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去年年初,南京公布首批87项非遗名录后,日前南京市级非遗名录中又多了一项——清真菜烹制技艺,增加到了88项。清真菜烹制技艺的保护单位是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清真马祥兴菜馆,昨天记者走进这家重新打造后的百年老店,听清真菜大厨讲述传统清真名菜的烹制方法和它们的故事,体味这些清真名菜在色香味之外蕴藏着的悠悠文化味儿。
菜名与名人有说不完的故事
提起马祥兴菜馆,很多南京人都知道,这是江苏省乃至全国现存清真菜馆中的“老寿星”,创建于1845年,跨越了三个世纪。马祥兴清真菜的有名,不单单是“老”,还在于它菜品烹制技艺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其中就包含“名人文化”。
“马祥兴”的创始人并不叫马祥兴,而是叫马思发。当年,河南人马思发因为家乡发大水,就带着幼子马盛祥逃荒来到了南京花神庙,露天烧卖荒饭谋生,人称“马回回饭摊子”。他过世后,马盛祥将摊子迁到雨花台左侧的回回营,盖了一间铺面,取名“马祥兴”,“祥”字是取自他的名字,“兴”字寓意兴旺发达。
“马祥兴”的口碑越来越好,民国时期很多名人都是该店的“回头客”。当时在东南大学任教的胡翔东和胡小石教授,都是“马祥兴”的常客。“马祥兴”特别针对他们的喜好,用鸡肝、虾仁、笋尖等配料烹制豆腐,鲜香异常,两位教授吃得赞不绝口,后来别人来店里点菜,都说“就是胡Sir吃过的那个豆腐”——于是,这道菜就被称为“胡先生豆腐”。
时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的于右任听说马祥兴的菜很不错后,也慕名前往,一尝果然名不虚传,于右任既是诗人,又是大书法家,吃得高兴,就提笔写了一副对联:“百壶美酒人三醉,一塔孤灯映六朝”,横联“肴有风味”。这等于给“马祥兴”做了免费广告。国民政府的高官李宗仁、白崇禧、孔祥熙、汪精卫等都是“马祥兴”的“粉丝”。
厨师灵机一动想出名菜
位于云南北路上的马祥兴菜馆大门口墙上有一个牌子,上面介绍了该店的“四大名菜”,有用淡水虾爆制的“凤尾虾”、用鲜桂鱼炸制的“松鼠鱼”、用鸡蛋皮裹虾仁蒸制的“蛋烧卖”,以及用鸭胰子和鸡脯肉做成的“美人肝”。其中名气最响的就是“美人肝”。这几道菜也是清真菜烹制技艺在申请市级非遗时的“代表作”。
据马祥兴菜馆厨师长汪克敏介绍,这道菜创制过程完全是偶然。据说上世纪30年代末,客人在马祥兴要了一桌“八大八小”的筵席,刚巧原材料用完,缺了一道菜。怎么办?厨师马定松看见了清水中的鸭胰子。平时鸭胰子是不受重视的东西,积多了,厨师炒来自己吃。马定松灵机一动,将鸭胰子油爆后配之鸡脯、冬菇、冬笋,用鸭油炒制。谁知道,这道菜一上桌居然大受欢迎,当场被客人美其名曰“美人肝”。
昔日的辉煌曾一度中断。2006年4月23日,因城建需要迁址而停业3年的百年老店马祥兴菜馆在云南北路重新开业。经历过战火、动乱,“马祥兴”关门歇业过,改过名字,易过主人,但不变的是清真菜的传统技艺一直薪火相传。
清真菜烹制技艺
有望升级为省级非遗
南京市文化局社会文化处处长李为民告诉记者,在第一批市级非遗公布后,文化部门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非遗普查,发现百年老店“马祥兴”的清真菜烹制技艺也非常有价值,但在传承上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很多专家积极推荐,因此文化部门专门给市政府写了报告,最终有着百年历史的清真菜烹制技艺搭上“末班车”,作为补充项目进入了第一批市级非遗名单。李为民还表示,他们已经将此推荐为省级非遗项目,而入选的可能性也比较大。快报记者 陈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