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南京对话首尔
人与城市的“绿色共生”
· 现在不行动将祸及子孙
· 乘公交还是坐专车?公务 员的示范意义
· 除了细节还是细节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5 月 31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南京对话首尔人与城市的“绿色共生”
  南京与首尔,空中距离1800多公里。两个国家、两个不同的城市,让它们相连的,并不只有汉语和韩剧。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人与城市、人与生态怎样才能和谐共处?首尔所呈现的,是一个你所不熟知的韩国。5月17日至21日,快报记者应韩国首尔市政府之邀,采访第三届C40世界大城市气候变化峰会,并且走访首尔官员及深入街头巷尾,对接南京、首尔在城市化问题中跨越时空的对话,寻求两地或同或异的解决方案。

  紫金山VS南山:

  “禁车”问号的不同求解

  这是一个天朗气清的早晨,首尔的南山从沉睡中醒来,一草一木都在大口吞吐着绿色。在这样的诱惑下,快节奏的韩国人宁愿牺牲一些睡眠时间,也要到南山散步或晨练。在南京,此刻最热闹的是紫金山,从太平门到龙脖子路,三三两两的市民快跑或慢走,一路绿树成荫……

  首尔南山、南京紫金山,同在市区内,同为城市象征,同为城市绿肺,它们有太多的相同点。但是,最大的不同,就从南山脚下开始。

  从这里抬头看,有条道路盘旋而上,整个景区完全是敞开式的。然而记者发现,在前面行驶的车辆到了路口便纷纷拐弯,主动开进旁边一个大型停车场。车上的人有的改作步行,有的就地换乘天然气公交车上山。

  随行的韩国朋友指指路口的一个电子显示屏:“这是用来提醒开车的人,从这里开始就不能再继续往上开了。”

  除特定车辆外,南山禁止私家车、出租车等各种机动车通行。“要不然,山上的植物不都要被尾气毒死?”韩国朋友认为这样的规定理所当然。

  记者立刻联想起南京,驾车上紫金山几乎通行无阻,尤其是节假日,山道上更是车水马龙。紫金山是否应该禁车,至今都还是一个争议性话题。

  对同一问号的不同求解,使南山与紫金山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命运。紫金山上的植被,正承受高碳尾气的烧灼,嗅觉稍好的人,往往还能闻到一股尾气汇集而成的焦糊味……全市六大空气质量国家监控点2006年的数据显示,紫金山的空气质量与玄武湖一样,竟然是垫底的!这个一年可吸收二氧化碳480万吨、释放氧气380万吨的“城市绿肺”,近年来疲态尽显。步步进逼的汽车尾气与工地扬尘、工业污染等因素共同成为伤害南京环境的祸首。

  首尔的南山则逐渐摆脱了汽车尾气的侵袭,以80%的空气优良率为韩国人打造健康绿肺的同时,也因此成为“韩剧”首选的外景拍摄地。

  长江VS汉江:

  “过江费”的一收一免

  另一个场景也注定了让“韩剧”无法避开,那就是频频出现的汉江大桥——流经首尔市区的汉江约41.5公里,跨江大桥多达27座,平均1.5公里就有一座!

  在首尔外出,往往都是依江而行,穿越并欣赏各种功能的大桥不能不说是一件乐事。无论身处哪座桥,无论左看右看,视野里远远近近都是桥。27座大桥横跨汉江,两桥之间最近的距离只有三四百米。

  从地理位置上看,汉江把首尔、长江把南京,分别都切断成了江南、江北。由此带来的发展问题也是共同的:江南江北平衡发展与整合受到制约,迈向国际化都市进程中,这是一块必须搬走的绊脚石。

  为了推动汉江两岸的整合与复兴,首尔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汉江事业本部,直属市政府。在采访该部门负责人李悌源时,记者透过他办公室的窗户就能看到27座大桥中的一座——圣水大桥。他说,在首尔除了一条通往国际机场的过江通道,其他所有的桥梁、过江通道都是免费通行的,它们直接由首尔市政府出资建设、管理。

  从外观上看,这些跨江大桥只能用“貌不惊人”来形容,很少看到悬索、拉索这类气势恢宏的“豪华”大桥。然而朴实造型的背后,图的是方便实用。这些大桥功能各有侧重,有的是通行汽车和行人的公路桥,有的是通行火车或地铁的铁路桥,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把江南江北最大限度地连接在一起,让首尔这个国际大都市,每一根动脉都能畅通。

  这样的密度之下,“过江难”的概率在首尔要比南京小得多。而后者显然也在努力寻求突破。在5月22日举行的重大投资项目洽谈会上,南京宣布将再建13条过江通道,这样未来50年内过江通道总数将达17条。不过,在这段较长的时期内,受资金及建设模式限制,“过江费”仍然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此外,对推动江南江北的均衡发展来说,无论是首尔的27座大桥,还是南京未来的17条通道,都不是足够的。

  李悌源和他的汉江事业本部,承担着更多的重任。他先给记者找出了上世纪80年代治理汉江污染时的资料,接着又展示了今后20年“汉江复兴”的规划图。在解决过江问题后,首尔已经启动城市格局的新一轮大调整!现行的两岸布局,住宅、高层建筑、基础设施建设等,都将服从“绿色江岸”的总体景观。

  “在环保型城市建设中,汉江的生态价值将被充分挖掘。”李悌源说,汉江江岸将配置面向所有人开放的文化、商业、休闲等多功能设施。今年9月份,汝矣岛等4个汉江公园将会全部完工。同时,缺乏生态性和自然性的混凝土江岸,也将逐步复原为有利于鱼类栖息的自然河岸。

  边道VS中央:

  公交专用道的两种划法

  尽管桥多路也宽,但是对于1000多万人口的首尔来说,城市交通仍然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城市病”。在700多万人口的南京,这一趋势同样显著。就此,两个城市选择的是共同的解决方案:公交优先。

  记者在首尔市中心的大学路进行了一次乘公交体验。在细节上,首尔与南京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公交专用道的设置上。南京的公交专用道选择的是最靠边的一股道,而首尔则全部设在道路中央,沿线的公交车站也随之移到了路中央。像这样的划法,在中国目前只有常州等少数城市这样做。

  首尔市气候变化企划局局长金荣翰向记者表示,“相对于道路两侧,公交专用道设在中间效率更高。既方便提速,也可以避免直行红灯时,为避让右转弯车辆而变道。”

  为了提高利用率,首尔的公交专用道还分成了两种类型。一种是全部涂成了红色路面,这表示全天全线都是公交车专用;一种是正常路面,但是画了蓝色虚线,这表示在规定的时间内为公交车专用。同时,为了鼓励合乘,首尔的公交专用道允许36座以上的客车通行。

  首尔的一些私家车主告诉记者,市区设有300多台监视器,如果社会车辆违规驶上了公交专用道,将面临严厉的处罚,例如小型车、中型车罚款数额分别相当于人民币250元、300元左右。

  实行这种公交专用道后,韩国公交车辆行驶速度至少提高了18%,乘客数量增加了15%至38%。同时,公交车与8条地铁线无缝换乘,低廉的票价,使得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人数超过75%。

  几天的采访中,记者发现首尔的出租车非常好打,即便是在市中心繁华路段,上下班高峰时期也能看到长长的出租车在排队等客,韩国朋友说,这固然与经济不景气有关,但主要还是因为“公共交通实在太方便了”!

  目前,首尔共有8条主干道设有公交专用道,总长达73.5公里。而南京现行的公交专用道长度为50多公里,略低于首尔。3年内南京公交专用道将达100公里左右,城市主干道的20%长度将设公交专用道。

  舍弃VS重拾:

  韩国要做“自行车大国”

  记者在首尔的主次干道,几乎没有看到自行车的影子,通常也没有明显的自行车道。因为经济发达,一般的首尔家庭都有1-2辆私家车,加上市区内地势高低起伏不定,绝大多数人都会开车或借助公共交通出行,骑自行车的非常少。

  但今后,首尔人还有一个出行方式可以选择,那就是骑自行车。韩国总统李明博眼下正雄心勃勃,要让自行车出行成为韩国人的“绿色生活方式”。

  李明博在今年4月份宣布,政府将出资1.2万亿韩元(约合9亿美元)修建专用车道,把韩国建成“自行车天堂”,让零污染的自行车重新成为主要交通工具。市民每月骑车上下班超过15天,还可获得3万韩元奖励。

  首尔市长吴世勋已经拿出了一系列举措为自行车开道。在南山2号隧道南端入口处,已经开始热火朝天地修建自行车电梯。在5月18日于首尔举行的C40世界大城市气候变化峰会上,他更表示将从明年起不断在市区铺设“自行车专用道”。同

  时,地铁站也会增加自行车停车点,桥梁隧道入口处,也会设置专供自行车使用的电梯。

  吴世勋告诉记者,首尔将在2011年之前完成环绕城市中心的24公里长的自行车循环道,在2014年之前修建38公里长的郊区自行车循环道。连接两条自行车循环道的26公里长的连接路线将于2016年竣工。2012年之前,主要干线道路上将修建207公里长的自行车专用道。

  这意味着,现有道路将要取消一个车道,或是缩小宽度进行“道路减肥”。作为这项计划的执行部门之一,金荣翰和他的团队深知其中压力,但他表示:“我们的交通政策,首先重视的是行人,第二是自行车,第三才会考虑开车的人。”

  相比之下,南京人拥有那么宽敞的自行车道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韩国的做法,也在提醒我们的城市规划者们,给行人与自行车留出更多的“路权”,未来的出行方式或许也将“返璞归真”。

  水泥森林VS显山露水:

  高架桥为古河让道

  在钢筋水泥的都市森林中,人们比任何时候都渴望大自然。近年来南京在城市规划中,侧重“显山露水”。同样的理念,在首尔已经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走在首尔市中心的南大门一带,脚下的清溪川潺潺流过,河流绿草、飞鸟游鱼,而4年前,这里只是被水泥高架路遮盖、被汽车噪音与污浊空气所笼罩的臭水沟。

  拆除前,清溪川高架路是横贯首尔东西的交通主干道,日均交通流量达到16万多。随着城市的发展,清溪川高架路沿街成为小商小贩、小商品批发的聚集地,周边环境脏乱差。就连许多老首尔人都快忘了,高架路下面的这条排污管曾经是清澈透亮的清溪川。

  2003年,时任首尔市长的李明博,大刀阔斧地展开了清溪川复原工程,拆除这座高架道路,重塑几乎已被填平的河川。这一决定所引发的轩然大波,几乎每一位首尔市民都记忆犹新。“翻开报纸,一连很多天头条都是质疑和支持的辩论。”市民金智炫告诉记者,当时看来,为修一条河而把这么重要的一条交通动脉拆除,几乎是不可思议的。

  而李明博丝毫没有“手软”,仅仅用了两年多时间,5.8公里长的清溪川高架桥就被拆除,覆盖在河道上的水泥盖被揭开,长期淤积在河床上的污泥被清除,重修了清溪川护堤,架设了22座造型各异的桥梁,修建了滨水生态景观以及休闲游憩空间。

  如今,具有一级水质的清溪川,已经成为金智炫和许许多多首尔市民引以为豪的城市景观。一度饱受争议的李明博,也因此被冠以“推土机市长”“绿色市长”的名号,并被美国《时代》周刊封为“环保英雄”。

  沿着清溪川散步,记者很自然就想起南京的玄武湖、秦淮河。作为十朝古都,南京是难得的“山、水、城、林”兼而有之的城市,现代化建设与环境生态的和谐共生,无疑将是一个长期话题。

  腐朽VS新生:

  “垃圾山”变身生态公园

  首尔上岩洞地区的兰芝岛,是韩国对生态修复的另一个成功案例,解决的正是城市化进程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巨大的垃圾填埋场,是如何变成风景秀丽的生态公园的?

  记者的采访选择在一个周末,许多韩国人会利用这一时间举家前往兰芝岛休闲。登上300级台阶,站在高高的兰芝岛上,远眺可以看到汉江上的杨花大桥、城山大桥,近观则是2002韩日世界杯体育馆。

  脚下这座岛屿郁郁葱葱,一路行来还栽种了不少名贵树木,如果不是韩国朋友的介绍,记者很难相信这里曾经是首尔最“臭名昭著”的垃圾山!

  很久以前,兰芝岛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美丽,长满兰草与灵芝、环岛水清沙白。一切在1978年发生改变,工业化带来人口的急速膨胀,垃圾处理成为当务之急。地处市郊又交通方便的兰芝岛成为首尔市垃圾的填埋地,短短十几年间,岛上堆起了两座高达100米的巨大垃圾山!恶臭、浮尘,苍蝇漫天,垃圾填满后所产生的沼气更频频引发大大小小的火灾。更糟糕的是,垃圾山腐烂后渗出的污水开始污染汉江的水质,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1991年-1996年,首尔市开始对兰芝岛垃圾填埋场展开“亲环境复原工程”。一个巨大的防水壁建成,防止污水渗透并实施净化措施;垃圾填埋地铺上了黄土,种植各色花草逐渐恢复自然植被;对垃圾山产生的有害气体实行“变废为宝”,山体里埋进了100多条管道,有的收集渗水,有的收集气体,集中处理后再通过管道形成蒸汽,为周边的世界杯体育馆、住宅社区提供水暖,另一方面还可以用来发电……

  站在兰芝岛上,记者再用力也没有嗅到曾经的“垃圾味”。生态修复后,有人提出这里应该建成商品房或高尔夫球场,这对寸土寸金的首尔来说似乎也合情合理。但是首尔市政府最终将其建成了一个免费对公众开放的生态公园,将绿地还给了市民。

  采访当天,记者遇到一群幼儿园的孩子正在老师的带领下来认识各种植物。2005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生态公园中已有98科684种植物,鱼类6科17种,哺乳类动物11科13种。

  韩国朋友说,就因为这里“生态好”,又紧挨着世界杯体育场,所以周边房价都上涨了,目前是首尔五个房价最高的地区之一。她指着山脚下的一片公寓说,“这里的房子每平方米2千万韩元,差不多要10多万元人民币,而首尔普通地区房价大约是每平方米1千万韩币。”

  目前,南京同样在面临垃圾填埋处理问题,能不能利用垃圾发电解决垃圾处理问题,首尔的尝试,或许可以为南京带来一些借鉴。

  □快报特派记者 郑春平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