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半个小时,快报记者穿越长江隧道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5 月 20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半个小时,快报记者穿越长江隧道
南京长江隧道左线今天贯通,明年过江最快2分钟
  2005年9月30日,南京长江隧道挖掘第一铲;经过近四年的建设,今天上午,万众瞩目的南京长江隧道左线将全线贯通。而今年10月份之前,南京长江隧道右线也将贯通;明年6月,长江隧道将全线建成通车。届时,只要20分钟,市民就可从江北浦口出发到达新街口,长期制约江北发展的过江难问题有望得到缓解。

  昨天中午,记者随同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技术人员,从浦口经济开发区天浦路江边的建设指挥部进入长江隧道,为广大读者揭开长江隧道的神秘面纱。

  南京第一条长江隧道

  南京长江隧道是南京的第一条长江隧道。南起主城区滨江大道,北至江北收费广场连接线,双向6车道、行车时速80公里,总投资超过33亿元人民币。

  即将贯通的南京长江隧道 快报记者 泱波 摄

  难在哪

  长

  江面下3公里,到底怎么挖的?

  挖土:全靠一个庞然大物——巨型盾构机

  运土:盾构机里有专门处理泥浆的容器,经过处理的泥浆最后成了渣土被运出

  工作中的盾构机

  据了解,整个南京长江隧道长达3公里。目前长江上已经建成和正在修建的大桥有60多座,而过江隧道建成的只有中游的武汉,在建的也仅有南京和长江入海口的上海。

  昨天,记者在隧道两公里处,看到四周都是灰尘,“怎么在长江底下施工,也有这么多尘土啊?”技术人员解释:“这不是灰尘,是水汽。这里距离长江这么近,现在还没有完全贯通通风,当然会有水汽。”记者用力地吸了几口气,果然闻不到灰尘的味道,感觉湿漉漉的。

  在这一片湿漉漉的“灰尘”中,记者“零距离”接触了巨型盾构机。记者在隧道内看到,与地铁施工所使用的直径6米的盾构机相比,眼前的长江隧道盾构机简直可称得上是个庞然大物:直径达到14.93米,相当于5层楼高,体重4000多吨,总长130多米。

  “我们这里的盾构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技术人员透着自豪。据悉,南京长江隧道施工使用的盾构机规模居世界第二,是专门向世界著名盾构机生产厂家之一的德国海瑞克公司“量体裁衣”进行定制的,最快每小时江底可前进1米。

  “盾构机前面用于掘进的‘刀盘’,安装在一个圆柱形盾体上,就像是一把剃须刀,在前进过程中逐渐将泥土砂石变成碎块,再放到‘刀盘’后的‘储藏室’内。”技术人员一边指着盾构机,一边介绍。

  在盾构机的工作舱两侧,各有一条直径约1米的管道连接“刀盘”,通往始发井外。这两个管道相通循环,其中一个是进浆管,一个是出浆管,刀盘挖掘下来的泥土砂石经出浆管排出。而在盾构机前进的同时,机器会自动在圆形隧道内铺设隧道“墙面”,并架设箱函,在箱函上铺设预制水泥板,形成路面。

  那么,盾构机挖出来的泥浆,最后到哪里去了呢?“在盾构机里,有专门处理泥浆的容器,我们形象地称为泥浆处理厂。经过处理的泥浆最后成了渣土,我们再把它们运出隧道,放置在专门的场所。”技术人员介绍。

  “这个大家伙看上去很笨重,其实非常灵活。”技术人员指着盾构机说。据悉,南京长江隧道从江北浦口区下地,穿过江底到江心洲为隧道,从江心洲钻出地面后,通过“夹江大桥”和河西相接,盾构机在江底潜行方向偏差不会超过10毫米。

  短

  距江水10多米,怎么保证不塌?

  通过精确计算,把盾构机的速度、压力等参数调整到最佳性能,开足马力,一次性通过。

  “在盾构施工领域,机器上方的覆土理论厚度一般要大于盾构机的直径(14.93米),否则存在机器拱翻覆土的危险。”南京长江隧道公司有关负责人说,而长江隧道受设计规范限制,在江底有150米长的冲槽段覆土厚度小于盾构直径,最薄处仅为10.97米,极易发生冒顶、沉降、坍塌等危险。加之江中超浅覆土段地形突变、水压极高、透水性极强,因此这个150米左右的施工段,被国内外许多地下工程专家认为是难以逾越的“禁区”,也成为长江隧道最具挑战性的一项世界级技术难题。

  “南京长江隧道要在深达65米的水下穿越长江,隧道每平方厘米所承受的水压高达6.5公斤,施工中击穿冒顶、江底沉降、透水坍塌等风险巨大,前所未有。”专家形象比喻说,“这也就是指甲盖大的面积承受6.5公斤的压力,可想而知压力有多么巨大。”

  但这样的“禁区”,还是被专家和工程人员安全地穿越了。

  那么,工程人员是怎样穿越“禁区”的?“我们主要是通过精确的计算,把盾构机的速度、压力等参数调整到最佳性能,开足马力,一次性通过。因为在穿越这些危险的地段时,速度越快,就越安全;速度越慢,就越危险。”南京长江隧道公司的有关专家介绍。

  好在哪

  安全!

  路面上的盖子会弹开

  逃生滑梯送人到下层

  在这么深的长江水面下穿越,其安全性怎么保障?技术人员笑着说,对于安全这一点,市民尽可放心。为保证运营安全,隧道设计了完善的安全设施,与其他隧道相比,南京长江隧道更加安全可靠。

  长江隧道是双层设计,上层是车行道,下层则依次分布着消防通道、管线通道和逃生通道。隧道按照一级防火建造,一旦发生火灾,喷淋救火系统自动打开,隧道结构将保障2小时的抢救时间。如果发生意外,市民可通过逃生滑梯来到隧道路面下的通道。隧道每隔80米,在一侧路面上都有一个大盖子,发生火灾时,这个盖子就会弹开,然后市民可顺着逃生滑梯来到路面下的通道——这个设计主要是考虑到隧道内发生火灾并产生大量烟雾时逃生所用。而这样的设计在国内隧道是首次使用,国外也只有日本东京湾隧道是这样设计的。

  隧道内还将安装水喷雾头、加强照明灯、车道信号灯、扬声器、监控摄像机、防冲击侧石、路边沟、电缆通道、安全通道等共23种设置,可充分保证行车安全。

  为了提高车道亮度,隧道两侧墙面色彩将采用乳白色的瓷砖贴面,而3.5米高以上的墙面及天花板则喷涂黑色耐火涂料,与白色墙面形成强烈的对比。为防止醒目的竖线条会扰乱司机视觉,隧道内线条设计简洁、流畅。

  快速!

  浦口到新街口

  只要20分钟

  昨天下午,记者从浦口天浦路江边的建设指挥部出发,赶往市中心的新街口,幸好大桥没有拥堵,即使这样,也花费了1个小时。“长江隧道通车后,从浦口进入长江隧道,在江心洲出口上夹江大桥,经河西赶到新街口,20分钟就可以了。”技术人员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市民关心的免费过江,可能暂时无法实现。位于江北隧道入口处的收费站早已存在,进入长江隧道还是要交费。不过,长江隧道通车后,主城区通过夹江大桥到江心洲一段则无需付费。

  快报记者 张星

  ■记者体验

  开车两三分钟 步行半个小时

  昨天中午,记者进入长江隧道左线,用40公里/小时的车速朝前行驶。一路上,映入记者眼帘的隧道就像一个等待装修的毛坯房,但这并不意味着粗糙,因为隧道周围已经被平整的弧形管片砌好,滴水不漏。

  前行不到4分钟,车子就被长长的施工架拦住了。记者非常不解,“不是说马上就全线贯通了吗?怎么这边还没通呢?”

  看到记者的疑惑,技术人员解释,“马上贯通,是指我们的盾构机把整个隧道打通了。明天上午,在江心洲那头就能看到盾构机的刀头了。但人和车子是过不去的,因为光这个大型盾构机的拆除,就要三四个月。”记者这才明白,左线贯通后,还要等上一段时间,人和车才能完整地穿越隧道。

  “不过,你现在站的地方,距离隧道出口只有几米的距离,你已经穿越整个隧道了。”在巨型盾构机的最里端,技术人员笑着告诉记者。

  “这里的设计车速是80公里/小时,你刚才进来时是40公里/小时,4分钟就能穿越了;如果开到80公里/小时,两分钟就能过江了。”

  那么,如果步行通过,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过江?“通车后的隧道内是不允许步行的。”技术人员解释。但为了对过江的时间有个更直观的感受,记者决定看看步行通过长江隧道到底需要多少时间。

  从盾构机的最里端,记者向着浦口的方向走去。走在隧道内,想到头上就是滚滚长江,记者明显感到阴凉。“这并不是你的想象,通车后,隧道内就是非常凉爽的,四季恒温。”技术人员解释,隧道整体在水下60多米深处穿越长江,这样的位置,隧道里的温度当然不受外界的影响。

  一路上,记者不时见到“下坡”、“车辆减速”、“前方50米减速带”等字样,路边还放着装有“潜水排污泵”的包装箱。

  还好,半个小时后,记者就走到了隧道入口处。回头朝隧道里望去,点点灯光一直向里延伸,看不到头……

  快报记者 张星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