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出现了两个众所关注的话题,一是报名人数下降,二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超过10%的人弃考。高考之前,媒体也连续报道了多起高考招录中产生的冒名上学问题,父母因为社会贡献或某种身份而子女高考加分的现象也深受关注。高考的话题还有很多,但现在我们将暂时搁置那些深度话题,一起祝愿考生们高考顺利。
今起高考。每一个考生,此时的心情难免会有些紧张,希望你们还是放松心情。我知道这样说也不会有多大用处,直到你们看到试卷的那一刻,紧张是很难舒缓的,这是你们平生遭遇的最大考试。我想以曾经经历过高考的前辈的身份,告诉你们,接到试卷的那一刻,你们会知道,所有的题型都是你们做过很多遍的。这是重大的考试,但无须为之而担心太多,真的,你们平时是怎样,这场考试也将会是怎样。
每一个家长,此时一定处在焦虑之中,这是临近重大时刻的一种焦虑,程度可能各有差异而已。我与你们差不多是同龄人,我理解你们此时的心情。你们爱子女,可能甚于爱自己。我希望你们不要让子女感受到你们的焦虑,我希望你们能够给子女一个信心:你们对子女的爱,与子女的这次考试并不挂钩的。子女考得好,你们将为之骄傲;子女考得不好,并不减弱你们对子女的爱,哪怕一丝一毫。
每一位老师,此时也在迎接你们的重大时刻。你们希望学生得到一个结果,这不只是让自己的职业努力获得证明和回报,也是为学生能够有一个最满意的未来。但无论如何,你们的职业付出应当得到社会的真诚感谢,而不管你们的学生在高考中获得怎样的成绩。你们的学生将永远铭记你们付出的一切,从幼儿园到高中毕业,所有老师都将是他们的记忆。
高考是教育的中心话题,每年高考前后,它会上升为全社会的最大话题。高考既选拔了高等教育的学生,决定哪些人将会获得继续求学的机会,也促进了社会对教育的思考,使教育这个百年树人的事业定期地成为全社会的焦点。
人们对教育问题有太多的意见,从学生书包的重量到考察学生的标准,从教育公平、教育的功能到教育的目的,哪一点上,人们都有不同的看法,有些看法与教育行政的做法有着很大的差异。这不是一件坏事,而是正常的社会反应,并且有着积极的社会力量。教育关系到人的发展,并由此而决定了民族的将来,因此人们不能不关注,人们对人的发展和民族前途的各种意见无法不表现到教育问题上来。
任何拥有高等教育的国家,都存在着高等教育的选拔制度,区别只在于选拔的方法和标准,是统一考试,还是“有教无类”地考察各种才能;是一次考试决定,还是通过长期的平时考察;录取是集中分配,还是高校自主等等。高考成为教育的指挥棒,显然是教育的一种异化。教育的核心在于使人获得发展的条件,有助于人格养成,完成相应的知识传授,而高考指挥棒使得高考成为教育的核心、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人的发展从教育中抽离了,而学生成了考试的工具、对象,分数成了评价教育成败的指标,学生的人格完成似乎可有可无。教育必须改革,根本的原因就在这里。
今年高考出现了两个众所关注的话题,一是报名人数下降,二是应届高中毕业生超过10%的人弃考。前者似乎可以用适龄人口数下降来解释,而后者原因何在仍属未知。我们不知道以前是否也存在同样严重的弃考情况,因而,弃考现象到底意味着什么,也难以判断。影响弃考的因素,可能有高等教育的花费过高、学生对通过高考的预期判断不高、出国接受高等教育人数增加、社会能够提供更多发展机会等等,但实际上,高考弃考是在增加还是在下降我们并不知道,弃考原因更是未能得到像样的分析,因而弃考后面的社会意味也无从确定,但问题是值得分析的,因为它既涉及到中学和大学的教育资源配置,更涉及到把握社会对教育的态度。
今年高考之前,媒体连续报道了多起高考招录中产生的冒名上学问题,父母因为社会贡献或某种身份而子女高考加分的现象也深受关注,随着招生工作的展开,各地区之间的招录分数几乎必然地再次引发关于教育公平的议论。冒名上学现象显示招录工作中的弊端,必须纠正。父母的贡献与身份使得子女获得高考加分,在道理上明显难以经受质疑。但各地区招录分数差异,取决于人们对公平的认识,到底是分数面前一律平等,还是保持各地区、各民族学生拥有近似的招录比例,公平的概念需要明确起来。
高考的话题还有很多,但现在我们将暂时搁置那些深度话题,一起祝愿考生们高考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