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舰艇长,是舰艇之魂,是驻守共和国海上“流动国土”的第一兵,是海军舰艇部队的一线指挥员,是一个国家海军战斗力的重要标志……
驱逐舰舰长刘波源
2008年10月,黄海某海域风急浪高,一场海上实兵对抗演练在激烈上演,“红蓝”双方严阵以待。
北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石家庄”舰作战指挥室内,舰长刘波源全神贯注地盯着大屏幕。
此次演练,该舰作为“蓝方”第二道封锁线,严防“红方”潜艇突破封锁线布雷。然而,目标迟迟没有出现,气氛变得异常紧张。
“声纳搜索扇面左右舷90度到180度!”刘波源果断下令掉转航向,把搜索重点放在舰艉方向。就在大家疑惑不解时,声纳兵报告:“发现目标!”……
随后,潜艇采用多种措施欲躲避跟踪,都被刘波源牢牢锁定……
演练总结会上,编队总指挥对刘波源精彩的佯动诱敌策略大加赞赏,就连潜艇指挥员也对他的这次“拖刀计”佩服有加。
2006年11月,刘波源担任信息化含量较高的“石家庄”舰舰长,他打破以往舰员“各自为战”的训练陈规,按“综合集成”的要求制定训练方案,摸索出了70多套新训法,创造性地完成了《某型舰单舰反导》课题研究。
这天,黄海某海域波涛汹涌,舰机对抗模拟演练再次打响。与以往的编队防空不同,这次只有刘波源的一艘舰。演练现场,短短几秒钟时间,“敌”机多批次、多方位突然临空,刘波源迅速判明战场态势,果断下达攻击命令,先“敌”开火,“敌”空中力量被有效瓦解。
在一次演练中,该舰担负执行对空实射任务。雷达发现目标不久,他就下达了“舰空弹准备发射”的命令。如此远距离射击还没有成功的先例。刘波源看准时机,果断下令,导弹一举命中靶机!这一壮举,创造了海军舰艇拦截空中目标距离最远纪录。
潜艇艇长胡中明
这是一次新型潜艇的“自动舵变深试验”。突然,潜艇断电,舵被卡住,急速下沉。千钧一发之际,南海舰队某部潜艇艇长胡中明启动预案,果断处置,化险为夷。
某项重大试验开展前,需预先估算潜艇排水量。胡中明召集骨干演算,结果与设计所提供的数据有出入。“再算一遍!”结果显示依然不符。事关重大。胡中明立即向设计所反馈情况,建议调整试验预案,被专家采纳。
试验那天,海况非常恶劣。但由于准备工作充分,试验居然分外顺利。
以往,潜艇在水面航行时,舵信兵在舰桥操纵方向舵。一旦水面操纵失灵,便要马上下到舱室转换操纵方式,最快也要近10秒。
经过深入调查论证,胡中明决定:让与舵信专业相仿的指控专业艇员接受舵信专业训练。这样,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指控兵便能及时“顶岗”处理。受此启发,胡中明又在全艇倡导开展了岗位交叉训练,艇员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
护卫舰舰长樊明春
2005年,樊明春以东海舰队护卫舰组舰长全训考核第一名的身份,受命担任“南通舰”舰长。在乘坐火车返回部队的时候,列车广播中关于“动车组”动力系统的介绍触发了他的灵感:“对呀,众人划桨开大船,如果每个战位都发挥效能,全系统的战斗力会有多强大!”
于是,樊明春按照“海上动车组”的理念精心打造他的战舰,组织官兵对航海、指挥、导弹、水文气象等专业逐门钻研,开通舰艇信息局域网,利用网络模拟信息化战场环境,还开办了周末夜校,开设了电工基础、电子电路、计算机智能操作等多个培训班。在全面提升舰员素质基础上,樊明春在全舰开展了岗位革新活动。他们探索出“雷达检测法”,大大提高了导弹命中率;创新的“效率反潜法”,有效提升了反潜速度。
为让“海上动车组”跑得更快,樊明春以官兵的名字来命名革新成果,其中6项成果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
综合补给舰舰长席飞峻
阳春三月,亚丁湾海域海浪翻滚。随着“微山湖”舰舰长席飞峻一声令下,我护航舰艇编队开始了第36次干液货补给。随着我人民海军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海上综合保障能力,是海军完成作战任务、有效履行使命的重要保证。
为了提升远洋综合保障能力,席飞峻不放过任何机会,努力实现全天候补给保障。
一次补给训练中,天气突变,海面白浪滔滔,2万多吨的“微山湖”舰剧烈颠簸,海况明显超出了补给正常范围。席飞峻毅然决定:“按计划实施补给训练!”
“夜间横向补给”、“垂直立体补给”、“大风浪纵向补给”、“靠帮干液货补给”……那次,席飞峻先后指挥“微山湖”舰与各种类型的舰艇配合,成功进行了海上航行补给训练。
去年底,该舰接到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任务。作为大型补给舰,“微山湖”舰要在短时间内为整个舰艇编队补给上万吨蔬菜、鲜品等物资和几十万件(套)备品备件。同时,还要为两艘驱逐舰、两架舰载机和突击分队官兵提供医疗、抢修保障。
压力前所未有。他与舰上官兵制定了十几套装载方案,终于成功加装3套保鲜装置,使食品保鲜期大幅延长。
如今,执行护航任务已满4个月,第二批护航编队已到达亚丁湾,“微山湖”舰依然航行在亚丁湾海域,继续执行补给任务。这是该舰2004年服役以来,首次超过3个月以上的远洋综合补给保障。面对长时间的海上生活,席飞峻笑呵呵地说:“海上为家,岸上作客。”
(来源:综合解放军报电子版,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