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今日关注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陈江会:希望“变成让子孙 认为是经典的名作”
· 台湾学生
想和南京
谈场恋爱
· 赴台游:南京机位远远不够“吃”
· “南京让我又读了一遍历史”
· 第三次会谈为何选址南京
· 中外媒体打响新闻大战
· 大陆游客出意外海基会表哀悼
· 台商:宝马从一年卖几辆到900辆
· 昨天下午举行预备性磋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4 月 26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论坛 博客 推荐  
台商:宝马从一年卖几辆到900辆
  金融海啸冲击下,台资企业是否安好?第三次“陈江会谈”在南京举行,将会带来怎样的利好?从台商们笑意盈盈的脸上,就能看出“春风”与希望。

  海中天是南京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为参与和准备“陈江会谈”的迎接工作,这两天没少忙。对这次会谈的几项重要议题,他说自己“每一项都非常关心”,“首先是金融合作,有些台商在台湾有资产,可是这些资产在大陆没办法用来抵押贷款,希望台资企业融资更加方便、两岸的合作更加深入一些;再就是定期航班,现在两岸周末包机的机票已经挺难买的了,还有就是价格希望再低一些……”

  20年台商经历“三部曲”

  海中天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来到了大陆。那时来南京的台商总量很少,估计也就在20家左右,很多是私营老板,经营中小企业,“早些年过来的台商很多都因为家里有这样那样的关系,靠‘关系’来做生意,有时因为自己的身份没法注册企业,还只能偷偷挂在朋友名下……”

  进入90年代,来南京的台商渐渐多起来了,1992年,“雪中彩影”进军南京一举成功。海中天说,当时随着服务业对“台资”的放开,除了开影楼以外,台商也开始进军各类服务行业,有经营餐饮业的,有做物流的,还有开茶馆的。海中天举例说,“当年南大旁边有个叫天水雅集的茶馆,老板就是台湾人,80年代末他到南京上学,毕业后就没有回台湾,先开了个面包店,又开了个茶馆,认识了一个南京姑娘,后来就做了他媳妇,再后来,天水雅集茶馆换了名字,变成了现在的‘新杂志’……”

  到了2000年以后,来南京的台商又变了脸,各种IT、电子等高科技企业纷纷入主南京,有做电信电缆的,有做电子显示屏的,大家熟悉的华新丽华、统宝光电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90年代末以后到南京来的企业,规模越来越大,产业结构也有了提升,不再是以前的小打小闹了!”如今,在宁台商已经有1500多家,分布在南京的各行各业……

  宝马车从一年卖几辆到一年900辆

  回想这20年的变化,海中天有太多的感慨。90年代初,海中天取得了宝马汽车在华东地区的代理权,“1993年,当我在南京成立第一家销售点时,全南京只有一辆宝马,就是我自己开的那辆,我当时驾车在南京城里,心里都有点害怕,想着这可怎么办?我的车还怎么卖呢?”

  那几年,海中天每年在南京卖出的宝马车可以用个位数来计算,可是进入2000年以后,形势突然发生了变化!连续几年华东地区宝马车的销售量每年都在上千辆,路面上的宝马车眼看着越来越多了!由于需求量大,常州、无锡都开设了宝马车的销售点,海中天说,就去年一年,光在南京,宝马车就卖出了900多辆!

  随着两岸交流沟通越来越多,产业结合也越来越紧密,“如今,更多高科技的台资企业选择到南京来,而南京的科研人员也会到台湾新竹科技园去考察、交流、学习,台湾与南京正在建立高层次、紧密的合作关系。”

  金融危机下,江苏吸引力仍居第一位

  去年以来的金融危机,台资企业也一样受到了影响,不过让台商们欣慰的是,今年一季度已经开始出现回暖迹象。金桐石化有限公司的郭明智厂长告诉记者,“前三个月跟去年相比销售数量明显提升,而且国际油价也基本稳定了,我们相信形势会越来越好。”

  来自江苏省有关部门的介绍显示,尽管危机仍在持续,但是江苏仍然是对台资企业吸引力最大的省份。就在本月22日,江苏又新出台了一揽子扶持台资企业发展的新举措。

  另外,这次的“陈江会谈”即将在金融等多个领域签署协议,也让台资企业看到了“心暖”的希望。

  快报记者 都怡文 郑春平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