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昨天上午9点左右,一声闷响打破了南京39中校园的宁静。声响来自校园南端的一幢教学楼下,正在上课的师生们冲到教室外的走廊上。
楼下的一幕让他们吃惊:一名男生趴在楼前一间厂房的房顶上,蓝色的彩钢瓦房顶被砸出一个坑。有学生认出,男生是初二某班的小军(化名)。就在几分钟前,小军还在四楼教师办公室,去见他被班主任喊来的爸爸。
男孩
跳楼
昨天上午9点钟的跳楼声不仅惊动了教室里上课的学生,还惊动了39中南面一墙之隔的钨钼材料厂部分工人。
黄师傅当时正在二楼上班,从窗户刚好可以看到整座教学楼和厂房。“突然听到‘咕咚’一声,跑到窗前一看,一个男孩掉在两米多高的厂房顶上,趴在那里,好像是从教学楼掉下来的。”黄师傅说,男孩当时还能动,他费力地朝屋脊爬去,但只爬出两米多,就再动不了了。此时,教学楼走廊上已经站满了学生。
黄师傅和几位同事抬起办公室沙发上的一块木门板,就往楼下跑去。他们来到厂房南侧,架起梯子,黄师傅等三人爬上房顶,翻过屋脊,来到男生身边。“孩子脸上流着血,腰和腿都不能动了。”三人将男生抬上担架,小心翼翼地回到梯子处,在地面上同事的帮助下,终于将孩子运下来。
此时,一名中年男子急匆匆跑了过来。他是从校园里绕过北面的大门,再跑数百米,穿过五所村菜场,来到校园南面的现场的。“好像是孩子的父亲。”黄师傅说,直到120救护车赶到,男生和中年男子都没说什么。自始至终,男生都抱着书包,遮住自己的脸。
跳楼
内幕
爸爸:
我当着老师的面打了他,下手太重,孩子牙齿都快被打掉了
记者随后来到中大医院,在病房里见到了坠楼的初二男生小军。
小军躺在急诊一楼病床上,身上打着吊针,表情显得异常痛苦。他的母亲蹲在床头,不停地抚摸着儿子的额头,安慰他。“小便出不来。”床前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子焦急地说,他正是小军的父亲。
医生告诉记者,小军腰椎压缩性骨折,左腿软组织挫伤,受伤原因是高空坠落时,椎体纵向高度被“压扁”。“对这种损伤的治疗方案主要是平卧,要平卧一到三个月。”但究竟能否完全恢复,会不会留下后遗症,还要看伤情的发展。
小军为什么会坠楼?对此,小军的父亲韩先生丝毫不愿透露,只称事发时他也在现场,孩子的班主任和学校领导刚才也都来看过了。但记者离开医院两个小时后,韩先生打来电话,介绍了事情的大致过程——
“早上7点40左右,我接到孩子班主任的电话,说孩子上课时手机响了。”韩先生很是愤怒,他都不知道孩子什么时候买的手机,于是驱车从郭家山赶来。8点多钟到学校后,在4楼办公室里见到了班主任和孩子。“孩子不听话,我当老师面打了他两拳。”韩先生懊恼地说,当时在气头上,下手太重,孩子牙齿都快被打掉了。被打的小军一怒之下冲出办公室,从楼上跳了下去。目前,校方垫付了部分医药费。
教育局:
小军住院后给老师发来短信:我不想影响学校
事情到底是怎么发生的?班主任和小军之间发生了什么?
昨天上午11点多,记者来到39中。在大门口门卫室,一位自称是老师的男子婉言回绝了记者入校采访的请求。男子称,学校里确实发生了学生跳楼的事,“但学生是当着家长的面跳的,跟老师没多少关系。如果家长不在场,学生在学校跳了楼,那还不闹翻天?”记者随后拨打39中校长办公室电话,也没有找到人。
为了探求事情的真相,昨天下午,记者找到下关区教育局,终于获悉了跳楼事件的全部经过:
据教育局相关人士介绍,昨天早晨7:30,初二的早自习刚刚开始,班主任老师也在教室里陪着学生们。突然,一阵手机铃声从小军的方向传了过来。班主任老师还没来得及说话,小军突然拿起书包跑出了教室。过一会儿小军又跑了回来。拿出一个MP4交给老师,并表示,刚才的响声是MP4发出来的。很显然,小军没说实话。这时候班主任打电话给小军的爸爸,请他到学校里来一趟。
“当时老师和孩子的父亲沟通得很不错,根本没想到会出现后来的一幕。”相关人士说,小军的爸爸要求小军把手机交出来,可小军不肯交。小军爸爸突然向孩子脸上打了一拳,又一脚将其踢倒在地上。“他爸爸力气很大,老师好不容易才拉开,这时孩子突然跑出了办公室。”
相关人士表示,老师的办公室在四楼,小军向楼下冲去,小军爸爸和老师赶紧跟着往下追。刚追到三楼拐弯口,就听到“咚”的一声,小军已经从三楼跳下,落在了一座房子的顶上。小军的爸爸会同其他老师赶紧去救小军,班主任拨了110、又打120。很快,孩子被送往医院。
采访中,该人士还向记者透露了一些细节:
当时,小军被抬出校门时有些人看到了这一幕。“这个小孩在学校怎么跳楼啊?”校门口的人们议论着。没想到,躺着被抬出校门的小军听到后说:你们不要乱讲,跟学校没有关系;还把脸挡住不给别人看。
小军入院后,知道孩子危险不大,班主任老师赶回学校。这时老师的手机上突然接到一条小军发来的短信:我想知道学校的反应,我不想影响学校。为了宽慰小军,班主任给他回了信息,让他听医生的话,下班后再去看他。
专家:
初二小男孩非常要面子
原南京市中小学卫保所所长徐苹表示,在这件事中,小军确实违反“不能上课带手机”的校规在先,扰乱了课堂秩序,而且没有承认错误又撒谎了。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固然生气,但暴力只能让孩子走到家长愿望的反面。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教育,但要在合适的时间、地点,用适当的方式教育孩子,要照顾到孩子的可接受程度,要让孩子从根本上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才能较好地来解决。并且,在事情过后,还要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让孩子能够早点走出阴影。
谈到孩子的过激行为,徐苹认为和孩子正处在青春期的年龄段也有很大关系。初二小男孩非常要面子,非常希望自己的个人形象不受到影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可能让他感到失望甚至绝望。
■记者调查
多半学生带手机
记者调查发现,在南京50%以上的初中学生拥有手机、小灵通;而高中生大多数都拥有手机;甚至一些小学中高年级学生也会随口报出自己的手机号码。
但与之相反的是严格的规定:在南京,老师带手机进课堂要算教学事故,而学生带手机各校也多持不赞成态度;即使有些稍微宽松的学校,虽然对学生带手机进校不干涉,但不允许在教学区使用。
尽管规定如此严格,但打开中学生的书包,里面多半有一个手机。
正面作用:方便联系
“有了手机,我可以和父母联系,而且有什么问题也能请教老师、同学。”一所名校的高二学生说,班上同学都有手机,有时候他们在校外上一些辅导课,联系起来很方便。“现在社会进步了,用现代化的通讯手段有什么不好?”但这位学生也坦言,有的同学上课时忘了关机,就会影响别人,也影响了课堂秩序。
负面作用:影响学习
“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就不能让他们用手机。”一位中学老师说,上晚自习时,发现有学生一直低着头,原来他在手机上下载了有色情内容的小说在看,老师到了面前都不知道。还有个学生一个月用了几百块钱手机费,家长一查,原来半夜里都在发短信息,就把他的手机没收了。没想到他省下伙食费又买了一部手机,家长发现后第二次没收;他又跟同学借钱买了第三部,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采访中,老师们也担心,孩子太小,带着手机这样的贵重物品,容易招来窃贼的注意。
快报记者 黄艳 常毅
(张先生报料奖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