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项针对80后农民工的调研引发价值观念大碰撞
■ 15万字调研报告“奠基”一场激昂的青春计划
这是一个堪称宏大的工程。南京师范大学的九名学生,决定在“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日,开展一个名为“青春共进计划”的行动。他们要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引导新生代农民工,改变他们,进而让他们接纳城市,融入城市。“这其实也算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渗透。”南师大教授黄进评价说,“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当代大学生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非常欣慰。”
几名在校大学生怎么会想到操作如此重大的计划?计划主导者顾若君说,这得从他们去年做的一项调查说起。
南师大的倡议
请加入“青春共进”活动的志愿者行列,共同走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了解他们的困惑,倾听他们的心声,传递我们的关怀。用我们的所学,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让自己在奉献中成长!
同学们,请敞开心扉,为同是青年一代的他们打开一扇心灵之门。让我们和他们,在互助中共同进步,在交流中一起成长。用我们年轻而勇敢的肩膀,共同承担起祖国的未来!
快报曾报道他们的调研活动
食堂工作人员小黄
顾若君 摄
碰撞>>>
大学生和新生代农民工
顾若君变了。
2008年12月6日,顾若君捧着厚厚一叠调研报告,和记者侃侃而谈。当时的她戴着一顶招牌式的棒球帽,时尚中透出一股阳光。如今,她俭朴了许多。
改变更多的是心态。如果说,上一次是由于刚刚完成了调研课题,她带着几许欣喜的话,这一次,她捧出“青春共进”计划更显露出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顾若君是南京师范大学大二学生。上大一时,她和同学一起,想搞一个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调查。历经波折,这个课题最终因选题角度新颖被学校批准。
课题组被南师大校团委副书记薛峰誉为“拥有两个第一”:作为申报人的顾若君是学校历史上最小的,大一学生,竟有勇气操作如此大的选题;另一个第一是这个团队成员来自不同专业,而以往课题组的同学都来自一个学院。
2008年的6月,顾若君和袁宇澄等同学拿着数千份问卷,深入劳务市场、建筑工地、小店铺等场所,足迹遍布南京、镇江、苏州、扬州、徐州五座城市,寻找和他们同龄的80后农民工,希望通过问卷等方式来了解他们的人生价值观(快报2008年12月7日曾予以报道)。
为期两个月的调研,同学们的心血最终凝聚成15万字的《江苏省当代农村进城务工青年价值观研究》。
调研成果让许多老师惊讶:角度如此独特,而解剖社会问题又是如此深邃。学校立即推荐这部调研报告参与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的角逐。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赛素有“学校的诺贝尔奖”之誉,这让课题组的同学们非常欣慰。
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
课题组的学生们总觉得自己的任务还没完成。
“我们在做调研的时候,他们都非常热情,非常配合。”陈仁波同学说,但是,80后农民工填完了问卷之后,却总是流露出一点不信任,“做这样的调研有什么用呢?能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吗?”
最触动课题组的是一个叫小美的女孩。小美是顾若君帮她取的名字,顾若君和她接触了几次,这个女孩从来没有说起过自己的姓名。
顾若君是今年3月初在安德门劳务市场遇见小美的。小美23岁,苏北人。顾若君见到她时,她正一个人坐在长凳上,吃着一包达能饼干。
在陆陆续续的谈话中,顾若君得知,小美春节后来到南京,先在一个小饭店做服务员,不料受到老板的骚扰。
小美离开饭店后又去了一家足疗店,但她厌恶那里的环境,于是再次离开。重新工作时,她被黑中介骗了。小美唯一能做的就是坐在劳务市场的大厅里,偶尔抬下头,看着大屏幕上跳跃的招工信息,看看哪一条适合自己。而她一天的伙食就是一包达能饼干。
“这个世界很黑,也很复杂。”小美用两个多月的打工经历,概括了她对世界的初步认识。
三天后,顾若君在劳务市场再次见到了神情落寞的小美——她还是没有找到工作。小美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差异>>>
民工小美眼里的世界
介入>>>
引导他们,改变他们
“她对未来毫无期待,充满了悲观,对待人生也从来没有过规划。”这是顾若君对小美人生价值观的评价。
小美的这种价值观,在新生代农民工中很具有代表性。在前一阶段的调研中,课题组发现,他们由于长期被贴上“边缘群体”的标签,又处于弱势,以及文化水平的受限,权益很难保障,于是产生了隔阂消极的心态。
“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纸面上的研究,而应该去介入,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引导他们,改变他们,进而让他们接纳城市,融入城市。”同学们突然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调研结束其实意味着我们才刚刚开始。”
这个设想马上得到了指导老师黄进教授的支持。其实,早在调研报告完成时,黄进就在序言里说:“我们的研究,在于抛砖引玉,寻找一条解决问题的绝不敷衍和冷漠的路,希望我们的政府相关部门、新闻媒介、学术机构都更加关注这个群体。”
“解决问题”,这才是所有行动的终极目标。而在课题组看来,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改变新生代农民工某些落后的价值观。
“如果这个活动能够进行下去,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帮助将难以估量。”黄进说,“如果他们的心灵能够健康成长,那将是社会稳定的重大因素。”
黄进把学生们的设想称为“意识形态的渗透”。中国有两亿多农民工,也有庞大的大学生群体,“如果每个人都能伸出手,走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了解他们的困惑,倾听他们的心声,传递我们的关怀。用我们的所学,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浩大工程!”
顾若君和同学们开始启动“青春计划” 快报记者 唐伟超 摄
携手>>>
与80后民工“青春共进”
于是,一个堪称宏大的工程就这样开始酝酿了。课题组的学生们把这一工程称之为“青春共进计划”。
为了这个计划,课题组的学生首先来个“纸上谈兵”,他们花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写出了一份三万多字的方案。
方案围绕着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经济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婚恋价值观、休闲与审美价值观这几个方面,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
如在人生价值观的介入上,课题组希望通过小型运动会以及让新生代农民工填写人生规划表格,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导向,以逐步消除他们非城非乡、进退失据的尴尬状态,促进其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帮助他们学会对自我进行明确并可行的人生规划。
在经济价值观上,课题组打算组织心理学专家为新生代农民工答疑解惑,帮助经济危机下滞留在城市里的新生代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缓解他们的压力及对城市的不满情绪,培养他们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这和职业价值观的设计相辅相成,课题组希望能够通过讨论和交流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体系,明确其职业理想,强化其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促进其职业发展道路顺利。
……
这些活动有小型的座谈会、有激烈的篮球比赛、有年轻人都喜欢的K歌,还有看电影,甚至还有小小的相亲会……
“我们期待两类群体可以彼此互补长短,由80后大学生作为城市与农民工间的沟通桥梁,帮助他们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消除其边缘化意识。”黄进说。
在五四运动90周年纪念日的前夕,南师大党委宣传部、团委向学校的青年学生发出了倡议:“请加入‘青春共进’活动的志愿者行列,共同走进新生代农民工群体,了解他们的困惑,倾听他们的心声,传递我们的关怀。用我们的所学,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也让自己在奉献中成长!”
融合>>>
“民工小黄接受了我们”
青春共进计划即将实施,同学们充满期待。
但对于课题组的学生来说,这样的介入其实早已开始。“我们的方案是基于群体性交流的,但在我的设想中,其实个人之间的对接也非常重要。”
课题组设计方案时,选择了南师大食堂的一个小女孩作为结对对象。女孩姓黄,淮安人,19岁,在食堂打杂。在课题组学生祝乃嘉的眼里,小黄腼腆,不善言笑。为学生打饭的时候也只是看着勺子和碗,和同龄的大学生毫无交流。
趁着一天下午,小黄刚刚闲下来的时候,课题组的几名同学邀请她到公园里去拍照。小黄被再三邀请后,终于红着脸过去了,但刚到公园的入口,小黄就不愿意进去了。原来,套着一条红色围裙的小黄产生了自卑,在她的印象中,这个公园是给学生们使用的,和她这个外来妹无关。而且她胸前那红色的厨师专用围裙就像标签一样,把她和学生完全地分割开来。
在同学们的多次要求下,小黄拍下了一张面带微笑的照片。但小黄自卑、自我封闭的心态给课题组的同学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们和小黄相互留下了联系方式,经常有事无事地发一些短信,慢慢地来消融小黄心中的隔阂。
“现在,她完全接受了我们!”课题组的一位同学说,他们去食堂打饭的时候,小黄看见他们,每次都会多打一点。
“我们并不期待在一两天就能看出好的效果。”黄进说,就好比说小黄,从以前的自卑、冷漠、封闭,到现在的笑脸相迎,甚至多打一点饭,都说明这来自两个世界的同龄人是完全可以融合的。
影响>>>
路还很长
融合之后,就是影响。
“价值观的影响是相互的,我们提倡大学生多和新生代农民工接触,并不是让他们戴着一个施教者的面具而去的。”黄进说。
对这一点,顾若君深有感触。她承认,自从和这些农民工打交道之后,她的价值观改变了许多。
就拿钱来说,顾若君生活相对安逸对钱并不太看重。但现在,她完全改变了。她会为了每月300元的“工资”,每月四次上上下下地爬六层楼,为上百个“客户”送报纸。
这代年轻人的价值观正是在碰撞中相互取长补短。所以,在黄进看来,选择怎样的学生来和这些新生代农民工结对,显得尤为重要。“我从来都不隐瞒,在这个庞大的大学生群体中,并不是所有人的价值观都是可取的。”
所以,这个身兼南师大党委宣传部部长的教授在挑选结对的志愿者时,对他们“德”的考评放在了异常重要的位置。“优秀团干、入党积极分子、党员……这些群体在大学生中就占到了四分之一,如果让他们站起来,投入到我们的青春计划中,一切担忧都会显得多余。”
但黄进也承认,这样的计划并不是一个月两个月就能完成,甚至也不是一年两年的时间,那将是一代甚至数代人的任务。
所以这不是谁的任务,而是所有人的任务。
而且,青春计划是一个集体合作计划,顾若君作为主导者展开这一工作,每个参加者都得付出辛勤的劳动。一个当代大学生比过去强的地方不是一个人做了八个人的活,而是有头脑,有能力组织起八个人来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这种能力也是中国教育一直倡导的素质培养,“顾若君的成功,也恰恰证明了‘青春计划’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合作的基础是和谐,和谐源于差异化认识之上的共生和一致。”黄进说。从单纯的价值观的调研,到现在的介入和践行,黄进觉得她和学生们一起,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
而这个蜕变在五四运动纪念日的前夕找到了一个最佳的契合点。“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当代大学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精神,这正是五四运动的核心价值所在。”黄进说。
快报记者 朱俊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