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巴丹死亡行军、新加坡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二战期间制造的三大暴行,后两者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而更鲜为人知的是,当年菲律宾抗日战场上,还曾活跃着一支骁勇的中国游击队: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他们同侨居国人民一道并肩战斗,直到最后胜利,为痛击日本侵略者和为菲律宾的民族解放立下赫赫战功。昨天,记者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全面反映菲律宾民众抵抗日本侵略历史的展览——《父辈的战争》中看到了他们的英姿。
通往地狱的恐怖旅行
巴丹到奥唐奈,约120公里,炎炎烈日下,没有吃没有喝,沿途受尽日军的折磨与虐待,近8万人走到终点最终幸存下来的仅5万多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死亡行军”。
“死亡行军”是展览中的一部分,图片上战俘们在日军刺刀下缓缓前行备显痛苦。昨天,菲律宾退伍军人银行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里卡尔·鲍比多、副总裁米格尔·安吉洛·C·维拉里尔等有些不忍再看,站在展板前,老是摇头。卡尔·鲍比多告诉记者,他没有当过兵,但他的身份很特殊,他们银行纯收入的20%都要投入基金会,每年都为二战退伍老兵及其遗孀和家庭提供福利。“我有很多经历过死亡行军的朋友,他们有的甚至是我银行的股东。目前他们年纪都很大了,大多数都在80~86岁间,最大的估计应该有90岁了。”
说及死亡行军的故事,卡尔·鲍比多闭了下眼睛,长叹了一口气,“我们听得太多了,也太可怕了,这是一次通往地狱的恐怖旅行。”指着边上一幅用粗粗的红线勾勒出的“死亡行军”地图,他慢慢地打开了“话匣子”:当年行军是从马里韦莱斯机场东面两英里的167号里程碑开始,道路状况很不好,因为汽车、卡车、马匹和大炮、重型卡车、坦克的碾压,石头路面坑坑洼洼的,到处是硌脚的碎石和砾石,还要穿过巴丹的密林,途中几乎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无论是谁掉队,日军都会毫不犹豫地用刺刀扎上去。“我朋友告诉我,行军中,如果你想活命,那就不要休息,因为巴丹密林中有着世界上传染能力最强的携带疟疾病毒的蚊子,他的同伴不幸得了疟疾,蹲在路边腹泻时就这样被日军刺死了。为了求生,大小便大家都只在裤子里解决。由于天气炎热,饿也就在其次了,最难忍受的就是口渴,途中,其实并不缺水,巴丹半岛上有很多泉水和自流井,但日军就是不让他们喝。如果擅自跑去喝水,那么不是脖子上一刀就是一阵扫射,我朋友老庆幸说那次没有去喝水,不然就没命了……日军获准喝的水不是臭水沟就是水牛滚过的池塘里的,有的人实在渴得受不了也会吮吸同伴身上的血水,路上满是尸体。”
吃上一口饭,喝上一口水,经历死亡行军的人是从不敢奢望的,他们大多数时间在日军的皮鞭下一步步地往前挪,卡尔·鲍比多说,他在老兵日记中曾看到过,他们不得不经常生吃蛇、猴子或大蜥蜴来充饥。有一段话一直让他震憾:“一辆日本卡车从队伍旁边经过,卡车上的日本兵肆意鞭打着走不快的人。有一个日本兵突然用绳子套住纵队外的一个兄弟的脖子,把他拖倒在地。卡车在加速,日本兵在狂吠。这个兄弟被拖出100多码,他的身体抽搐着、翻滚着,锋利的石块让他鲜血淋漓,遍体鳞伤。他终于挣脱了套索,支撑着流血的身体站起来时,他大喊:‘你们去死吧!我也会这样对你们的,我会活着在你们的坟墓上小便!’愤怒给了他新的力量,他站直了回到队伍里继续长途跋涉。”
日军闻风丧胆的“48支队”
昨天,在“死亡行军”的展板边上有个玻璃展台,里面展示的是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菲律宾抗战史上,曾有一支让日军闻风丧胆的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
江东门纪念馆馆长朱成山介绍,那是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帝国主义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后就大举出兵,向东南亚各国进攻,实行军事占领。次年5月19日,菲律宾华侨在当地曼地利村树林里,正式成立菲律宾华侨游击支队(简称“华支”)。“华支”,又名“48支队”,取这个番号,表明这支武装队要以新四军、八路军为榜样,同时他们也订有严格的“三大纪律原则”( 1、一切服从抗日,抗日高于一切。2、爱护老百姓。3、服从命令听指挥。)和“八项注意”(1、离开宿营地要打扫清洁;2、说话要和气;3、借物要还;4、损物要赔;5、买卖公平;6、出入要宣传;7、大便要找厕所;8、尊重风俗习惯)。
“我们是华侨抗日的英勇先锋,我们攀山涉水,不怕露宿餐风,大家团结一致,要做抗日的英雄,和菲律宾人民并肩作战,这真是我们空前未有的光荣……”60多年前,这支嘹亮的战歌曾经响彻菲律宾的乡村市镇、椰林沼泽。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正是唱着这支队歌,勇敢地拿起武器,与侨居国人民同生死、共患难,坚持打击日寇达三年之久。其中,他们战斗在中吕宋、南吕宋、马尼拉和米骨等4大战场,跨越15个省、市,进行大小战斗260余次(其中著名战斗12次),歼敌2000多人,缴获轻重机枪、步枪、短枪940多支,为抗击日本侵略者,保卫菲律宾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77位指战员也因此献出了自己宝贵的年轻生命,其中泉州籍占36人,包括“华支”副总队长高华岳(南安籍)、参谋长陈村生(晋江籍)、驻中吕宋代表尤鸿源(洛江籍)、马尼拉别动队队长林辉灿(南安籍)和副队长陈廷芳(鲤城籍)等。昨天,卡尔·鲍比多告诉记者,“48支队”在菲律宾是家喻户晓的,“它出奇制胜,战功赫赫,日军因而叫嚷着要专打48支队。”
在菲律宾抗战史上,马尼拉战役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大的一次城市巷战,很久以来人们一直把这场胜利归功于美军,但其实率先进入马尼拉的是菲律宾华侨抗日支队的战士。朱成山介绍,当时“华支”在马尼拉的地下组织已经破坏了日军的通讯设施,城内日军与前线失去联系。1945年2月3日,“华支”的200多名队员作为先头部队率先攻入马尼拉,给美军打前站,成为当时唯一一支攻入马尼拉的部队。
卡尔·鲍比多告诉记者,在菲律宾,“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是非常受尊敬的,1992年5月,菲律宾政府邮局为纪念太平洋战争中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立有显赫战功的12支游击队而制发的邮票,其中有1枚就是为纪念“华支”而发的。在这枚邮票中印有很醒目的阿拉伯数字——48。如今,现役军人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见到佩戴“华支退伍军人总会”勋章的老战士,都会立正行军礼,以示敬佩。
菊花台九烈士的英勇
在南京菊花台安葬着九名烈士,他们就是当年在菲律宾牺牲的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的工作人员。
当年,首都马尼拉陷入日军的包围后,情况危急,一些国家的外交人员纷纷撤离马尼拉,驻菲美军远东军司令麦克阿瑟将军撤退前,在自己的专机上为杨光泩等8名中国外交人员预留了座位。马尼拉华侨界人士也纷纷劝杨光泩等人离开,可他们谢绝了好意:“身为外交官员,应负保侨重责,未奉国内命令,绝不擅离职守!”
1942年初,马尼拉沦陷。当天,日本驻马尼拉副领事本原太次郎会见杨光泩,要求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承认汪精卫伪政权,否则将被剥夺外交豁免权,人身安全亦得不到保障。日方蛮横无礼的要求当即遭到杨光泩的拒绝。
1月4日,日本宪兵违背国际公法,悍然逮捕了中国驻菲律宾总领事馆全体人员——杨光泩(总领事)、朱少屏(领事)、莫介恩(领事)、姚竹修(随习领事)、萧东明(随习领事)、杨庆寿(随习领事)、卢秉枢(主事)、王恭玮(甲种学习员)等8人。随后,日军胁迫他们接受三个条件:通电重庆政府,劝其对日“媾和”,并宣布拥护南京汪伪政府;在3个月内,为占领当局募集2400万菲币;组织新华侨协会,与占领当局合作。
杨光泩等拒绝了日军的要求。1942年4月17日,日本宪兵将8人秘密枪决。三年后,即1945年7月6日,被日军抓捕关押已4年的卓还来(领事)也惨遭杀害,尸体被焚毁。
朱成山介绍,日本投降后,人们很快找到了9位烈士的遗骸。1947年7月7日,国民政府派专机到菲律宾迎回杨光泩等9位外交官烈士的遗骸。7月8日,国民政府在南京举行盛大公祭仪式。同年9月3日,九烈士的遗骸被安葬在南京菊花台。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诔词中感叹:“然于其效命不屈之坚贞,竟使当地日军不惜一切国际信誉以戕贼外交官吏,亦不禁引以为荣也。”而杀害杨光泩等9名中国外交官的重要战犯山下奉文、太田清一、阿木内中、芥山光谷等人则在1946年经盟军军事法庭审判后被处死。
提醒
1941年,日军在菲律宾制造了无数暴行,其中最臭名昭著的是“死亡行军”和马尼拉大屠杀,在马尼拉大屠杀中,约有12.5万名俘虏和平民遇难,其中平民10万人以上,包括很多老人、妇女和儿童。《父辈的战争》真实地再现了当年的历史,展览为期三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