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1版:财经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震荡格局进退自如
· 明星私募今年提成或超千万
· 80亿!建信创今年债基募集新高
· 量化投资更适合目前A股市场
· 世界首枚“龙虾邮票”正式发行
· 南京一彩民与3亿大奖擦肩而过
· 推广电子对账单
· 增值服务吸引眼球
· 金鹰中小盘 今年净值首只翻番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明星私募今年提成或超千万
“钱”途诱人,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再现小高潮
  最近业内传出交银施罗德基金投资总监李旭利准备主动离职,很有可能转投私募基金。李旭利日前向记者证实了他离职的消息,相关离职手续正在办理。他说,在公募基金这一行业已经干了十几年,已经做够了。不过,由于处于静默期,目前不便公开透露今后的去向。

  今年以来,随着A股持续反弹,基金经理“公转私”再度风生水起,多位知名基金经理转投私募。

  私募扩容速度超牛市

  今年春节过后,A股和H股的迅速回暖,对私募机构新品的发行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空间,3月份以来,阳光私募机构密集发行新产品。

  根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统计,今年3月份和4月份,私募机构发行的证券类集合理财信托产品分别约有45只和51只,分别占当月所有信托产品的40.2%和54.8%;5月,截至目前,阳光私募机构发行的信托产品约有33只。

  如果追溯到2007年,当时五六千点高峰时刻,每月发行的阳光私募信托产品平均数量也不过40只左右。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统计,2007年全年,共有450只证券类投资集合理财产品成立,平均每月有37.5只,而这其中还包括了券商和信托公司自己作为投资管理方而发行的信托产品。也就是说,最近三个月,每月都超过40只私募信托产品发行的现状远超过2007年牛市高峰期的水平。

  对于搭上牛市“末班车”的阳光私募来说,2008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的一年,整个私募基金行业大面积亏损,使得私募机构原来期望的20%业绩报酬化为泡影,公司的经营压力与客户的怀疑让私募压力不小。这种态势终于伴随着股市的反弹得到了扭转。

  记者粗略计算,2009年的私募大赢家为江晖,星石前7期产品今年以来业绩平均为20%,从“星石·8期”到“星石·12期”平均业绩约为6.6%,以每期信托产品5000万元的资产规模估算,这12期今年净赚总计约8650万元。也就是说,按照私募行业20%的业绩提成规则,星石公司今年总计得到约1730万元业绩报酬。

  “公转私”再度风生水起

  赚钱效应“感召”之下,今年以来,“做私募”再度成为证券界的“时尚”风潮,一些公募大佬更是早早动手了。

  信达澳银基金公司1月20日发布公告称,公司副总经理、投资总监曾昭雄基于个人职业发展考虑,向公司提出辞职申请,公司同意其辞去相关职务。据报道,曾昭雄在离职后转投私募。

  2个多月后,南方基金也发布公告称,同意公司副总经理王宏远提出的辞职申请。王宏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离开原因主要是基于他个人的长期职业发展和职业转型需要。但具体去处则由于3个月静默期的规定,目前不便多说。对于可能的选择,王宏远回答说,“证券、保险、基金、私募都有可能。”

  据记者了解,还有一些其他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日前也加入“公转私”队伍,只不过因为名声不响,外界不甚关注,而李旭利、王宏远、曾昭雄是基金业内著名人物,一举一动备受关注。

  李旭利拥有11年从业经历。1998年他加入南方基金,曾担任公司研究员、交易员、基金经理、投资总监等职务,2005年他加入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任投资总监。他管理过的基金业绩、基金公司整体业绩都表现出色,被业内誉为智商和情商俱高的“双高”人士。

  事实上,2006年以来,以深圳肖华、北京江晖为代表的一批知名基金经理掀起了一波知名基金经理“公转私”热潮。随后,吕俊、石波、李学文、王贵文、徐大成等曾在公募基金业叱咤风云的人物,纷纷选择下海创建私募基金。

  据《中国证券报》《每日经济新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