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让人类大脑失去了神秘感
大脑究竟如何“运转”?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人类。
由于大脑缺乏“活动部件”,因此通过解剖难以了解它的工作机理。不过,面对迅猛发展的新技术,大脑正不断失去笼罩在它周围的神秘气息。
用脑发帖
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3日报道,研究人员亚当·威尔逊上月成为只通过思考向互联网发布电子信息的第一人。威尔逊当时并未精心措词,只是简单地在微博客Twitter上“写”下与大学体育队有关的一句口号。
威尔逊当时身处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一个实验室,头戴“绒球帽”。实际上,这个“绒球帽”是一部大脑微型扫描仪。每个“绒球”内都有复杂的微电子结构,用以探测威尔逊大脑工作时产生的微弱电场。
经过数分钟练习,威尔逊发现自己可以用这部大脑微型扫描仪“想”出电子信息并把它们发送出去。
用脑在Twitter上“写”下首句话20分钟后,威尔逊继续让那句普通口号变得不再平凡。他以同样方式“写”道:“我正用大脑来拼写。”
威尔逊希望,这种装置最终能使因病既不能讲话、也无法书写的人仅通过思考就可再度同外界交流。
探索之路
为弄清大脑究竟如何“运转”,人类已苦苦探索几千年。
《星期日泰晤士报》说,大约3700年前,埃及一名宗教界人士研究大约30个脑损伤病例,把脑部不同部位的受伤情况同一些独特症状相联系。
但直至上世纪末期,研究者仍依靠脑损伤患者来研究大脑的工作机理。
针对大脑的研究工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突飞猛进。当时,正电子发射X射线层析照相术、计算机化轴向层面X射线摄影法、核磁共振成像等新技术开始出现。另外,研究人员还研制出功能强大的计算机,编写出配套软件程序,用以分析这些设备测得的数据。
新技术和新设备不断出现,使针对大脑的研究材料从“涓涓细流”变成“滚滚洪流”。
最新应用
如今,针对大脑的一些技术已走出实验室,甚至开始进军商业领域。
一些科研人员时下正向一些大公司推销自己的大脑扫描技术,称这些技术能揭示人们内心最深处的想法和欲求。
英国沃里克大学应用神经学教授杰玛·卡尔弗特就是其中一员。卡尔弗特是神经学营销咨询企业Neurosense创始人。Neurosense的客户包括不少大型跨国企业。公司将为这些企业扫描志愿者大脑,以观察他们对不同品牌和产品作何反应。
一些人把这类大脑扫描技术形象地称为“大脑劫持”。不过,这类技术能带来一些益处,如针对烟草包装的研究显示,骇人的健康警示文字和图像不但不能抑制烟民的烟瘾,反而会激发它。
卡尔弗特解释说,“当烟民看到那种标识时,大脑某部分会受强烈激发,这意味着标识实际上正触发他们对烟草的渴望”。刘鹏(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