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5版:完全披露
3上一版  下一版4  
PDF 版
· 落马“正厅”入狱一年半出书五部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2009 年 4 月 24 日 星期   重要律师声明
 
    论坛 博客 推荐  
落马“正厅”入狱一年半出书五部
  他曾经创造了两个“河南之最”:最年轻的正厅级干部、最年轻的会计学教授。然而,2007年10月,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逆转,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

  从年轻有为的厅级干部到“阶下囚”,人生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他开始在监狱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重新思考人生,笔耕不止,入狱18个月时间,出版了5本书,累计撰写书稿、论文和随笔突破100万字。

  从刚入狱时的颓废,到现在坦然面对媒体,他直言,狱中勤奋写作,给了他生命的支点,证明他还能为社会做点贡献;通过媒体反思自己,希望能给各界人士一个警示,如何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如何抵挡金钱的诱惑……

  4月20日中午,许昌市河南省第三监狱。前一天的雨水冲刷后,花园般的监区内,空气清新,整个监区特别安静。

  位于监区教学楼二楼的心理咨询与矫正室,编号为092030的服刑人员脸庞白皙,眼镜片下透露出一股精神劲,他正在电脑前整理自己的一部书稿。

  “书已写好8章,这是入狱后写的第6本书了,准备出去后出版……”言语中流露出的,是他对自由的憧憬。

  他就是徐兴恩,入狱前曾任河南财经学院院长、党委书记。2007年10月,他因受贿罪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6年。

  狱中的劳动岗位他很满意

  每天早上6点,徐兴恩跟其他服刑人员一样,准时起床。匆匆整理内务、洗漱,这个阶段特别紧张,只有半个小时。之后是监狱的集体早饭时间,不同的是,监狱用餐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在食堂列队进行,而是由专人将食物送至各个监室。

  与其他服刑人员不同,徐兴恩不需要在匆匆吃完早饭之后,在狱警的带领下前往位于监舍生活区外的生产监区,而是被带到监狱的教学楼。“我所在的教育监区,要求在上午8点准时到达自己的劳动岗位。”

  徐兴恩所说的“劳动岗位”,实际上是监狱教学楼二楼的心理咨询与矫正室,他的任务是协助警察做好服刑人员的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此外还兼任监狱内部刊物《星海导航》编辑。

  徐兴恩说,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规律,并且能积极参与监狱安排的各项活动。他十分满足于现有的“劳动岗位”,因为他能静下心来读书看报,用自己的所长写书创作,还可以通过和狱友们聊天、做心理咨询,帮助狱友们解开心中的疙瘩。

  目前,省三监狱正在开展“周末大讲堂”活动,主要目的是指导服刑人员处理好各种人际、家庭关系,安心接受教育改造,争取减刑早日获得自由。监狱领导让徐兴恩“打头炮”,走上讲台演讲。

  “九监区郭监区长开玩笑似的跟我说:‘徐教授,准备好了吗?’这话让我感慨万千。”说到当时的情景,徐兴恩的脸上充满笑意,“我觉得一种久违的感觉又浮上心头,恍若隔世,模模糊糊的,说也说不清楚。没想到,在这样一个特殊场合里听到了这样的一句话,这让我重新找回了自信。”

  当天的讲座很成功,徐兴恩博得了服刑人员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

  服刑人员都称他“徐老师”

  据了解,在监狱里的服刑人员,按照规定,相互之间都是直呼姓名,而记者发现,说起徐兴恩,同监区的服刑人员都称呼他“徐老师”。

  “同样都是服刑人员,地位都是平等的,没有人格差别,有差别的是我掌握的知识多一些,能为狱友们提供一些帮助。”徐兴恩说,监区中有不少狱友文化程度较低,连家书都不会写,一般都让他这位“老师”代写,而他有求必应。

  一些服刑人员入狱后,因为家人很少来探视,情绪低落,还有一些服刑人员入狱后,妻子提出离婚,便开始“破罐子破摔”,徐兴恩利用自己的知识优势,协助管理人员对狱友做心理干预和咨询。有时候,个别狱友得知亲属患有重病,也都会向他打听情况,听听他的意见,再决定到哪家医院治疗。

  徐兴恩所在的监区是省三监狱九监区,走进他居住的监舍,床铺、地面、卫生间干净整洁。徐兴恩说,他从不抽烟,但能喝点酒,只是监狱不允许喝酒,也戒掉了,现在每天泡上一杯清茶,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喝茶在监狱里是每个人都有的权利,监狱内部的超市就有卖。”徐兴恩说,喝茶是自己的习惯,他更爱读书、写作,这些内容占用了他在狱中的大部分时间。

  “很多朋友知道我这个爱好,朋友们来看我时,送得最多的就是书。也有的是我列出书单后,家人或者监狱警察代为购买的。”言语间,徐兴恩对此充满了感恩。

  “这种感恩表现在徐兴恩的行动上,他将自己的数百册图书都放在监区内的公共阅览室,供大家阅览。”九监区一位警察说,目前在监区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有一些服刑人员主动报考自学考试。

  “学识渊博,为人随和,健谈,而且逻辑性很强,记忆力特别好。”这几乎是省三监狱所有与徐兴恩有过接触的警察对他的共同印象。

  长期直接管辖徐兴恩的该监狱九监区郭监区长说:“徐兴恩在监狱内生活朴实,对自己的仪表很注意,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此外,对于物质上的东西,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

  写作让他找到了“支点”

  从徐兴恩“出事”前的履历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农村孩子走过的近乎完美的人生历程。

  1962年,徐兴恩出生在河南南阳一个贫困家庭,1982年从郑州航院财务管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30岁被评为副教授,不满34岁就被任命为郑州航院副院长,37岁被任命为航院党委书记;39岁调任河南财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后任党委书记;曾先后出版专著近80本,在会计领域是省内甚至国内的顶级专家;曾是省内3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中国航空工业会计学会副会长……

  “出事”后,过去的辉煌戛然而止,徐兴恩说,自己亦曾陷入“这到底是梦境还是现实”的困惑。时至今日,省三监狱教育科娄科长还记得第一次见到徐兴恩的情景:“刚入狱那几天,他目光呆滞,沉默寡言。这是每个服刑人员刚进入监狱时都会有的正常表现,而特殊的人生经历可能给他适应这样的一个落差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当时,省三监狱的苗监狱长和常政委得知情况后,十分有针对性地找徐兴恩谈话,“大道理不用多说,你有知识,只有面对现实,在监狱里认真接受教育改造,发挥自己的特长,争取早点获得自由”。

  “监狱领导直截了当的谈话,让我顿时醒悟——只有正视今天的现实,反思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静下心来写书,才能活得有意义。”此后,徐兴恩开始有意识地克制自己对过去的回忆,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读书、做读书笔记上。

  徐兴恩先后出版了《理财知识十六讲》《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指南》《新增值税实用手册》《人生宝典》等共计5本书,还发表了论文《如何应对金融危机》。4月20日,记者采访徐兴恩的当天,他又收到了出版社对《理财知识十六讲》再版的通知。

  “在监狱里,令很多服刑人员感到最痛苦的其实并不是失去的自由,而是不知道该怎样打发每天的分分秒秒。”徐兴恩说,出书、写作让他找到了服刑生活的支点,每天都有精神上的收获。

  ■对话徐兴恩

  人生不能重来

  记者:对于自己过去的辉煌经历,现在你还愿不愿意回忆?

  徐兴恩:其实并不存在愿不愿意。目前,我更注重的是克制自己忘掉过去,否则不利于自己的改造。在监狱里我找到了生活的支点,努力让自己在监狱改造的每一天都有些收获。

  记者:过去的辉煌,给你带来的是资本、财富,还是教训?

  徐兴恩:从学术、地位、待遇方面,我曾经成功过。成功不是坏事,关键是成功之后该如何把握。而我没有把握好,把到手的财富转变成了一生的教训。如果人生能重新来一次,我绝对不会这样,遗憾的是很多事情能重来,而人生不能重来,现在我只有更好反思自己,把以后的路走好。

  记者:前一段时间你在面对媒体采访的时候,明确表示希望记者把你写成一个“立体的人”,解释一下如何“立体”。

  徐兴恩:我的理解是不能因为他是服刑人员的身份,就否定了他的过去和未来。要从不同的角度看一个人,他就“立体化”了。

  在服刑期间,我也经历了一个从无法接受到坦然面对的过程,这都是不同阶段的徐兴恩。我相信,服刑期满以后,大家看到的还会是一个很坚强的徐兴恩。

  就我来说,除了是一个服刑人员外,也可以用自己的知识为社会做些贡献;我也是我爱人的丈夫,孩子的父亲,妈妈的儿子,因为知识和孝敬父母都是无罪的。

  据《大河报》

收藏 打印 推荐    
 
友情链接
 
现代快报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 投稿信箱 | 联系方式 | 网管信箱 | 广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