却没有一点回音。

  最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柯高浩、柯文夫妇的努力下,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答应了他们的要求。他们赶在了戴维发现大熊猫140周年之际,从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取得了两份文件的复印件(该报告共有30页,其中有7幅戴维画的图),并接受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委托,专程从法国飞到中国,代表博物馆把大熊猫的“出生证”送到四川省宝兴县邓池沟……    

  高富丽/文 摘编自《文史博览》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