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阅读周刊·广纪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婚外性行为 古代中国比欧洲宽容
· 慢生活正在全球蔓延
· “黄花闺女”源自南京
· 美国大学录取最看重什么背景
· 温莎古堡和威士忌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5 月 23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美国大学录取最看重什么背景
  美国大学的录取系统

  在美国的大学录取中,家庭背景一直很重要。19世纪,大学被上流社会所垄断,而一些犹太平民子弟靠优异的成绩进了常青藤,就让既得利益集团惊恐不已。这就导致了美国大学的第一个“录取办公室”于1910年在哥伦比亚大学建立。这一办公室的使命就是把那些“不受欢迎的学生”的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办法是在录取时不仅仅看成绩,还要看学生的“品格”和“领导力”等素质。到1921年,哥伦比亚的犹太学生比例被压到了22%。没有过多久,录取办公室就成了美国大学中普遍的、永久的部门。

  这套系统在二战后仍被保留下来,经过努力和改良被用于扶助弱势群体,获得了相当不错的社会效益。如今,美国的大学录取不仅仅是看成绩,个人在功课外的成就、家庭背景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这就给录取过程带来相当大的神秘性。最近,马萨诸塞州的两个知名大学让记者监督整个录取程序,使我们对美国大学的录取过程有了一个了解。

  这两所大学都是名校,有“小常青藤”之称,录取竞争非常激烈。Tuft University今年有15000名申请者,最后能收到录取通知的有三千多学生(大多数学生同时申请许多学校,拿到录取通知后常有一半左右不会来就读)。录取委员会有七名成员,从三月开始一起开会审阅录取材料。

  成绩优异未必被录取

  在会上,一个女生的申请材料摆在大家面前:成绩全A,女童子军成员,舞蹈家,同学的辅导老师……然而,如此优异的记录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大家很快就否决,“这样的人太多了”。

  另一位是意大利蓝领工人的儿子,因为其作文生动描述了他对食物和家庭的热爱,以及他和自己智障弟弟的关系,一下子被大家看中,很快获得一致通过。下面一位是个平均成绩为B、英语成绩为C的学生。她有听力障碍,生长在西班牙语家庭和非常破落危险的社区,从小就照料自己的弟妹。录取人员对她争论不休:“这孩子在大学第一年可能有些吃不消,不过最终她会赶上来”、“她已经克服了许多艰难困苦,我们不应该让这样的孩子失败”,大家讨论了二十分钟仍没有结论,最后不得不推迟决定。

  Amherst College的录取委员会有六位成员,要在7700名申请者中挑选1100位学生。一位来自科罗拉多的学生成绩平平,在一般情况下肯定不合格。但是,录取委员会发现,他父亲离家出走多年,母亲失业,他生长在犯罪率极高的社区,挣扎着不掉进犯罪的陷阱。结果,他的成绩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委员会一致决定录取。

  注重克服困难的品格

  录取委员会非常认真审查申请者的家庭背景:父母的职业和收入水平、教育程度、所上高中升大学的学生比例等等。这三项越低,这个学生越容易被录取。父母都没有进过大学的被归入SP30类,家庭收入非常低的被归入SP31类。这两类学生,在录取中得到了种种的照顾。

  当然,考察学生的家庭背景,并非是以出身取人,也不是把大学变成慈善机构,其最终目的还是挑选人才。在选材过程中,大学把社会和家庭因素当作衡量学生“品格”的一项指标。你以后是否有克服艰难险阻的品格,是事业成功的关键。而这种品格,从你上大学前如何“克服生活的挑战”中能非常明显体现出来。当然,艰难的生活也加强了你对他人的理解力,成为“领导力”的基础。可见,“品格”和“领导力”这种在美国大学录取中非客观的指标如今基本上成为扶助弱势阶层的有力手段。薛涌 来源:中青亮点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