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6版:生活常州
3上一版  
PDF 版
· 新规将实行第三次处罚原则
· 发不出工资 工头闹自杀
· 老板不发工资 员工偷卖公司货物
· 被人叫醒后 他发现茶几上的钱包不见了
· 我终于找到了战场上的生死弟兄
· 走了没多远 她发现副驾驶座上的包没了
· 又是小火花引发了大火灾?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5 月 12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我终于找到了战场上的生死弟兄
分开了25年,一起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马万桂在常州找到了老战友陈永海
  5月9日一大早,79岁的陈永海老人就在家门前张望,期待着那个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救过他一命的生死兄弟能早一点出现。时钟的指针指向下午1点时,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颤巍巍向他走来,陈永海连忙迎上前,伸出手握住对方的手……当年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的兄弟终于在隔断音信25年之后,再次相见,两位老人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分开了25年,老人常常思念常州老战友

  4月20日,武进南夏墅派出所的陈晓东教导员接到了一封来自扬州仪征的信件,打开一看,原来是一个名叫马冬生的男子希望通过派出所,帮他那79岁高龄的老父亲马万桂寻找一位老战友,想在有生之年让父亲再见一下老战友,以了却老人的心愿。

  在信中,马冬生介绍说,他父亲的老战友叫陈永海,年纪在78岁左右,1945年参加人民解放军,1950年前往朝鲜战场抗美援朝,历经九死一生。战争结束后,父亲和陈永海分开了。20多年前,陈永海曾找到父亲工作的地方,两人短暂相见,随后便一直没了音讯。这几年,老父亲年纪越来越大,对老战友的思念越来越深。马冬生说,他依稀记得父亲曾说过,陈永海老人老家在武进的南湖渡家村。他也曾作过多方打听,但始终没有陈永海老人的消息。

  6个电话,派出所找到老战友

  陈晓东教导员看完信,立刻通过户籍查询系统搜索年龄在78岁左右的陈永海老人的信息。结果发现,确实有个名叫的陈永海的老人,1931年出生,不过住址是在武进的湖塘。陈教导员多次打电话到陈永海老人的家中,但他家好像总是没有人。陈教导员拨打了6次电话,终于电话接通了——不过电话那头是一个女子的声音。再一打听,原来这女子是陈永海老人的大儿媳,而且证实这个陈永海确实当过解放军,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多年前从武进粮食局退休后便住到了南夏墅都家头的小儿子家。

  看样子,这个陈永海很有可能就是马冬生要找的那个老战友了。陈教导员再次牵线搭桥,证实了这个可能性。当听说找到了父亲牵挂已久的老战友时,远在仪征的马冬生恨不得马上跑到武进来,他的父亲听闻这个消息,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两位79岁的老人在电话中一再约定,5月9日这个周六,分别了25年后,他们一定要再次拥抱。

  原来,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陈永海和马万桂在宁波分开了。到了1957年,陈永海提干,马万桂则退伍回到江都做了农民,两人从此断了联系。

  1984年改革开放后,陈永海凭着当年马万桂留给他的老家地址,来到马万桂的老家,找到了当工人的马万桂,然而自从那次短暂的见面后,两人几经更换工作岗位,从此便失去了音讯。

  战场上,他们俩曾是生死兄弟

  5月9日下午1点时,白发苍苍的马万桂老人颤巍巍走下轿车,此时,陈永海老人已经在家门口张望多时了。两个老人几乎同时伸出双手,紧紧握住对方的手。老人们很激动,都说不出话来,陈永海把马万桂搀进了家门。

  陈永海告诉记者,他是在1945年,15岁那年参加的新四军,马万桂比他大半岁,不过比他晚半年参加了部队,“一开始我们不在一支部队,1947年豫东战役后,我们才认识,开始在同一个通讯班”。“他是班长,我是小兵”,已经有些耳聋的马万桂抢着说道。不过话没说完,就被陈永海打断了,“要是没有你,我早就死掉了!当年你从战壕里把我背出来……你是我的救命恩人!”

  回忆起战争岁月,陈永海十分感慨,“当时,马万桂比现在还瘦,个子也小,把我背出去,几乎是挪着走的。如果不是他,我真的就牺牲了!”

  马万桂不善言谈,他笑着说,“我也是能走多远,就背着他走多远,我们是生死弟兄啊”。葛小林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