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局长直陈近现代建筑保护存在误区——
历史街区的文化生活环境也要保护
“和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古代文化遗存相比,近现代建筑在文化遗产大家庭中最为年轻。正因如此,近现代建筑往往被忽视。”在昨天的论坛上,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痛心地说,有一项统计表明,1900年城市中存在的重要建筑到2000年已经有约50%遭到破坏或消失。
南京民国建筑研究专家、东南大学教授刘先觉呼吁,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一定要尽快制订名录。“2007年,南京步上海后尘,通过市人大立法,制定了相关的条例,凡是有50年以上的建筑都被称为历史建筑。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们经过调研,列出了大概有2000座近现代建筑在优秀建筑名录中,其中除去500座是文保单位的,有1500座是没有列入文保单位的。但遗憾的是,我们2004年的一个调查显示,从1994年~2004年,这十年之间,南京的近现代建筑拆了近20%,也就是每年以2%的速度在消失。而在优秀建筑名录库中的2000座优秀建筑,只有78处被公示,40多处被挂牌。这样的公示速度远远跟不上消失的速度。”刘教授说,他一天到晚都在“救火”。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对近现代建筑进行成片的改造至今没有成功的经验。”单霁翔举例说,南京正在进行的历史街区改造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我中午去了熙南里历史街区,他们强调正在改造的历史街区没有一处文保单位,采用镶牙式的方式保护了文物,但我问‘镶牙,有多少真牙,多少假牙?’我看基本是假牙!由于对近现代建筑存在观念上的差异,我们根本就无法沟通。实际上,历史街区,不只要保护单体建筑,而且要整体保护历史街区的肌理,除了保护文保单位,还要保护文化生活的环境。剩下孤零零的一座文物,就成了纪念碑。”
快报记者 孙兰兰 胡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