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近日查处一家从事学术论文代写代发业务的公司——武汉佑达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与国内200多家学术期刊有直接联系,其学术造假专业化程度之高、业务量之大,可谓触目惊心。
学术造假生意红火
日前,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热线电话“12315”接到内蒙古某高校学生刘某的投诉,称自己花了1200元,从武汉佑达公司买了一篇本科毕业论文,却被导师认为是从网上和书上资料拼凑而成,两次修改均未获通过,她不得已再三央求导师,才算勉强过关。
工商执法人员在确认情况属实后,迅速对武汉佑达公司展开调查。结果发现,这家公司打着科技名号,主要业务就是代写代发论文。从评定职称论文到高校毕业论文,从科研论文到学位论文,涉及经济学、医学、法学、文学等多个专业领域,而且明码标价,只要购买者按价付钱,便可买到代写论文,还可在刊物上公开发表。
现场查获的有关资料显示,佑达公司与200多家期刊编辑人员有直接联系,并且对各种期刊“版面费”收取情况相当熟悉。据调查,今年5月,该公司向50多家刊物汇出300多笔费用,购买版面。
该公司从事学术造假的服务费用明码标价,如代写本科生毕业论文每篇约千元,硕士毕业论文价格较高,每篇为3500元到5000元。论文代发除收取版面费外,还加收服务费,在一般刊物上发表加收1000元,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加收2000元。据了解,该公司学术造假生意十分红火,办公室公告栏6月份业务量显示,仅前4天就有152笔成交业务,一个叫“陈程”的业务量达59笔,排名第一。当工商执法人员进入该公司时,见到10多名业务员忙于接听电话、回应QQ,竟无暇顾及来人。
在执法人员检查的一个多小时里,有4个投诉电话打到佑达公司,一个王姓小伙子说,该公司承诺他的论文5月一定刊发出来,但迟迟未收到刊物。
大量枪手批量制造论文
为了满足学术造假的需求,该公司从北京、广东、湖北、湖南等10多个省份招募80多名专业写手,夜以继日地假造各类论文。
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长,该公司在公司网站及人才招聘网站上招聘学术论文、英文稿等各类文稿写作人员,要求写手具有硕士或硕士以上学历,精通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有较强的文字功底和表达能力,能独立完成高水平的文稿写作任务;自接到写作任务起,根据难度5至15天内完稿,在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者优先;公司为每个兼职人员建立档案。
今年4月份,该公司共有近30名写手代写了122篇论文,其中湖北写手张某完成了“金融危机下浙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机制研究”“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等20篇论文,获得7690元公司稿费。
该公司不仅在其网站上宣传自己,强调“我们已经做了3年了……我们的信用一直很好”,而且聘请了一批业务代理,大多是在读大学生,为公司扩大宣传,联系业务。公司每月对他们进行考核,收入与业绩挂钩。
为了完善学术造假业务,该公司制定了一系列流程,比如客户需先付定金,查看部分稿件,觉得满意后付全款;除了代写硕士毕业论文,公司还负责修改至通过答辩等。
知情人士说,论文写作质量如何,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佑达公司能够找到刊物发表。
学术评价体系亟待修正
如今,只要将“代写代发论文”几个字键入百度,相关网页就会跳出694万多个搜索结果,可谓“遍地开花”。“学术造假”买卖双方的强烈需求,极大地刺激了所谓论文交易的持续发展。
每年4月至8月是“旺季”,向佑达公司购买所谓论文的主要是高校学生和中小学教师。中小学教师必须在这段时间发表论文,才能为9月评职称加分。高校毕业生到了大四忙于找工作,这段时间急需毕业论文。在佑达公司,执法人员还发现,办公桌上散落着盖有公司印章的空白发稿单。
武汉市洪山区工商分局一名执法人员表示,佑达公司的“论文交易”实为公理所不容,但追究其法律责任,相关法律支持不够,只能以“超范围经营”立案调查,暂扣其涉嫌违规资料。
“产生论文交易的根源还是学术评价体制问题。”武汉大学民商法教研室李新天教授认为,现在评职称、大学生毕业都需要发表论文,学术成果靠论文量化指标衡量,过于强调论文导向,评价比较片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乔新生认为,当前的学术腐败、论文抄袭和买卖,与学术界的急功近利有关,同时也与高校的学术行政倾向有关,不少学者忙于行政事务,没有时间做研究、写文章;一些学生热衷于写好论文将导师名字放在前面,戏称“学术雅贿”。如此风气下,会做学问的学生自己写,不会写的可能会抄,不愿抄的就只能去买了。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李鹏翔 俞俭
■快评
铲除论文
交易毒瘤
武汉佑达科技有限公司招募专业“枪手”群,与学术期刊建立固定联系购买版面,代写代发“一条龙”服务,可谓触目惊心。近日这个论文“梦工厂”被查处,掀开了论文交易市场的“冰山一角”。
研究生毕业得发论文,高校科研需发论文,中小学教师评职称也要发论文……在刚性制度的要求和各种动机的诱导下,造就了巨大的论文畸形市场需求。论文交易一时间好比是“臭豆腐”,说起来臭,吃起来香。一边是社会恶评如潮,人人喊打;一边却是现实中颇受青睐,愈演愈烈。
然而,当事者看似从论文交易获得便利、尝到甜头,实际上却是害己害人,更毒害社会,贻害国家。
论文交易就是鼓励造假,对青年一代学术态度的影响是致命的,对我国学术研究的发展更是贻害无穷。要医治论文交易的社会痼疾,就一定要斩断论文交易市场的刚性需求,从教育体制、学术体制改革入手,深入反思人才评价机制,全面打破学术成果完全依靠论文量化指标的衡量机制。
在体制改变之前也并非无所作为。高校要建立论文审查鉴定机制、学术论文跟踪制度和监督奖惩机制;导师要进行过程管理,严把论文答辩关;职称评定要全面考察,注重个人素养、综合能力的评价;国家也应出台相应政策法规,对论文交易予以严厉打击。
新华社记者 李鹏翔 俞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