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慈善基金会相比,这里只接受市民的实物捐赠;跟普通超市相比,这里物品定价分为“爱心价”和“慈善价”。作为一种特殊的慈善形式,慈善超市遍布南京大小街道,数量达到107家,但是记者昨日在采访中发现,“看得见”的慈善运作正亟须市民和相关政策的支持。
卫生纸洗衣粉香皂最受欢迎
“飘柔洗发水13元一瓶、金莲卫生纸2.3一包……”昨天是南京市首家区级慈善超市——下关区慈善超市固定进货的日子,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货架。据悉,这里除了向各街道调拨慈善物资外,低保户还可以凭证以现金的方式购买超市里的物品。
“我们进过来的商品,绝对比外面超市卖得便宜,比如洗发水便宜近4块钱,卫生纸要便宜1元多,知道这里的东西实惠,不少低保户成了常客。”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米和油是每月固定往下调拨的,其他的商品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卫生纸、香皂和洗衣粉,还有5~10元一双的运动球鞋。
家住热河南路的陈女士告诉记者,她的丈夫卧病在床,还要抚养上学的孩子,一家三口就靠她做保姆来维持生活,平时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有一次她到区民政局办事,发现这里的东西卖得很便宜,所以现在每个月都会来买,主要是洗化用品等生活必需品。
记者还看到货架上有三台旧电脑,据说是机关淘汰下来的,只要困难家庭有这个需要,提出申请就可以了,不过到现在还没有人来申请。
义卖货架无人光顾
记者注意到,该超市面积200平米左右,分成两个区域,一边是针对特困人群的济困购买区,另一边是爱心义卖区。记者看到义卖区的货架上摆放了步步高电话机、电火锅、取暖器、氧吧台灯……中间还挂着两排簇新的“真维斯”衣服。
“都是挺好的东西,价格比外面便宜不少,比如‘真维斯’棉袄,外面商场里至少卖两三百,可在这里六十元就卖了,因为这些是商家捐赠来的。但是,怎么就没有人来买呢。”下关区民政局副局长历东芳十分感慨,慈善超市成立的时候,区里面很多部门都捐钱捐物,义卖区的东西来自社会捐赠,但由于相对高档,基本上困难家庭用不着也不会去买,所以就拿出来义卖,价格会比市场价要低不少。普通市民买了义卖区的东西,区民政局还会开具捐赠证明,代表其奉献了一份爱心,所有回流资金全部投入慈善专用账户,然后再去采买一些基本日用品亏本“卖”给低保家庭。
“有的物品有使用期限,如果不能及时卖出,会造成浪费。”令历东芳烦恼的是,慈善超市开业两年多了,普通市民来买东西的没几个,往往一两个月都没有一个顾客上门。前不久,他们不得已还把一批离保质期还有半年的洗发水以低价在小区里卖掉,现在货架上仅留下一些保质期较长的物品。
超市只出不进好尴尬
记者了解到,慈善超市的运转资金来源大概有几块,一是社会捐款,另外是由每年底“慈善一日捐”筹集的善款,还有就是超市自我“造血”,也就是义卖的钱。但由于自身“造血”功能严重不足,资金短缺,粮油等困难群众急需的生活用品日益紧张。“有米才能下锅”,历东芳说,其实他们也很想与一些超市合作,每月固定给特困低保户直接发购物券,但是现在资金这一块根本没办法保障。
记者了解到,这个现象不仅仅是下关区一家,南京不少慈善超市都有类似的情况,因为还没有形成长期、稳定的募集渠道和机制,“断粮”现象时有发生。
“目前下关区慈善超市房租、人工、水电等成本一年要10多万元,如果长期没有‘造血’功能,必然会遭遇资金瓶颈,社会的爱心也迟早会因为血流不畅而犯‘心脏病’。”历东芳认为,如果义卖这一块能够“动”起来,靠义卖的钱来救助困难户,慈善超市才能够更加良性运转。南京的慈善超市目前还处在起步探索阶段,需要全社会共同来扶持。
快报记者 项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