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4版:文娱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毕加索作品?农民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京四合农民画展开幕,精美画作让观众过足眼瘾
毕加索作品?农民画!
  黑黑的脸庞、长满老茧的双手、不修边幅的衣着。这是一些人对农民兄弟固有的偏见,当然,他们也很难将农民和绘画艺术联系起来。可当您亲眼看过六合区四合农民画后,这些看法也许会立刻荡然无存。昨日,南京四合农民画展在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开幕,80件农民画作品让参观的艺术家与观众们为之一惊。有观众甚至在现场惊呼:“这农民画简直比得上艺术家的水准了!”

  惊艳:

  画作非常精美

  “棠城四合农民画,点染丹青留美名。”这是四合农民画在业界的美名,其发源地在南京六合区冶山镇,也就是以前的四合乡,是南京民间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此次展览共展出了四合农民画代表创作的80件作品,其内容有展现农民普通生活的,也有关于农村法制教育的。当一幅幅色彩艳丽,画功深厚的农民画映入人们眼帘时,很多观众都为之惊叹。有观众这样向记者描述:“以前对农民画有些了解,认为与年画啥的差不多,还是比较传统的。但今天看过画展之后,发现这些农民画家真是了不得,不但色彩感好,布局、结构、乃至画功都十分了得,特别是一些画中人物的夸张变形,不但恰到好处,甚至让我感觉好像看到了绘画大师毕加索、达利的作品,实在是太惊艳了!”

  观众对画展称赞不已,很多画家也十分惊叹,著名油画家张华清告诉记者:“这些农民画在色彩运用上简直出神入化了,他们画出了生活中的美,只要在画功上再进行系统的培训,我相信这些农民画家还是很有艺术生命力的!”

  幕后:曾险些濒临“绝境”

  昨天的展览效果可圈可点,可谁又知道,四合农民画曾在几年前险些濒临“绝境”。在上世纪80年代,六合四合农民画就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流派,1988年,原四合乡还被文化部授予“中国现代农民画画乡”的称号,不过到了新世纪初,四合农民画却陷入了低谷。由于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当时有关方面的扶持力度又不够,从事农民画的农民人数日益减少,加上农民画因为宣传力度不够,根本就没有市场,画农民画的农民在冶山镇越来越少。近年来,有关方面加大农民画的扶持力度,还专门成立了冶山镇农民画院,签约了十几位农民画家,并发放工资,慢慢的,农民画的队伍又日渐壮大。而四合农民画的代表人物张国良也坦言,以前他也曾一度想放弃绘画,如今创作环境越来越好,这让他备感振奋。他现在在农民书画院从事专业创作及管理工作,每年要带至少5个徒弟。“从事农民画创作的队伍由原来的四五人发展到100多人,其中有农民、教师、机关干部及退休人员。他们的作品不仅蜚声国内,还经常赴国外展出。”

  前景:

  市场运作是关键

  虽然四合农民画得到了很高的评价,但毕竟市场影响力现在还比较低。据悉,一幅四合农民画在市场上的售价并不高。对此,四方当代美术馆馆长、著名美术评论家李小山表示,要真正做到把农民画发扬光大,成为南京民间艺术宝库的一朵奇葩,那就要进行市场运作,首要任务是要让从事农民画创作的农民们致富,让作者安心创作,同时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农民画的创作中,让这项技艺不会濒临“绝境”。

  李小山告诉记者:“当时深圳画家村建立时,从事绘画创作的年轻画家根本就卖不了画,后来画家村与家具城合作,让画家的作品成为家装艺术品,渐渐的,画家村的画家的作品成为了抢手货。我看农民画也可以走这样的模式,首先农民画很有装饰效果,其次它的价格也便宜,拿来家中进行装饰还很具时尚美感的,我想大部分老百姓还是能接受农民画这样的艺术品的。”快报记者 李谷

  (本文图片均为农民画展作品)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