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封面新闻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深山密林中有座皇坟? 里面埋着明朝建文帝?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4 月 25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上一期  下一期  
 
    论坛 博客 推荐  
深山密林中有座皇坟? 里面埋着明朝建文帝?
苏州吴中第一山——穹窿山曾因是孙子兵法诞生地而引起海内外关注,如今,“朱元璋的孙子建文帝逃亡到穹窿”的说法更是为这座名山增添了一分神秘。

昨天,记者一路踏着雨后的泥泞前往穹窿山实地探访。不但看到了传说中的建文帝的“皇坟”,还见到了有600多年的古桥,古桥的方向直通向“皇坟”。82岁的老教师金云良说,上辈子就有老人说,这个桥下的“御河”里有个秘密通道,直通“皇坟”……实习生 王玲玲 快报记者 王彪 摄影报道

  深山密林中有座皇坟

  里面埋着明朝建文帝

  传说当年明建文帝从南京逃到苏州穹窿山,快报记者深山探秘

  皇坟?

  密林深处有个小山坡

  这里种的树难以成活

  当地老人和“皇坟”

  出苏州城向西南方向五六十公里处,就是苏州著名的穹窿山。近日,有关“建文帝逃亡穹窿山”说法更是越传越神。

  据史料记载,明代初年的“靖难之变”中,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一直是个谜。在被自己的叔父、后来的永乐帝朱棣夺取了皇位之后,建文帝到底去了哪里?他有可能从南京逃难到苏州吗?对此,记者采访的相关学者都一致表示,历史上确实有这样一种说法,但最终并没有得到证实。

  昨日,在苏州吴县(吴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原副主任张志新的介绍下,记者联系到当地老教师金云良。

  由金老师带路,车子进入穹窿山。我们的目的地是一个叫农林村的小村,“这个皇坟就在村旁”,金老师说。

  车子一路行进,在浓密的绿色植物群包围中,几乎看不见什么人家,远处山峦交错,“这个地方一个人来很容易迷路的。”又开了十几分钟后,车子难以前行。记者一行人向前走几百米,看到一个小山坡。金云良告诉记者,这就是祖上一直传说的建文帝的“皇坟”。记者眼前的山坡位于穹窿山南部,高约二三十米,范围约有千把平方米,山坡周围长满常青树种,还有私家坟茔。

  随行的穹窿社区的工作人员朱明希介绍,“皇坟”曾出现一些奇异现象:譬如早些年集体种树时,同样的树,别的地方都能存活,惟独“皇坟”顶上的树要么枯死,要么始终长不大,这也印证了下面可能有个坑洞的猜测。对此,金云良也做了详细介绍:根据当地记载,1975年夏天,苏州一带旱魃为虐,拈花寺后的半山坡上那座被称为“皇坟”的小山包,中间草木尽皆枯死,但其四周草木依然郁郁葱葱,形成了一个方圆五六十米的怪圈。人们推测,山包下为人工挖空,断了地下水来源,所以上面的草木干枯而死。

  暗道?

  一座600年的精致石桥

  传说水中暗道直通皇坟

  古桥上的精美花纹

  一座小山坡就能说明建文帝埋在这里?显然是不够的。记者在寻访中,还看到了一座有600年左右历史的古桥。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从小山坡出发,踏着一路泥泞向南寻去。

  沿途,记者还看到了古老的石墩。穿过丛生的杂草、野花、连成片的树林,经过几条小的河流,大约走了100多米,前方赫然出现一座用长条石搭建的精致小桥,桥墩上还有镌刻的祥云样精致花纹。由于年代久远,桥上已经长起了植物;桥下流水潺潺,幽静而美丽。

  “这座桥有600多年了,以前桥面上还有龙凤的花纹呢,后来都不见了。这座桥下的池水称为御池,就是皇帝用的。更为神秘的说法是,这座桥的正前方向就对着皇坟,据说桥下池水里就有一条暗道,直通皇坟。”金云良告诉记者,这个说法一直传了几辈人了。

  周围雾气环绕,恍若仙境。工作人员表示,这里以前就是一些达官贵人选择埋葬的风水宝地。

  据悉,这座桥被称为 “香花桥”,桥长十多米,据说这些大长石条多是用著名的“武康石”修筑而成。据称这种石料绝对不是本地产的,产地可能在福建。当时没有吊车,把这么大的石条运上来,也绝不是一般人家能办到的。而通过史料查询,明朝时武康县乃采石大县,“武康石”曾赫赫有名。

  这还不算,这座桥所处的位置恰恰在著名的拈花寺附近。虽然拈花寺已经不在了,但根据当地史料介绍, “拈花寺”创建于明崇祯十三年,又名微笑庵,僧宏彻建,地址在今农林村塘岗头苍坞里,所谓的“皇坟”即在其中。历史上有“明惠帝(建文帝),为避燕王追杀而逃亡拈花寺”一说。

  拈花寺的出现,更是为传说曾庇护建文帝逃生的明朝名僧姚广孝埋下了伏笔。

  高僧

  苏州人姚广孝心怀愧疚

  穹窿山寺中藏护先帝?

  “姚广孝当初是帮着朱棣对建文帝发难的,但是后来他感觉到朱棣这个人太暴政了,就决定隐退了,隐退的地方就是老家苏州。”金云良介绍,姚广孝是苏州人,出家也是在苏州。

  这种说法在史料上也有记载。在第三次全国文物大普查中,苏州市湘城妙智庵内壁发现明成祖《皇帝御祭文》碑铭,碑中详细记录了明朝“靖难之役”总策划人、神秘谋僧姚广孝的功绩。

  姚广孝,长洲(今苏州)湘城人,14岁在穹窿山出家为僧。洪武十五年他被燕王朱棣召到北平,成为燕王心腹谋士,史称无冕宰相、神秘谋僧。成祖御碑中肯定了姚广孝在这场皇权斗争中的功绩。但当时,年迈的姚广孝谢绝了成祖所赐的金银和宅第,还乡养老。

  后来又有民间传说,称帮朱棣取得皇位后,姚广孝一直对建文帝心怀愧疚。当他得知建文帝在纵火焚宫后,打扮成和尚趁乱逃出南京来到苏州,他便也来到苏州穹窿山,把建文帝秘密监护在寺里,让建文帝得以安度时日。永乐二十一年,建文帝殁于穹窿山,享年45岁。

  而在《苏州府志》、《木渎小志》里均有“建文逊国曾税驾于此”、“积翠庵,一名皇驾庵,明建文帝逊国时曾税驾于此,万历间始显”等记载。

  在清人韩是升《重修拈花寺碑》碑铭中,也记载了姚广孝出家于穹窿山一事。据说姚广孝以成祖敕赐名义,将穹窿山划归为他的佛地,山内不得居住百姓。而且当地人也知道,拈花寺后的小山冈只能准许帝王、僧宗归宿营葬,不能随意侵扰。穹窿山口有个三皮村,吴语“皮”与“避”相谐,就是当时的“三避村”。按照有关地方志书和私人记述去推测,建文帝正是由于姚广孝的秘密保护,才得以隐匿于穹窿山皇驾庵中,平安地躲过了朱棣的搜捕。

  金云良也告诉记者,早在1960年,他在茅蓬穹窿寺壮哉楼上居住了半个多月,发现了楼上章太炎的楹联。他解释章太炎的联意大意是:永乐帝一直在追捕惠帝,一旦来临难免受到伤害,惠帝休要轻信三代元老姚广孝的庇护,因为他曾经拥护过燕王为皇,后来他可能看到燕王太过分,才与惠帝一同隐避。他如果出尔反尔,恐误大事。

  地图

  当年“皇坟”边上有块碑

  背后刻着“皇坟”结构图?

  现为江苏省考古学会理事的张志新多年勘察穹窿山。他说,建文帝是否逃难到穹窿山一直都在传说,而且不断有新的亮点出现,其实,穹窿山在历史上一直是深居和隐居的绝佳地。

  穹窿山,海拔342.5米,为吴地群山之冠,面迎浩瀚的太湖,山水佳胜。明代大学士申时行称此山:“传闻古鱼吏,白日生羽翰。仙踪不可求,奇境有余玩。”明代知府吴宽在登穹窿山后也称这里“壮哉拔地五千仞,始羡吴地有奇观”。因此,穹窿山历来就是灵仙佛子、高士智者乐居向往的地方。

  大约在1978年,当地村民开挖杉木沟渠时,在“皇坟”旁挖到一块一米多长的条石;继而又往前挖,连续挖到相同的条石数十块,这些铺成台阶状,看上去极像是墓道。后来由于开挖工具简陋,加上覆土颇厚,便没有再深挖下去。穹窿山内墓冢累累,却从未发现过像这样的墓道铺设,村民们猜测可能是作为皇坟神道之用的。据说,山坡上原来还有石筑罗城,也被人逐步拆除移作他用了。金云良说,山冈前山口,有一处名叫“切头敦”,山外有一条河名叫“犯人泾浜”,据传乃当年墓役犯人运输建墓材料的河浜。根据老一辈人的说法,这是当年“皇坟”造成后,为避免泄露消息造成后患,而将造墓的犯人全部杀死,埋于浜底。

  采访中,已过6旬的原村民柳火生还提供了另一条重要线索:小时候,他曾在“皇坟”边上亲眼看到过一块青石碑,石碑的背后还画着一幅“地图”,可能就是“皇坟”的结构图。后来造房时,他们把那个青石碑当墙砖砌在了房子里;再后来,他们举家迁下山来,旧房损毁后那个青石碑就不知去向了。

  昨日,穹窿山景区方面表示,管委会将发动附近村民尽快寻找收集一些尚遗存的古石古碑等,尽可能保护这些遗迹不再受到损坏。同时,根据一些史料记载,景区将在原址上对拈花寺等进行恢复重建。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