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常州》从常州市规划局获悉,2009年至2012年的《常州市主城区垃圾转运站近期建设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正报常州市市政府审批。在今后4年内,常州将对主城区内生活垃圾中转站实施建设改造,项目总投资近亿元。预计建成后,每天至少可以“吃”掉3000多吨的城市生活垃圾。
龙江地区新建中转站日处理能力将达200吨
环卫服务人人需要,环卫用地却人人避之,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在花西社区工作6年的朱主任告诉我们,在1990年左右,花西社区刚刚建成时垃圾中转站就已经存在了,这个垃圾中转站虽然是封闭式的,但是运垃圾时还是能闻到一股难闻的臭味。一到夏天,情况变得更糟糕,蚊蝇乱飞,人们常常捂着鼻子绕道走。周围的居民多次向街道及环保部门反映过,去年花西社区的这个中转站只好停止使用。
据了解,常州绝大部分垃圾中转站处于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垃圾中转站建设往往选址难、协调难、落实难。常州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介绍,有关部门已经对花西、白云、勤业等小区内的垃圾进行了统一规划,预计今年,在龙江地区将建造一个日处理能力达到200吨的垃圾中转站,新中转站的建成将有效缓解这一地区的环卫需求。此外,针对规划中涉及到的67座垃圾中转站,首先将对现有的中转站进行改造和淘汰,再根据主城区的用地功能布局,新建一批中转站。最终常州市将形成数量适度、布局均衡、资源节约、环境卫生、风貌匹配、管理有效的垃圾转运体系。
部分垃圾中转站将建成景观作品
在西瀛里,南市河畔,一座造型典雅的古式建筑掩映在绿树之中。四周是仿古栏杆,院内立着高高的城墙,白墙黛瓦。一些年轻人在这附近拍起了婚纱照。这可并不是什么文化中心,更不是娱乐休闲场所,它只是城市环卫系统的一部分——横兴路垃圾中转站。
“古典式的建筑里隐藏着现代化的设备。”该处中转站刘站长这么形容这所垃圾中转站。每天南大街、莱蒙都会商业街以及附近6个社区的生活垃圾都是通过这个中转站来进行压缩处理的,平均每天处理量在25吨左右,而这个垃圾中转站设计时最高日处理能力达到40吨。
“未来新建的中转站将最大限度地考虑周围环境因素,部分环卫建筑将成为城市中的景观作品。”常州规划设计院的专家介绍,横兴路的垃圾中转站占地1000多平方米,它与周围的环境完全融于一体。2007年建成,是近期常州环卫中转站中的“代表作”。为了增加老百姓的接受度,今后规划中的垃圾中转站还将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小区中转站、城市重要景观节点中转站等进行示范工程建设,以点带面,引导和建设功能齐全、技术先进、景观精致的各种风貌中转站。
改造新建中转站项目投资近亿元
目前,主城区现有各类生活垃圾中转站67座,除高新中转站为中型外,其余皆为小型中转站。但是近年来,常州市区垃圾的转运量在2003年至2007年期间,从1300吨增长到2300吨,平均年增长率约19%。随着市区特别是中心城区生活垃圾产量的大幅增加。垃圾转运设施有限、布局不尽合理等欠缺因素逐渐显现出来。
在2009年至2012年的规划编制中,预计改造及新建项目总投资近亿元,建成后的这些垃圾中转站每日转运规模将达到3000吨以上。四年内,在45座垃圾中转站改造项目中,按照计划,西新桥二村中转站将更换新型除臭消毒剂、进行污水预处理、绿化等项目。仅此一处,改造后的日处理能力由原来的35吨上升到100吨。此外,常州市还将新建一部分中转站。钟楼区日处理能力在585吨的规模下的垃圾中转站,改造新建后将达到820吨/天;而天宁区现有规模为日处理510吨的垃圾中转站,改造新建后规划规模几乎是现有规模的2倍,完全可以应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需要。
生活垃圾中转站作为直接服务于城市日常生活的重要环卫工程设施,是城市环卫事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于普通市民而言,未来常州每建设一处垃圾中转站,就意味着增加了一座城市景观点。
陈娟华 孙羽霖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