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未结婚,却有5个女儿;她高位截瘫,靠着双拐支撑,为无亲无故的孩子们煮饭、洗衣、辅导功课。她是重庆江津区福利院一名残疾人,多年来用自己织毛衣、绣花挣来的微薄收入,为孩子们改善伙食……
她叫余培珍,人称“大众妈妈”。
余培珍非常关心女儿们的学习
余培珍空闲时就绣十字绣挣钱,改善女儿们的生活
“妈妈”倚门等待女儿
4月19日一大早,42岁的余培珍就在工作人员帮助下把椅子挪到宿舍门口。她一边绣着手上那幅有多种颜色的山水画十字绣,一边不时向外张望——这天是星期天,在城里读高中的老四露露说了要回家。
头一天,余培珍特地托人到街上买了两斤带鱼和一些鸭蛋,黄焖带鱼是露露特别爱吃的一道菜。带鱼和鸭蛋花了余培珍39元,这是她织两件毛衣的收入,得花上一个星期,“娃儿要高考了,要吃好点,补充一下营养。”
鸭蛋是买给老五小芳的。读初二的小芳,最喜欢吃咸鸭蛋。余培珍一边绣花,一边教小芳弄来黄泥、盐巴,学做咸鸭蛋:“以后,她们都要出去独立生活,这些东西,我必须教会她们。”
谈话的间隙,床上的手机响了,余培珍动作麻利地架起拐杖“走”到床边,接起电话,她脸笑成一朵花:“啥子?你五一要回来看我?莫回了莫回了,恁个远,路费贵,你把钱留着自己吃好点。我们都好,莫担心……”
放下电话,余培珍还忍不住笑意:“电话是老三打的,她在万州上大学……”余培珍满脸骄傲,说自己有5个娃儿,个个都很孝顺。
随后,余培珍又到门口守着,“我在这里,露露回来第一眼就能看到。”她说,这里的孩子,内心孤独,渴望亲情,她希望自己能尽可能多地让孩子们感受到母爱。
余培珍口中的“娃儿”,与她没有血缘关系。20岁就住进福利院的她,从未结婚。5个“娃儿”,其实都是福利院的孤儿。
火车轧成高位截瘫
余培珍是江津仁沱镇农村人,家有兄弟姐妹5人。因贫困,初中毕业后,18岁的她就到主城打工。
进城5个月时,已做小生意的余培珍一次到菜园坝进货后,为省路费,沿铁轨步行回黄沙溪租住房的路上,被倒车的火车轧伤。
“当时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说我生还的机会非常小,要我的家人做好心理准备。”不过,余培珍挺了过来,醒来时,她发现自己腰部以下失去知觉——胸椎被轧,伤了脊髓,造成高位截瘫,意味着才18岁的她今后也许只能在床上度过。
在医院住了整整两年,她的病情仍无好转。父亲失明,母亲多病,如果回家,根本无人照料自己。为了不给家人添麻烦,余培珍主动要求住进福利院,考虑到余家本是特困户,民政部门承担了余培珍在福利院的费用。
孩子让她“站”了起来
余培珍是被人用担架抬进福利院的。大小便无法控制,翻身都要人帮忙。一次,余培珍被人送回老家耍,家人全都下地干活了。她拄着拐杖挪动时,被一株草绊倒在地,喊了许久也没人应。满脸泥沙的余培珍趴在地上等了半天,还是没人前来,她只好用上半身撑着爬向旁边的草垛,10米的距离,她爬了10多分钟。终于靠着草垛“站”起来时,余培珍哭了——自己成了想站起来都困难的废人,这样过一辈子,不如死了算了。从此,她每顿都瞒着工作人员只吃一小口饭,“想把自己拖死”。
情况在余培珍住进福利院一年后发生了改变,一个9岁的女孩小辉被父母遗弃后,来到福利院,被安排跟余培珍住一间宿舍。小辉刚进来时啥都不会做,也许是女人天生的母性,余培珍总是拄着双拐教她洗碗、洗衣服。当时学校已经开学,小辉无法及时入学,上过初中的余培珍又教她写字、数数。
在余培珍辅导下,没进过学校的小辉直接读了小学二年级,对余培珍也特别依赖,每天放学回来,就到处找她。小辉的依赖让余培珍找到活下去的勇气——原来,自己并不是废人!明白这点,她把更多的精力用到与自己无亲无故的孩子身上。
挣钱给孩子打牙祭
1995年,小辉已经上中学。福利院又来了个4岁的小女孩莉莉。莉莉也是被父母遗弃的,好心人在火车上捡到她,然后送进福利院。
洗头、洗澡、织毛衣,同住一间屋的余培珍虽然行动不便,却对莉莉做了一个母亲该做的事情。
一个冬天的深夜,余培珍又架着双拐起床,为蹬被子的莉莉盖被子。“妈!”黑暗中,余培珍听到莉莉哽咽的声音,打开灯,发现莉莉满脸是泪。她一把抱住余培珍,“以后,我就叫你妈行吗……”余培珍没想到只有5岁的莉莉会说出这番话,感动之余,她却拒绝了:“还是叫我娘娘吧。”余培珍说,孩子们都会长大进入社会,如果让大家知道她们有这样一个“妈”,也许会对她们以后有不利的影响。
虽不以母女相称,余培珍仍把自己当成一名母亲。除了教孩子学会做家务,以母亲的名义教她们青春期知识,还开始自己煮饭,为孩子改善伙食。莉莉上学后,因学校课业繁重,回来时,福利院吃饭时间早过了,饭菜都凉了。怕长期这样对孩子身体不利,余培珍特地向福利院申请,用电磁炉自己做饭。
单独开伙做饭,就得自己买菜,她从伙食团退出的每月100多元生活费根本不够。手巧的余培珍开始发挥特长,为一些手工店织毛衣、绣十字绣挣生活费。织一件毛衣可收入20元左右,绣一张十字绣最少10元钱,一个月下来,只能挣两三百元。但余培珍每个周末给孩子们打牙祭就要用掉三四十元。
5个女儿很孝顺
好不容易挣来的钱,全花到无亲无故的孩子身上,常常有人说余培珍傻。但她认为,与其说自己在帮助孩子们,不如说孩子们在帮助她——如果没有这些孩子,她不知道自己活着有什么意义。
当然,余培珍的付出并没有白费,福利院里,先后跟着她长大的有5个孩子。其中老大已经结婚,嫁到万州;失明的老二在成都开了一家盲人按摩所;老三考上大学,下学期就读大二了;老四正读高三,最小的老五读初二。离开江津的3个孩子,隔三岔五都会给余培珍打电话,身边的两个孩子,更是巴不得天天守在余培珍身边,经常为她失去知觉的下肢按摩,冬天还争着为爱生冻疮的她烫脚。
余培珍拄着拐杖为孩子烧带鱼,露露和小芳则在一旁打下手,福利院院长赵庆很欣慰:“孩子们能够健康成长,跟余培珍给她们的母爱分不开。”
“被父母抛弃的孩子,对社会多少有些仇视。但我们没有,是她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爱。”老四露露说,身为孤儿,很多人说她是没家的,但在她心目中有——余培珍在的地方,就是她们的家。
(文中女儿均为化名)
据《重庆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