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1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设计问题是测谎最关键环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6 月 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测谎并不神秘,专家称——
设计问题是测谎最关键环节
  为一己私利,为躲避处罚,为陷害他人,有人用谎言颠倒黑白、搬弄是非。准确有效揭穿谎言,成了社会普遍要求,测谎应运而生。

  “不少人觉得测谎很神秘,结论不可靠。其实,这项技术有着非常科学的理论依据。”沈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处处长孙长平是位有着多年测谎经验的专家。他从一桩旧案说起,把记者带入“测谎世界”。

  “出卖”说谎者

  2万元货款不翼而飞,公司业务员、会计和出纳都坚持说钱不是自己拿的。钱到底哪去了?

  2000年初,辽宁省沈阳市某公司在查账时发现,一笔2万元的应收货款没到账。公司向有关单位催账,对方说货款早在几个月前就交给公司业务员李某。面对领导的问话,李某说:“当时把钱给了她俩,正要给我开收据时,我出去回了个电话,再后来,我就忘了要收据……”然而会计和出纳一口咬定李某根本没交过这笔钱。因为没有证据,这笔钱在哪个环节没的,谁也说不清。

  沈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处测谎专家把三个人带到测谎仪前。经过一番测谎,会计和出纳顺利通过,业务员没有通过测试,是说谎者。面对测谎结果,一直嘴硬的业务员终于服了,说出了自己私吞公司货款,还想嫁祸于人的事。

  对于“测谎”,人们脑海中会出现这样的场景——被测者坐在仪器旁,身上接满传感器,故作镇定地回答问题,测谎师却冷冷地打断他,“你在说谎。”虽说有些夸张,不过测谎仪确实是通过捕捉被测谎者呼吸、脉搏和皮肤电阻的细微变化,来判断有没有说谎。

  “测谎是通过语言或图片刺激被测谎者,让他作出判断,然后收集他的生理反应数据,从而判断被测谎者是否说谎。”沈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处测谎专家沈延旭解释,科学研究证实,人类在说谎时需要较多的大脑活动,因而产生异常的心理压力,产生相应的生理反应,从呼吸到脉搏都会发生改变,本人都不易察觉的出汗还会改变皮肤电阻。这些都是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无法用意志力来控制。所以,在测谎仪、专门设计的整组问题和经验丰富、善于固定和引导被测谎者思维的测谎师面前,说谎者无处遁形。

  “心理高手”

  “测谎也可以叫做心理测试,如何引导被测谎者,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沈延旭告诉记者,说谎的前提是被测谎者明知自己在说谎,而故意“口是心非”。每回答一道题,被测谎者25秒内的生理反应都会被记录在电脑里。所以,引导被测谎者把思维集中在每一道题上,不走神,是保证测试准确的基础性因素。一旦被测谎者的思维和题目脱节,生理反应错位,测试就没法进行了,所以,始终引导被测谎者把思维固定在每一道问题上,是测谎师的首要工作。

  设计问题是测谎最为关键的环节。测谎师的功力大部分体现在问题的设计和顺序编排上。在“区域比较法”这种测谎方法中,测谎问题分为单刀直入的“相关问题”、用于保护无辜者的“准绳问题”、用于缓和被测谎者情绪的“中性问题”和“题外问题”。这些问题会被测谎师穿插在一起,打包提问,每个问题至少会重复三次。

  “我们不怕遇到聪明人,越聪明的越好测谎。”孙长平说,聪明人都有极好的领悟能力,能一眼看穿设计问题背后的目的,能很快感受到问题带给他的压力。所以,他的反应也往往很迅速,很明显。

  “也有几种人没法进行测谎:年龄特别小的人、智商比较低的人、有精神问题的人和特别紧张的人。”沈延旭总结道,测谎检测的是说谎者说谎时过大的心理压力产生的一系列生理反应。测谎的前提是被测谎者清楚地知道事实真相而故意说谎,那些脑子里经常出现幻想性记忆和失去记忆的人以及思维太跳跃,不能集中精力回答提问的精神病患者都无法接受测谎。

  一个接受过测谎的老人给孙长平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他是特别紧张导致测试结果不准的典型。当时有被害人说这个老人用手推车故意撞他,轧伤了他的脚,老人却说当时是他俩厮打,不知谁从背后推了他一把,他带着被害人摔倒的,并没有推车。老人的测谎结果是“说谎”,可孙长平觉得从测前谈话时他坦诚的言语和测谎过程中始终积极配合的态度看,他并不像是说谎。

  “这是一个微妙的心理,说谎者接受测谎时下意识地都会有些抗拒。不说谎的人生怕结果有错,在测试时会特别配合。”考虑到老人极有可能是由于过于紧张的心理导致生理反应特别大,影响测谎结果,孙长平建议对两名证人也进行测谎。结果他们都“说谎”,这证明,老人是被陷害的。

  能否成为证据?

  “你是搞测谎的?那你帮我测测男友喜不喜欢我。”

  经常面对这样的搞笑问题,孙长平只能哑然失笑。“测谎并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都能测。像情感这种模糊的东西,没法上测谎仪掂量。测谎主要是测‘是非’问题。有时,测谎还能起到一种心理震慑作用。很多案件的当事人都是在走出测谎室不久就交代了事情真相。”孙长平说了这样一个案例:

  2006年,沈阳市皇姑区的张某找到某单位索要补偿款,可工作人员却说钱已让他儿子小张领走。小张说肯定没领,为这事,父子之间还起了疑心。最后,大家怀疑钱被工作人员领了,经过测谎,该工作人员被攻破心理防线,马上交代了盗领补偿款的事实,事后他说:“在测谎仪面前,我服了……”

  孙长平和沈延旭都曾赴美国学习测谎技术。沈阳市人民检察院最早的三套测谎设备是1998年引进的,这三套计算机化的测谎设备是当时全世界最先进的。为了更好地使用测谎设备,孙长平和沈延旭还在美国测谎界最权威的测谎学校培训了近三个月。

  在那里,他们攻克了语言关,和来自美国各地的警察一起学习了系统的测谎理论和实际上机操作方法。回国开始接手测谎实例后,孙长平和沈延旭做了不少成功案例。

  “院里今年又买了两套测谎仪,不过我已用顺这套了。”到目前为止,沈阳市人民检察院已处理了近千例测谎案件,除了检察院自侦案件外,还包括公安机关和法院委托处理的刑事和民事案件。

  在《刑事诉讼法》中,测谎结果不包括在“证据”范畴内。所以,尽管沈阳市人民检察院测谎室对自己的测谎结果信心十足,能出具书面的“测谎报告”,但这份报告目前只是案件侦查中的“重要辅助性材料”。

  “我相信测谎结果将来会成为证据,不过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沈延旭认为,一方面是测谎技术还需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测谎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

  王莉 范春生 (新华社专稿)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