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可以净化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生态环境,又被称为“地球之肾”,4月22日是第40个“世界地球日”,当天江苏省首个市级湿地保护站在苏州挂牌成立,成为湿地资源的专职“管家”。虽然苏州湿地保护已经走在江苏省前列,但目前苏州的湿地资源,尤其是天然湿地的总面积却在减少,日常可以感觉到的空气干燥、温差变大等气候现象,实际都和湿地变少有着密切的关系。
“虽然苏州是全省湿地大市,但湿地总面积却是在减少的。”曾参与编写国内第一本《湿地》教材的蔡明老师,对苏州的湿地状况非常熟悉,她介绍说,根据资料在2004年时苏州湿地面积占总面积的比例为57.8%,但是最新统计显示,苏州的水域面积达3607平方公里,仅占总面积的42.5%,加上各类人造湿地,所占比例也不到总面积的一半了。
蔡明介绍,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少天然湿地不可避免地被占用,同时在其他地方建造了不少人工草坪和池塘,但是单就对气候的调节作用而言,草坪远远不能和天然湿地相比。“其实,普通市民对湿地变化的感受不仅限于枯燥的数字,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体会到。”蔡明介绍,现在只要是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很多市民都会感到皮肤干燥,如果连续几天艳阳高照,就会出现口干舌燥甚至呼吸道干涩的情况,这些都能反映出湿地面积的减少。“湿地可以增加空气湿度,即使持续一段时间没有降雨也能够保持空气湿润,现在人们感觉比以前干多了,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湿地变少了。”
另外,温差变大也与湿地减少有关。蔡明介绍,空气湿度与温差关系密切,由于湿地减少,导致空气湿度变小,而缺少了水分对温度的调节作用,温度高低差异就会变得明显,“所以才会出现温差变大的现象,早晚的气温像是春季,而中午前后热得就像进入了夏天。”李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