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5版:时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隔离失掉良机再次提醒我们什么?
· “欺实码”加剧了社会对权力的不信任
· 公安局长的别墅戳在政策空当里
· 加薪10亿是小钱:好大的口气!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5 月 1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隔离失掉良机再次提醒我们什么?
  ■今日视点

  最新消息称,山东发现的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已经被确诊。让人产生疑问的是,从晚上9点49分疑似患者在火车上主动报告,到当晚10点35分D41次列车到达,有宝贵的四五十分钟做应急隔离处理,但结果是同车乘客在抵达后都各自散去。济南铁路部门说,他们的值班信息显示,当天火车上和车站里都没接到疾控部门的相关通知,目前山东省卫生厅正在等待济南市卫生局给出明确的说法。(5月13日中国广播网)

  为什么不在乘客各自散去前就采取应急隔离措施呢?这确实是一个疑问。但各有关部门也许都能找到理由。济南铁路部门不是已经说,当天火车上和车站里都没接到疾控部门的相关通知嘛。疾控部门或许也有理——在没有诊断前,光凭患者的报告就对同车(至少是同车厢)乘客采取应急隔离,恐怕也没有依据。可能是在没有依据的情况下,疾控部门才没有通知铁路部门。但这样的事例再次提醒我们,应急制度的确需要改进了。

  我的一个疑问是:在特殊时期,面对患者的报告,有关部门在来不及诊断的情况下,究竟该对患者和密切接触者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这应该有一个规范的预案,以便让有关部门可以依预案而为。

  目前我国乘火车还没有实行实名制,一旦乘客到达站点各自散去,以后寻找起来就会很难。如果在乘客还没有散去前采取应急隔离措施,不但成本小得多,而且还能避免传染源进一步扩散。

  事实上,在没有接触患者的情况下,也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手段做出初步诊断。就拿山东这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来说,他是从加拿大来的,加拿大发现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数量仅次于美国和墨西哥,因此从这些国家回来的患者,一旦出现发热症状,得甲型H1N1流感的几率应当高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热患者,相关部门的警惕性应该更强才对。此外,疾控部门通过电话询问患者发病状况,也可以提前作出一些判断。虽然这些判断不一定就准确,但在预防上,应该采取疑似从有的态度。

  疑似从有虽然会造成患者和其接触者一些权利上的损害,但这是对患者负责,对其他人和整个社会负责,也是把预防工作做得更严密的必须。这次事件,山东有关部门没有在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措施,再次提醒我们,在对待甲型H1N1流感预防上,我们不能有任何懈怠,但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是防控制度的无漏洞和很高的提前介入能力。(肖华)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