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赛虹桥改造工程开始有一段时间了,离开了赛虹桥,市民们才会感觉到其对于自己出行的不可缺少之处,很多人被迫要绕很远。而更让人感叹的是,赛虹桥值得想念的还不止这些,近日在除险改造施工中,又发现了大量古代的石构件,很多都是六百年以前的原件。
现场
赛虹桥巧夺天工
前天,市民石先生向快报反映,他偶然进入到目前正在施工的赛虹桥改造工地内,发现这座桥相当的雄伟瑰丽,比他想象中要漂亮得多。“真没想到,以前天天在桥上面走,却没发现就走在这么精妙的桥梁上,而且还是几百年前的老祖宗修造的,真是巧夺天工!”石先生说,作为老南京,他也感到很诧异。
“尤其是那些圆拱形的大石头,更是精妙,当时都没有水泥、钢筋这些材料,石块全部用自身的卡槽来相互咬合。听说工人们是从河底下挖出来的,当时很多石块还咬合在一起,用机械都一下子分不开,可以想见桥有多牢固!”
石先生说,在现场还有很多长方形石柱子,估计也是桥梁的部件。他希望相关部门善待这些古代的建筑材料,尽量用到修复工程中,让它们继续发挥生命力!
市民
理当修旧如旧
昨天上午,记者来到赛虹桥除险改造工地现场。工地南北两侧都竖立起了围挡,从外面根本看不到里面的情况,设法进入了工地,记者总算看到了那些桥梁石。
这些石块都堆放在工地的边上,约一两百块。每块石头都有一米多长,厚度有几十厘米,很多石块都已经被加工成拱形,两头还有方形的槽眼,一般是一边两个,槽眼边长约十厘米左右。
工人们说,这些石块是从河里挖出来的,出土时,很多石块是相互咬合的,估计就是桥梁的桥拱部分。“咬合得非常密,很完美。古代没有施工机械,要把每块都重达几吨的石块一块块拼接起来,肯定要花费很大的气力和智慧!”
至于为什么这些桥拱石会被掩埋,工人们也不太清楚,不过他们表示,这些拱石是可以使用的,毕竟石头是最牢固的。“中国隋代就有赵州桥,也是拱桥,距今约1400年,赛虹桥这些桥拱石肯定还有生命力!”
市民石先生也向记者表示,赛虹桥在南京不算有名,但是这次看似偶然的发现,却令人眼前一亮。他说:“南京的古建筑尤其是古桥已经不多了,修复可以,但千万不能再浪费人力物力去做一个假文物,要尽量修旧如旧,保存文物的历史价值!”
建设方
尽量使用古石材
昨天下午,记者联系了工程建设方南京市市政工程管理处的冯明珠女士。她表示,市民的意见很好,她和市民一样,对于赛虹桥的历史价值感到惊讶,并愿意尽量使用古代石材。
据冯女士称,由于交通方式的演变,赛虹桥古桥已经被柏油马路所覆盖,真正的桥拱一直是被埋在路面下的,只是这次维修才将路面挖开,所以桥拱露出了真容。
记者在现场看到,路面挖开后,呈现在眼前的是两个巨大的桥拱。每个桥拱距离水面最高点都有六七米,跨度达10多米。在裸露的桥拱表面密密麻麻的,有的像是青砖,大一点像是城墙砖,桥拱下部就是拱形石块,看起来非常牢固。
由于全部开挖,原本只露出一部分的分水墩这次也完全显露。分水墩有两个,呈鱼嘴状,又长又宽,看起来非常完好,分水墩和桥拱部分相连。冯女士说,古代的拱桥都有这种分水墩。
冯女士说,原来赛虹桥就是三拱桥,这座桥的确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了,属于文物。抗战时期,日本人轰炸时将最北面的桥拱炸塌了,导致石材落到水里就此被埋没。后来修复时,一直没有清理这些被炸落的石材。慢慢地,这些石材就被大家遗忘了。
“目前我们主要是除险加固。”冯女士说,以后通车时桥面肯定还要做柏油路面,那么桥拱从上面还是看不到的,但施工时会采取措施保护桥拱,尽量使用这些五六百年前的石材,用在桥拱上面,此外还要采用一些现代手段进行加固。“即使有些不能用的,我们也要修复清理后,找一个地方保存或陈列!”
相关部门
将开辟水上旅游线路
南京市文物局文物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参与了赛虹桥的修复论证,它的文物保护级别是区级,“赛虹桥的确是明初所造,在民国时期做过改建,原有材料大部分保存下来,但桥面却被彻底改造了。就是这个原因,使得它被评为了区级文物,其实它应该是省级文物!”
至于赛虹桥的历史,该工作人员说,赛虹桥除了抗战时期北拱被轰炸过外,上世纪50年代还经受过改造。由于桥梁比较窄,到上世纪80年代,赛虹桥再次接受了改造,修造了如现在所见的公路,古桥的整体面貌逐渐变得模糊不清。
怎样欣赏现在的赛虹桥呢?冯明珠女士称,将来市民可以乘船从桥下过,相关部门已经在考虑这一点,赛虹桥修复工程完工后,可能开辟一条水上旅游线路。
快报记者 孙玉春 文/图
(石先生报料奖80元)