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亲人在盼着他!远征军 老兵找到句容的老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5 月 27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亲人在盼着他!远征军 老兵找到句容的老家
  67年前的3月,在抗日战争最为关键的时刻,十万中国远征军从云南畹町走出国门抗日。如今,当年的毛头小伙已是耄耋之年。他们当中的不少人依然在异国的土地上生活,有的已经整整六十多年未与家人联系;有的只记得房后的那个碉楼梁子;有的甚至衣食无着……他们的亲人也在日夜思念,期盼团聚。

  67年前的昨天,抗日名将、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在缅甸与日军作战中以身殉国。也是在昨天, 当躺在病榻上的96岁老人赵伦英,得知流落缅甸的远征军老兵——92岁表弟经乘国就要回家时,伸在棉被外的枯瘦胳膊不停地颤抖起来,许久嗓子里吐出清脆的声音,“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2009年的初夏,无疑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经乘国等16名中国远征军老兵将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首次组成回国寻亲团,从他们走出国门的畹町口岸开始,重新踏上离别了60余载的祖国土地。

  对于他们来说,或许这也将是最后一次……作为后人,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以尊重和慰藉。明天,快报特派记者将赶往中缅边境,接这位流落异域的中国远征军老兵回家。

  左图:远征军老兵经乘国的亲人

  下图:十多年前经乘国的家书

  快报记者 泱波 摄

  “他一定是我舅舅”

  昨天,快报报道流落缅印边境的中国远征军老兵经乘国(当时音为“丁明清”)寻找在江苏的亲人情况后,立即引起读者的关注,许多人给记者打来电话,提供线索。在众多热心读者中,有一位老人在电话中激动地说:“他一定是我舅舅。我们亲戚一直在找他。”

  这位老读者叫张庶明,今年70岁,原南京电信局党委书记。他带着侄子赶到报社后,仍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满脸笑容地说:“实在太激动了。你们快报做了一件大好事。”

  张庶明告诉记者,他母亲是经乘国唯一的姐姐,“我还没出世,舅舅就离家了。听我妈妈说,舅舅是作为壮丁到国民党军队的,后来随远征军去了缅甸。大概在1993或1994年时,舅舅托在昆明的战友来句容寻过亲,之后还通过几封信。但不久可能是地址变动,双方又失去联系。这些年,家里亲戚都以为他过世了,想不到,他还活着,这太令我们亲属激动了。”

  张庶明说,经乘国在家排行老四,上面有两个哥哥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两个妹妹。这些嫡亲兄弟姐妹都在前几年陆续过世。在句容老家,目前尚在的只有经乘国96岁的大嫂赵伦英和最小的妹婿83岁的赵利华。

  由于经乘国十几岁就离开老家句容,张庶明对舅舅毫无印象,所知道的点滴情况还是其母亲在世时偶尔透露的。“改革开放前,长辈们从来不敢在孩子面前提有亲戚在缅甸,生怕被打成反革命,或抓起来判个里通外国罪。”

  十几年前曾联系上

  在张庶明的帮助下,昨天下午,经乘国二哥的女儿经世庆带着记者来到句容,寻找经乘国当年在句容的家。

  一路上,55岁的经世庆告诉记者,经乘国给记者的地址——华阳镇小宝塔14号早已不在,“土地征用,房子被拆迁了”。

  到句容市区后,经世庆将记者带到十几年前曾住过小宝塔14号的哥哥经世华家。经世华说:“十几年前,我们还曾联系上,叔叔经乘国与我们家有过书信往来,后来不知道怎么回事就突然失去联系。”

  在经世华的印象中,联系上的时间大概在1993年或1994年。“当时是秋天,一位70多岁的昆明老人突然找上门来,他自称是经乘国的战友,受经乘国之托来寻找其家人的。这位昆明老人还带来许多经乘国在缅甸的照片。我爸爸看到这些照片后,当时就流泪了,上面的人正是我叔叔经乘国。”

  经世华说着从房间的箱子里拿出一叠照片,“你看,全是我叔叔和家人的。”

  记者逐一翻看,照片除一张为黑白的外,其余全是彩色的,每张照片后面都有用蓝色圆珠笔书写的照片人物介绍。有一张彩照是经乘国与妻子的合影,两位老人分坐在桌子的两边,表情淡定,目视前方,充满沧桑。

  唯一的黑白照片是经乘国的儿子,头戴博士帽,目光睿智。经世华说,经乘国结婚较晚,一生育有2个儿子4个女儿,小儿子成绩较好,在新加坡读的博士,毕业后去了香港工作,其他几个子女都在缅甸成家,家境一般。

  老兵的两封家书

  那位帮助经乘国寻亲的昆明老人走时,给经世华的父亲留了一个经乘国在缅甸的通讯地址“缅甸自敢省克里谬市”。“根据这个地址,我们给他写过信,他很快也回了,但后来再给他写信,就被退了回来。说地址不对。”经世华说,“这一失去联系,就十几年过去。”

  在经世华家,至今还保存着两封经乘国写来的信,“叔叔不识字,听他的战友说,每次写信都是请人代写。”经世华拿出保存至今的两封信,信封和纸张都已发黄,邮戳日期已模糊无法辨认,信的末尾也没有日期。

  两封家书都不长,总共才3页纸,但情真意切,征得亲属同意,记者摘抄了部分内容:

  “二哥,接到你们的来信,心中是多么的高兴,知道你们的生活很好,人也很好,真是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大哥、姐姐、妹妹去世,引起我的一片思念之情。不知四弟及妹妹有几个孩子,都叫什么名字,以及我们家族世字以下是怎么排列的。我已有2个孙子还没有起名字,因不知是什么字辈,所以未能取名,请来信的时候告诉一下。”

  “我同家人分离已多年,随时都想着要回去一趟,但是现在年纪已大,单独行动有诸多不便,而且也不放心。需要有人照顾才行,这照顾的人一时就费思量了。等慢慢筹划一下才可以。”

  “分别多年,时时都想着回家会见亲人。无奈命运捉弄人,总未能如愿。现在也是正在计划中,如环境与条件相结合能动身的时候,我自会写信通知你们。”

  病危表姐等着92岁表弟

  离开句容城,记者又来到句容市郭庄镇葛村。经乘国的96岁大嫂和83岁妹婿就住在这里。

  但不巧的是,几天前,经乘国的96岁大嫂赵伦英突然病重,卧床不起。昨天下午,记者赶到她家时,客厅的一角摆满了孝带、孝帽、孝袍,有白、绿、红等三色,赵伦英的大女儿经世兰说:“妈妈这几天说话困难,可能说不行就不行了,我们得随时做好准备,老人已有4代人,这些不同颜色的孝服都是根据辈分定做的。”

  据介绍,赵伦英不仅是经乘国的大嫂,也是经乘国的表姐,“他们是近亲结婚的。”经世兰告诉记者,小时候,经乘国对她特别好,“当时,他在土桥镇一个地主家

  做长工,每次回来,他都买烧饼、油条给我吃。”

  经世兰说,经乘国是作为壮丁去当兵的,那时,很多人都不愿当兵,尤其是当国民党的兵,政府就规定,一家有三个男孩的就必须抽一个人服兵役,“这叫三抽一”。经乘国是晚上在地主家被抓走的。被抓走好多天后,家里人才知道。当时,经乘国还不到20岁。

  当兵后,家人再也没有经乘国的消息,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后,家人收到经乘国从印度寄来的钱,才知道经乘国还活在世上。经乘国告诉家人,他被抓壮丁后,进了国民党装甲部队,主要开坦克。在缅甸战场,他活了下来。流落缅甸后,他到了印度,帮人开汽车挣钱。

  解放后,家人再也没有收到经乘国的讯息。“可能他也知道国内政治形势,怕给我们添麻烦,主动不与我们联系。我们家人也怕招里通外国的麻烦,从来不敢在外人面前提有个亲戚在国外。”经世兰说,那个时候,一旦知道你有亲戚当过国民党士兵,而且在国外,会被抓起来的,有的人还因此被判了死刑。“直到改革开放后,我们一家人才恢复了联系,但不久又断了。”

  记者提出能否把经乘国要回家的消息告诉其母亲赵伦英时,78岁的经世兰犹豫了许久,“我怕妈妈激动,一旦有个意外,我们太对不起她了。”

  半个小时后,经世兰决定试试,她轻轻地走到母亲身边,俯下身体,贴着母亲的耳朵大声说,“乘国要回来了。”赵伦英侧着身,头对着床里,闭着眼,一动不动。经世兰又重复了几声。这时,记者看到赵伦英放在棉被外的枯瘦胳膊突然颤抖起来,嗓子里吐出清脆的声音,“我知道了,我知道了。”

  家人明显感到赵伦英的激动,立即上前轻轻抚摸着老人的身体,“没事了,您好好休息。”

  经世兰说,也许是感应吧,前些天,妈妈突然唠叨起经乘国来。可能是感动了上苍,让妈妈在临走之前见经乘国最后一面。

  [相关]

  快报记者明赴中缅边境

  接远征军老兵回家

  二战期间,十万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日,此后,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远征军留在了缅甸,60多年来,他们回国的愿望日益强烈。据了解,这次回国探亲的老兵有16人,他们的老家分布在四川、山东、广东、湖南、江苏以及河南等地,年龄最小的84岁,最大的92岁。

  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16名抗战老兵将从他们走出国门的畹町口岸开始,重新踏上离别了60余载的土地。

  老兵经乘国在异国生活几十年,还会说句容话吗?还记得家乡点点滴滴吗?他在异国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明天,快报记者从南京赶往云南中缅边境,接经乘国回家,并记录下他在缅甸生活的点点滴滴。

  [回顾]

  中国远征军

  始末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1941年12月根据《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编成,共约十余万人。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后改派罗卓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由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美国陆军中将史迪威兼总指挥。1942年3月入缅发起滇缅路作战。失利后大部分退回云南。1943年4月重建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后称滇西远征军,一部撤至印度,称中国驻印军。1943年10月至1944年5月中国驻印军和滇西远征军先后发起缅北滇西作战,歼灭日军三万余人。1945年1月27日,两军在畹町会师。3月,完成了打通滇缅公路的任务后撤回国内。1945年4月撤销。

  [寻亲]

  还有六位远征军老兵

  寻找他们的亲人

  在众多热心人士的帮助下,流落缅甸的中国远征军老兵经乘国等老兵即将回到离别近70年的家乡,尽管回家的路,充满曲折、泪水和感慨。

  听幸存的老兵说,每当有记者去缅甸采访,一些老兵都会从很远的地方坐车赶来,眼光中充满恳求地对记者说,能不能帮他回家。这些老兵中,很多连养家糊口都有些艰难,面对那个毗邻的国度,可望而不可及。

  在缅甸的原始丛林中,曾发现一些“野人”,用弓箭捕猎,穿着树皮,他们会说几个零星的汉语,分别是“中国远征军”,“打日本人”。那个地方,就是当年中国远征军败退中途经的野人山,有四万左右的中国远征军战士,在此死于非命。

  在缅甸密支那的老兵告诉记者,密支那曾有中国远征军的墓地,当年孙立人留下一批士兵看守墓地,嘱咐他们,等将来战争胜利,他们会来接这些守墓人以及那些为国捐躯的英魂回家。几十年过去了,那些痴守墓地的中国远征军老兵,依然没有能够回家。一年又一年,最终,连自己也留在了异域的莽莽丛林中。

  死者已去,生者依然彷徨。在缅甸,至今仅剩下十多位中国远征军老兵,有的,甚至连家在哪里都不知道。作为后人,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给他们以尊重和慰藉。你所能做的,就是和我一起,帮助这些流落异域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找家,并且接他们回家。据有关方面提供的资料,目前还有一些老兵没有与家人联系上(名单见下表)。如果读者有线索,请立即与快报热线96060联系。

  张浩东,现居缅甸木邦一保

  黄成山,现居缅甸胶脉朵祥村

  刘辉,现居缅甸南堤

  朱凯,现居缅甸南堤

  尹必顺,现居缅甸南堤

  徐自成,现居缅甸南堤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